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722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包括基坑开挖、基底处理、雨水汇总管铺设、雨水弃流沟建设、蓄水净化池砌筑、调节池建设、雨水收集沟建设、蓄水池建设、蓄水罐就位、渗水基层铺设、浇水养护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强海绵城市雨水的自然竖向渗透能力,有效控制过量的径流雨水,加大雨水的收集量,同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反复多次过滤,去 除雨水中的杂质,将雨水进行收集,达到滞留雨水的效果,减轻市政排水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成为很多城市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这种模式让城市里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如果将大部分雨水留下而不是排走,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就是说,海绵城市建设有望将原来大量排至管渠末端的水提前通过吸收、存蓄、渗透等环节消化掉,成为破解逢雨必涝的有效途径,而不是靠修大的排水管。雨水怎么留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如河、湖、池塘等水系,及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具体而言,就是在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等场地源头,通过大规模推行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等生态设施,对雨水进行下渗、调蓄。但是传统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中,在收集雨水过程中,雨水渗透性能差,雨水收集量受到限制,还是会出现内涝现象,而且雨水下渗过程中,雨水中的杂质容易堵住埋设的管道,影响整个蓄水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包括如步骤:(1)基坑开挖:按照设计施工图,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挖槽的方式,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坑底部,然后弹墨线找平,保持基坑底部的坡度在3%~5%,控制基坑侧壁的垂直度均小于2%,并做支撑防护,在基坑底部作下灰线标记,划出蓄水净化池施工区域;(2)基底处理:在标记的灰线圈内铺设防水土工膜,每隔5~8m用水泥钉进行固定,然后在防水土工膜上回填150~200mm的原土,并来回碾压夯实,夯实密度>92%,然后分层浇筑混凝土垫层,总高度为250~300mm,混凝土垫层边缘与防水土工膜之间预留100~150mm的搭接长度,在混凝土垫层上每隔10~15m预留透气槽,并在透气槽中从下而上铺设100~150mm厚透气防渗砂和100~150mm厚的透水混凝土,每层均匀压实,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后,表面用木抹子搓平,并在12h内加以覆盖,养护7~8天;(3)雨水汇总管铺设:根据图纸选用规定型号的管道作为雨水汇总管,并对管道内壁进行冲洗,再在开挖的基坑底部分段铺设管道,在基坑的底部设置垫块,将每段管道放置到垫块上,并用扣环将管道扣紧在垫块上,管道之间加以管套进行保护,雨水汇总管整体保持规定坡度铺设,保持排水顺畅,接着在设计位置预留管道接入口,然后回填土壤;(4)雨水弃流沟建设:先在雨水弃流沟的基坑处铺设土工布,土工布铺设平整,搭接长度在80mm-120mm,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在底部铺设透气防渗砂,并整理平整,形成透气防渗砂层,再在雨水弃流沟的基坑侧边砌筑边缘透水路基,测试边缘透水路基,保证边缘透水路基的承载力合格,再在边缘透水路