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崑胜专利>正文

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769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包括:束带、至少一袋体、气囊及充气机构。所述束带呈长条状且两端分别具有可相互扣合的扣具,所述至少一袋体设于束带的两端之间,袋体具有开口,且开口的一侧具有可封闭或开启开口的一盖片;所述气囊折叠收纳于袋体之内;所述充气机构具有接头及充气瓶,所述接头与气囊的充气孔连接,其中,接头的一侧具有扳手,所述扳手与顶针连接,当扳动扳手时,扳手将会连动接头内的顶针,驱使顶针刺破充气瓶的瓶口;其中,袋体开口封闭后,盖片与袋体之间形成洞口,扳手穿过洞口露出;藉由方向性明确的扳手及可替换充气瓶的充气机构,以克服救生带开关不明确的问题,达到环保的概念。

Life belt with an exposed wrenc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fe-saving belt with an exposed type wrench, which comprises a band, at least a bag body, an air bag and an inflating mechanism. At least one bag body is arranged between two ends of the belt, the bag body has an opening, and one side of the opening has a cover plate that can be closed or open the opening; the air bag is folded within the bag, and the inflatable mechanism has a joint and an inflatable bottle. The joi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flatable hole of the air bag, in which one side of the joint has a wrench, the wren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mble. When the wrench is pulled, the wrench will move the thimble inside the joint, and drive the thimble to pierce the bottle mouth of the gas filling bottle; in which the bag is closed, the lid is formed between the cover and the bag, and the wrench passes through the hole. By means of a clear spanner and an inflatable mechanism that can replace the inflatable bottle,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be overcome by overcoming the uncertainty of the life belt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
本技术关于一种救生带,特别是一种具有外露式扳件的充气开关,可于紧急时快速充气使用的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
技术介绍
救生带是一种水中求生设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藉由开启救生带内的充气结构使袋内的气囊快速充气,藉由充满气体的气囊变化为救生圈而将人拖出水面,以保障人身安全,防止溺水等事件发生。现有的救生带的开关为拉绳的结构,所述拉绳与充气结构连接,当用户拉扯拉绳后,拉绳将连动充气结构内的顶针,进而推动顶针穿破充气瓶的瓶口,使充气瓶内的气体流入气囊,以达到快速充气的功能。然而,现有的救生带开关因拉绳方向有固定方向性,在紧急时刻容易搞错或找不到正确的拉扯方向,使得受难者无法开启充气结构,浪费了宝贵的救命黄金时间;且现有的救生带的充气结构为不可更换的结构,当气囊破损时,就必须整组丢弃,造成环境的污染与不必要的浪费,所述缺失确实有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外露式扳件的充气开关,可于紧急时快速充气使用的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明确开启方向的开关,可减少操作失误所花费的时间的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气囊的结构,以减少环境污染与不必要的浪费。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系包括:一束带、至少一袋体、一气囊及一充气机构。所述束带呈长条状且两端分别具有可相互扣合的一扣具,所述至少一袋体设于束带的两端之间,袋体具有一开口,且开口的一侧具有可封闭或开启开口的一盖片;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袋体的开口周围及盖片上分别设有一扣合结构,该扣合结构选自于魔鬼毡或按扣的其中之一,其中,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结构为一魔鬼毡,所述魔鬼毡进一步包括一黏贴毛毡及一黏贴勾毡,可使开口黏贴闭合。所述气囊折叠收纳于袋体之内,其中,气囊具有一充气孔;所述充气机构具有一接头及一充气瓶,所述接头分别与气囊的充气孔及充气瓶螺接,其中,接头的一侧具有一扳手,所述扳手与一顶针连接,当扳动扳手时,所述扳手将会连动接头内的顶针,驱使顶针刺破充气瓶的瓶口;其中,所述袋体的开口封闭后,盖片与袋体之间具有一洞口,所述洞口可供设置于袋体内的充气机构的扳手穿过洞口露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与袋体之间具有一连接绳连接,所述连接绳两端分别透过绑固及缝设等方式与气囊及袋体连接。其中,配戴时,可将束带配戴于人体的腰间、斜背等位置,再藉由扣具扣固于使用者身上。使用时,先将露出于洞口外的扳手扳起,使扳手堆动接头内的顶针,使顶针刺破充气瓶,此时,充气瓶内的气体将会流向气囊,使气囊充满气体而膨胀,其中,在膨胀的过程中,原本放置于袋体内的气囊将会因充气而挤压弹出袋体外,受难者便可藉由抱住气囊而防止沉入水中,达到紧急救生的目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进一步包括一气口,所述气口设有一排气进气阀,当使用完毕后,可藉由排气进气阀排出气囊内的气体,再将气囊折收后放回袋体,便完成收纳。