【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石地层多段扩体锚杆
本技术涉及建(构)筑物边坡、隧道、岩土深基坑、地下结构抗浮工程等领域,尤其与一种岩石地层多段扩体锚杆的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锚杆支护自1912年在德国谢列兹采矿工程中首次应用以来,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和对工程适应性强等优点,而在土木工程、采矿工程中了广泛应用。锚杆作为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中,整个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依靠锚固段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轴向拉力。传统意义上的圆形等截面的锚杆,多属于摩擦型锚杆,受所接触的土体性质因素影响,所提供的抗拔承载力有限,且多具有应变软化性质,即抗拔能力超过峰值后,随着上拔位移的增加抗拔能力会逐渐降低,并将趋于终值,如遇到特殊软弱土体,则加固效果不佳,因此并非完全理想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岩石地层多段扩体锚杆,通过分段改变锚杆体的直径,改善锚杆体单一的受力模式,从而有效提高锚杆的抗拔能力、节省劳动力和降低工程造价。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岩石地层多段扩体锚杆,位于锚孔内,包括锚杆主筋以及注浆后形成的锚杆体,所述锚杆主筋有多个,在多个锚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石地层多段扩体锚杆,位于锚孔(10)内,包括锚杆主筋(5)以及注浆后形成的锚杆体(4),所述锚杆主筋(5)有多个,在多个锚杆主筋(5)之间纵向间隔卡入有多个隔离支架(6)将多个锚杆主筋(5)分隔开,并且在设置每个隔离支架(6)的位置每个锚杆主筋(5)上还设有向外展开的对中支架(7),所述每个锚杆主筋(5)的上部穿过基础垫层(3)和防水层(2),插入地下室底板(1)中,并且各自向外散开弯折,所述隔离支架(6)中间纵向设有注浆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体(4)包括锚杆主体(41)和间隔设置的扩径体(42),扩径体(42)包括圆台(422)和圆柱体(4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地层多段扩体锚杆,位于锚孔(10)内,包括锚杆主筋(5)以及注浆后形成的锚杆体(4),所述锚杆主筋(5)有多个,在多个锚杆主筋(5)之间纵向间隔卡入有多个隔离支架(6)将多个锚杆主筋(5)分隔开,并且在设置每个隔离支架(6)的位置每个锚杆主筋(5)上还设有向外展开的对中支架(7),所述每个锚杆主筋(5)的上部穿过基础垫层(3)和防水层(2),插入地下室底板(1)中,并且各自向外散开弯折,所述隔离支架(6)中间纵向设有注浆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体(4)包括锚杆主体(41)和间隔设置的扩径体(42),扩径体(42)包括圆台(422)和圆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欣媛,岳大昌,李明,闫北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四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