基中打孔,接着铺设弃流沟排水管,并将弃流沟排水管穿过边缘透水路基的预留孔,并将弃流沟排水管接入到雨水汇总管的接入口上,然后借助边缘透水路基设置侧板围护结构,再在侧板围护结构之间设置雨水弃流过滤装置,调整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位置,将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与弃流沟排水管接通,然后用卡扣件将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定位固定,然后在边缘透水路基的顶部铺设砂基透水沟盖板,再在砂基透水沟盖板上铺设草皮;(5)蓄水净化池砌筑:待混凝土垫层验收合格后,砌筑蓄水净化池,在砌筑池体期间,将防水套管分别装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锤击压实,然后将集水管安装在进水口上,将排水管安装在出水口上,并用止水带在接口处缠绕2~3圈,根据定位凸起对准定位槽的方式将滤水隔板装入蓄水井内,然后向定位槽内注入水泥浆,同时清理溢出定位槽的浆液,从池体一侧开始铺设蓄水井,蓄水井的每个外壁面上涂刷水泥浆,相邻蓄水井紧密贴合,蓄水井铺设完毕后,依次浇筑盖板和液位井,液位井露出地面50~100mm,然后在盖板上铺设防水土工膜,将防水土工膜铺满整个盖板,拉平固定,并留出100~150mm的搭接长度,然后紧贴池体外壁铺设一圈防水土工膜,接着将该圈防水土工膜与混凝土垫层下的防水土工膜、盖板上的防水土工膜完成搭接处理;(6)调节池建设:在调节池的基坑底部铺设100mm的沙子,再回填土,并分层夯实,然后在调节池的基坑底部及四周浇筑混凝土,并预留出水位置,在出水位置处浇筑溢流口,混凝土养护后,在混凝土上搭设支撑架,再在支撑架上设置雨水净化装置,然后在调节池的顶部支模,并在支模处铺设一层渗透层,在渗透层处向下插入液面感应器,再在渗透层上铺设草皮;(7)雨水收集沟建设:在雨水收集沟的基坑底部铺设一层200-300mm防水层,再在防水层上安排人员现场拼装雨水收集模块,雨水收集模块按照设计的要求和尺寸进行安装,固定成雨水收集装置,然后用水管对雨水收集装置进行冲洗,保持雨水收集装置整体清洁,然后在雨水收集装置的上方先后铺设找平层和砂基滤水砖,然后雨水收集装置处接出分液管,再根据各个分液管的位置设置U型槽,再在U型槽中设置钢板,然后将雨水截污装置固定到钢板上,并将分液管连接到雨水截污装置上,接着将收集沟排水管接入到雨水汇总管的接入口上,然后将雨水提升泵与雨水截污装置连接,接着在雨水提升泵的下方设置检修口,然后在砂基滤水砖的上方铺设雨水回流管,雨水回流管安装时保持水平状态,采用U型绕转进行铺设,管道绕转处采用金属扣件下插固定,然后将雨水回流管接入到调节池上,然后回填土壤,并在表面设置一块生化过滤装置,然后铺设草皮;(8)蓄水池建设:先在蓄水池的基坑四周铺设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铺设平整,再在防渗土工布的上方铺设400-500mm的垫层,然后用侧板对垫层进行压实固定,再将雨水汇总管通入到蓄水池的基坑中,然后对雨水汇总管的管口套入保护套,再在蓄水池的基坑底部铺设透气防渗砖,透气防渗砖之间隔开300-600mm孔隙,并在孔隙中浇筑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的上方砌筑硅砂砌块,构成蜂窝状储水机构,并在储水机构上设置导流口,再回填土壤,然后在土壤上铺设混凝土盖板;(9)蓄水罐就位:将蓄水罐和抽水泵分别固定在地面上,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蓄水罐,将各路排水管组装到多通管上,再将多通管的出水端连接抽水泵的进水端;(10)渗水基层铺设:用原土回填将蓄水净化池及盖板埋没,每填200~300mm进行人工夯实,然后在覆土面上铺设渗水基层,渗水基层由下至上依次为100~150mm厚的粗砂层、200~250mm厚的砾石层和100~150mm厚的碎石层,粗砂层埋没集水管,铺设完后振动夯实,然后在碎石层上铺设找平层,找平层用砂找平压实,中间向两边放坡1~1.5%,最后在找平层上交错铺设透水砖,透水砖铺设完毕后,夯实平整;(11)浇水养护:施工完毕后,用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基坑开挖:按照设计施工图,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挖槽的方式,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坑底部,然后弹墨线找平,保持基坑底部的坡度在3%~5%,控制基坑侧壁的垂直度均小于2%,并做支撑防护,在基坑底部作下灰线标记,划出蓄水净化池施工区域;(2)基底处理:在标记的灰线圈内铺设防水土工膜,每隔5~8m用水泥钉进行固定,然后 