其中,所述充气瓶在使用后可进行替换,且值得一提的是,当气囊出现破损时,也可单一对气囊进行更换,无需整组汰换,相较于现有的救生带,本技术的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可降低丢弃的环境污染及耗材的成本。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袋体具有至少一排水口,可将袋体内的积水藉由排水口排出。本技术的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利用方向性明确的扳手,防止受难者在紧急时刻找不到开启救生带的方向,克服现有拉扯式的救生带方向不明确的问题,此外,藉由可替换充气瓶的充气机构,不仅达到节省成本的优点,也可达到环保的概念。附图说明图1A为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的立体图;图1B为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的分解立体图;图2A为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气机构的立体图;图2B为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气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A、图3B及图3C分别为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气机构的作动示意图;以及图4为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的使用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110束带111扣具120袋体121开口122魔鬼毡1221黏贴毛毡1222黏贴勾毡123缓冲部124洞口125排水口126盖片130气囊131充气孔140充气机构141接头1411扳手1412顶针142充气瓶1421瓶口1422薄片150连接绳160排气进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技术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可据以实施本技术。图1A及图1B分别为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的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100,包括:一束带110、至少一袋体120、一气囊130及一充气机构140。所述束带110呈长条状,且束带110两端分别具有可相互扣合的一扣具111,其中,配戴时,可将束带110配戴于人体的腰间、斜背等位置,再藉由扣具111扣固于使用者身上。所述至少一袋体120设置于束带110的两端之间,其中,袋体120可为缝设于束带110上,且袋体120具有一可被封闭或开启的开口121,所述开口121一侧具有一缓冲部123,当开口121闭合后,盖片126与缓冲部123之间具有一洞口124;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袋体120的开口121周围及盖片126上分别缝设有一扣合结构。其中,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结构为一魔鬼毡122,所述魔鬼毡122包括一黏贴毛毡1221及一黏贴勾毡1222,可使开口121黏贴闭合,然而,使开口121闭合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透过钮扣、拉链及磁铁等方式使开口121具有封闭的功能,然而,扣合结构不限于此,也可更改为具有相同功能的按扣等;其中,所述袋体120进一步具有至少一排水口125,所述排水口125可将袋体120内的积水排出。所述气囊130折叠收纳于袋体120之内,且气囊130具有一充气孔131。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囊130与袋体120之间具有一连接绳150,所述连接绳150两端分别透过绑固及缝设等方式与气囊130及袋体120连接。图2A及图2B分别为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气机构140的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所述充气机构140具有一接头141及一充气瓶142,所述接头141分别与气囊130的充气孔131及充气瓶142螺接,其中,接头141具有一扳手1411,所述扳手1411与接头141内的一顶针1412连接,当扳动扳手1411时,所述扳手1411将会连动接头141内的顶针1412,驱使顶针1412刺破充气瓶142的瓶口1421的一薄片1422;其中,当气囊130与充气机构140收纳于袋体120内时,接头141的扳手1411将会穿过洞口124而露出。当充气机构140与气囊130连接设置后,便可将气囊130折叠,并使充气机构140的接头141朝向具有缓冲部123的一端后,将充气机构140与气囊130放入袋体120内,即可将袋体120的开口121封闭,便完成充气机构140与气囊130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束带,呈长条状且两端分别具有可相互扣合的一扣具;至少一袋体,设于该束带的两端之间,该袋体具有一开口,其中,该开口的一侧具有可封闭或开启该开口的一盖片;一气囊,折叠收纳于该袋体之内,该气囊具有一充气孔;一充气机构,具有一接头及一充气瓶,该接头分别与该充气孔及该充气瓶连接,其中,该接头的一侧具有一扳手;以及其中,该袋体的该开口封闭后,该盖片与该袋体之间具有一洞口,该扳手穿过该洞口露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束带,呈长条状且两端分别具有可相互扣合的一扣具;至少一袋体,设于该束带的两端之间,该袋体具有一开口,其中,该开口的一侧具有可封闭或开启该开口的一盖片;一气囊,折叠收纳于该袋体之内,该气囊具有一充气孔;一充气机构,具有一接头及一充气瓶,该接头分别与该充气孔及该充气瓶连接,其中,该接头的一侧具有一扳手;以及其中,该袋体的该开口封闭后,该盖片与该袋体之间具有一洞口,该扳手穿过该洞口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外露式扳件的救生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崑胜洪铭德
申请(专利权)人:黄崑胜洪铭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