在防水土工膜上回填150~200mm的原土,并来回碾压夯实,夯实密度>92%,然后分层浇筑 混凝土垫层,总高度为250~300mm,混凝土垫层边缘与防水土工膜之间预留100~150mm的 搭接长度,在混凝土垫层上每隔10~15m预留透气槽,并在透气槽中从下而上铺设100~150mm厚透气防渗砂和100~150mm厚的透水混凝土,每层均匀压实,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 后,表面用木抹子搓平,并在12h内加以覆盖,养护7~8天;(3)雨水汇总管铺设:根据图纸选用规定型号的管道作为雨水汇总管,并对管道内壁进行冲洗,再在开挖的基坑底部分段铺设管道,在基坑的底部设置垫块,将每段管道放置到垫块上,并用扣环将管道扣紧在垫块上,管道之间加以管套进行保护,雨水汇总管整体保持规定坡度铺设,保持排水顺畅,接着在设计位置预留管道接入口,然后回填土壤;(4)雨水弃流沟建设:先在雨水弃流沟的基坑处铺设土工布,土工布铺设平整,搭接长度在80mm‑120mm,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在底部铺设透气防渗砂,并整理平整,形成透气防渗砂层,再在雨水弃流沟的基坑侧边砌筑边缘透水路基,测试边缘透水路基,保证边缘透水路基的承载力合格,再在边缘透水路基中打孔,接着铺设弃流沟排水管,并将弃流沟排水管穿过边缘透水路基的预留孔,并将弃流沟排水管接入到雨水汇总管的接入口上,然后借助边缘透水路基设置侧板围护结构,再在侧板围护结构之间设置雨水弃流过滤装置,调整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位置,将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与弃流沟排水管接通,然后用卡扣件将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定位固定,然后在边缘透水路基的顶部铺设砂基透水沟盖板,再在砂基透水沟盖板上铺设草皮;(5)蓄水净化池砌筑:待混凝土垫层验收合格后,砌筑蓄水净化池,在砌筑池体期间,将防水套管分别装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锤击压实,然后将集水管安装在进水口上,将排水管安装在出水口上,并用止水带在接口处缠绕2~3圈,根据定位凸起对准定位槽的方式将滤水隔板装入蓄水井内,然后向定位槽内注入水泥浆,同时清理溢出定位槽的浆液,从池体一侧开始铺设蓄水井,蓄水井的每个外壁面上涂刷水泥浆,相邻蓄水井紧密贴合,蓄水井铺设 完毕后,依次浇筑盖板和液位井,液位井露出地面50~100mm,然后在盖板上铺设防水土工膜,将防水土工膜铺满整个盖板,拉平固定,并留出100~150mm的搭接长度,然后紧贴池体外壁铺设一圈防水土工膜,接着将该圈防水土工膜与混凝土垫层下的防水土工膜、盖板上的防水土工膜完成搭接处理;(6)调节池建设:在调节池的基坑底部铺设100mm的沙子,再回填土,并分层夯实,然后在调节池的基坑底部及四周浇筑混凝土,并预留出水位置,在出水位置处浇筑溢流口,混凝土养护后,在混凝土上搭设支撑架,再在支撑架上设置雨水净化装置,然后在调节池的顶部支模,并在支模处铺设一层渗透层,在渗透层处向下插入液面感应器,再在渗透层上铺设草皮;(7)雨水收集沟建设:在雨水收集沟的基坑底部铺设一层200‑300mm防水层,再在防水层上安排人员现场拼装雨水收集模块,雨水收集模块按照设计的要求和尺寸进行安装,固定成雨水收集装置,然后用水管对雨水收集装置进行冲洗,保持雨水收集装置整体清洁,然后在雨水收集装置的上方先后铺设找平层和砂基滤水砖,然后雨水收集装置处接出分液 管,再根据各个分液管的位置设置U型槽,再在U型槽中设置钢板,然后将雨水截污装置固定到钢板上,并将分液管连接到雨水截污装置上,接着将收集沟排水管接入到雨水汇总管的接入口上,然后将雨水提升泵与雨水截污装置连接,接着在雨水提升泵的下方设置检修口,然后在砂基滤水砖的上方铺设雨水回流管,雨水回流管安装时保持水平状态,采用U型绕转进行铺设,管道绕转处采用金属扣件下插固定,然后将雨水回流管接入到调节池上,然后回填土壤,并在表面设置一块生化过滤装置,然后铺设草皮;(8)蓄水池建设:先在蓄水池的基坑四周铺设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铺设平整,再在防渗土工布的上方铺设400‑500mm的垫层,然后用侧板对垫层进行压实固定,再将雨水汇总管通入到蓄水池的基坑中,然后对雨水汇总管的管口套入保护套,再在蓄水池的基坑底部铺设透气防渗砖,透气防渗砖之间隔开300‑600mm孔隙,并在孔隙中浇筑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的上方砌筑硅砂砌块,构成蜂窝状储水机构,并在储水机构上设置导流口,再回填土壤,然后在土壤上铺设混凝土盖板;(9)蓄水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基坑开挖:按照设计施工图,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挖槽的方式,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坑底部,然后弹墨线找平,保持基坑底部的坡度在3%~5%,控制基坑侧壁的垂直度均小于2%,并做支撑防护,在基坑底部作下灰线标记,划出蓄水净化池施工区域;(2)基底处理:在标记的灰线圈内铺设防水土工膜,每隔5~8m用水泥钉进行固定,然后在防水土工膜上回填150~200mm的原土,并来回碾压夯实,夯实密度>92%,然后分层浇筑混凝土垫层,总高度为250~300mm,混凝土垫层边缘与防水土工膜之间预留100~150mm的搭接长度,在混凝土垫层上每隔10~15m预留透气槽,并在透气槽中从下而上铺设100~150mm厚透气防渗砂和100~150mm厚的透水混凝土,每层均匀压实,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后,表面用木抹子搓平,并在12h内加以覆盖,养护7~8天;(3)雨水汇总管铺设:根据图纸选用规定型号的管道作为雨水汇总管,并对管道内壁进行冲洗,再在开挖的基坑底部分段铺设管道,在基坑的底部设置垫块,将每段管道放置到垫块上,并用扣环将管道扣紧在垫块上,管道之间加以管套进行保护,雨水汇总管整体保持规定坡度铺设,保持排水顺畅,接着在设计位置预留管道接入口,然后回填土壤;(4)雨水弃流沟建设:先在雨水弃流沟的基坑处铺设土工布,土工布铺设平整,搭接长度在80mm-120mm,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在底部铺设透气防渗砂,并整理平整,形成透气防渗砂层,再在雨水弃流沟的基坑侧边砌筑边缘透水路基,测试边缘透水路基,保证边缘透水路基的承载力合格,再在边缘透水路基中打孔,接着铺设弃流沟排水管,并将弃流沟排水管穿过边缘透水路基的预留孔,并将弃流沟排水管接入到雨水汇总管的接入口上,然后借助边缘透水路基设置侧板围护结构,再在侧板围护结构之间设置雨水弃流过滤装置,调整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位置,将雨水弃流过滤装置与弃流沟排水管接通,然后用卡扣件将雨水弃流过滤装置定位固定,然后在边缘透水路基的顶部铺设砂基透水沟盖板,再在砂基透水沟盖板上铺设草皮;(5)蓄水净化池砌筑:待混凝土垫层验收合格后,砌筑蓄水净化池,在砌筑池体期间,将防水套管分别装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锤击压实,然后将集水管安装在进水口上,将排水管安装在出水口上,并用止水带在接口处缠绕2~3圈,根据定位凸起对准定位槽的方式将滤水隔板装入蓄水井内,然后向定位槽内注入水泥浆,同时清理溢出定位槽的浆液,从池体一侧开始铺设蓄水井,蓄水井的每个外壁面上涂刷水泥浆,相邻蓄水井紧密贴合,蓄水井铺设完毕后,依次浇筑盖板和液位井,液位井露出地面50~100mm,然后在盖板上铺设防水土工膜,将防水土工膜铺满整个盖板,拉平固定,并留出100~150mm的搭接长度,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德司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