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钊专利>正文

后视镜玻璃及窄边框内后视镜和无边框内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44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为一种后视镜玻璃,它包括分别带有第一导电层的外玻璃和带有第二导电层的内玻璃,该两层玻璃间隙的边缘处设置绝缘框,其特征是: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的第一电极延伸于内玻璃内侧,它第一电极与内玻璃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与第二导电层连接的第二电极跨过内玻璃端面延伸至内玻璃内侧。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后视镜玻璃,能够制作窄边框后视镜和无边框后视镜,进而能够充分利用玻璃的反射面视,尽可能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Rearview mirror glass and narrow frame rear view mirror and frameless inner rearview mirror

The invention first is a rearview mirror glass, which includes the outer glass with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and the inner glass with second conductive layers. The insulating frame is set at the edge of the two layer glass gap,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irst electrod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is extended to the inner glass side,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inner glas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glass and the inner glass. A first insulating layer is arranged, and a second electrode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extends across the inner glass end to extend to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ner glass. By using the rearview mirror glass described in the invention, the narrow frame rear view mirror and the non frame rearview mirror can be mad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eflection surface of the glass, as far as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 driver's vision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视镜玻璃及窄边框内后视镜和无边框内后视镜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后视镜玻璃及利用这种后视镜玻璃制成的窄边框后视镜和无边框后视镜。
技术介绍
目前受自动防眩目镜的电致光镜片的技术限制,目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都较宽边框,该边框一方面用于压紧电致光镜片,对其起到固定作用,并保证导电效果,另一方面,也通过宽边框遮掩电极片,以影响内后视镜的美观。但这种结构,反而影响了内后视影的整个美观效果,更重要的地,由于缩小了镜面的反光面积,因此,会对驾驶员的视野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扩大镜片反光面积、增大驾驶员视野的窄边框后视镜玻璃及窄边框后视镜。本专利技术包括分别带有第一导电层的外玻璃和带有第二导电层的内玻璃,该两层玻璃间隙的边缘处设置绝缘框,其特征是: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的第一电极延伸于内玻璃内侧,它第一电极与内玻璃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与第二导电层连接的第二电极跨过内玻璃端面延伸至内玻璃内侧。进一步地,外玻璃尺寸大于内玻璃,第一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绝缘框及内玻璃端面之间。本专利技术,能够直接将第一电极引入内玻璃内侧,而在外玻璃外侧没有裸露的电极片,从而用其制作后视镜时,没有必要使用遮掩电极片用的宽边框,因而能够实现在其基础上制作窄边框后视镜。进一步地,第二电极至少部分截面呈U形,其一部分位于绝缘框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这种结构同样直接将第二电极引入内玻璃后侧,而且,使用绝缘框将第二电极固定并使其与第二导电层有效接触,保证导电效果。选择性地,所述的第二电极对应于绝缘框外侧及外玻璃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突条,第一导电层与突条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二电极与第一导电层之间的绝缘效果。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计于内玻璃的上下边缘处。另外,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层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形式。利用上述结构能够制造窄边框后视镜,这种窄边框后视镜包括外壳,其技术方案为:外壳外部结构由其边框和后面组成,其中装有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玻璃,外壳的边框位于窄边框后视镜玻璃内外镜体外侧。其中,后视镜玻璃可以通过其内表面与外壳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或采用其他公知技术进行安装。利用上述结构还能够制造窄无边框后视镜,这种无边框后视镜包括外壳,并有如前述的后视镜玻璃与外壳连接,后视镜玻璃的内玻璃位于外壳内,外玻璃位于外壳前方。具体设计时,可外壳前端设置有插槽,内表面带有凹槽、前表面外端处带有外突沿的镜体上框与外壳连接,镜体上框的凹槽与插槽内壁配合,镜体上框的和外突沿位于内玻璃侧面,镜体上框底面与后视镜玻璃之间有粘接层;外壳前端的插槽的内壁和外壁齐平或内壁短于外端,镜体上框的外突沿位于外玻璃与插槽外壁之间。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后视镜玻璃,能够制作窄边框后视镜和无边框后视镜,进而能够充分利用玻璃的反射面视,尽可能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上部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1下部分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2的部分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3的部分剖视图;其中,1、第一导电层,2、外玻璃,3、第一电极,4、第一绝缘层,5、绝缘框,6、第二导电层及反射层,7、内玻璃,8、第二电极,9、第二绝缘层,10、外壳,11、粘接层,12、边框,13、镜体上框,14、外突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后视镜玻璃,它包括内玻璃7和外玻璃2,外玻璃2的内表面有第一导电层1,内玻璃7的外表面上有第二导电层及反射层6,两层玻璃之间通过绝缘5框密封,使其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导电液的空腔。本实施例中,外玻璃2的尺寸大于内玻璃7,并使其四周突出于内玻璃5。在外玻璃2上部的突出部分上,有长条形的第一电极3与第一导电层1沿外玻璃2长度方向焊接,第一电极3向内延伸至内玻璃7内侧。在第一电极3与绝缘框5及内玻璃5端面之间有第一绝缘层4。内玻璃7下部有截面呈U形的长条形第二电极8跨装于内玻璃7的下端面处,且第二电极8的外侧部分位于绝缘框5与第二导电层及反射层6之间,一方面将第二电极8固定,另一方面,保证它与第二导电层的有效接触。第二电极8露出绝缘框5的部分上有朝向外玻璃2方向的突条,突条一方面与绝缘框5配合,其突出端与外玻璃2上的第一导电层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9。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窄边框内后视镜,它包括外壳10及装于外壳10内的如实施例1所述的后视镜玻璃。外壳10的边框12仅由其侧面构成,后视镜玻璃中的内表面(即内玻璃7的内表面)与外壳10之间通过粘接层11连接。外壳10的周侧部分设置于后视镜玻璃的外侧,且前端部分与外玻璃2的周面配合。实施例3本实施例为一种无边框内后视镜。它包括外壳10及与外壳10连接的如实施例1所述的后视镜玻璃。外壳10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插槽,该插槽的外壁和内壁高度一致,或者外壁高度高于内壁,后一种形式有利于在其与镜体上框13配合后更好地将后视镜玻璃进行固定。本实施例的镜体上框13包括其底面部分和侧面部分,其底面部分的外表面与后视镜玻璃之间有粘接层11。镜体上框13底面部分的内表面上在靠近其外延处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外壁插于外壳10前端的插槽中。在镜体上框13的外延处还有向外突出的外突沿14,外突沿14位于外玻璃2和外壳10前端面之间,并有与插槽外壁的端面配合的台阶面。外突沿14的内壁与内玻璃7的周面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后视镜玻璃及窄边框内后视镜和无边框内后视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视镜玻璃,包括分别带有第一导电层的外玻璃和带有第二导电层的内玻璃,该两层玻璃间隙的边缘处设置绝缘框,其特征是: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的第一电极延伸于内玻璃内侧,它第一电极与内玻璃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与第二导电层连接的第二电极跨过内玻璃端面延伸至内玻璃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玻璃,包括分别带有第一导电层的外玻璃和带有第二导电层的内玻璃,该两层玻璃间隙的边缘处设置绝缘框,其特征是: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的第一电极延伸于内玻璃内侧,它第一电极与内玻璃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与第二导电层连接的第二电极跨过内玻璃端面延伸至内玻璃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玻璃,其行征是:外玻璃尺寸大于内玻璃,第一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绝缘框及内玻璃端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边框后视镜玻璃,其特征是:第二电极至少部分截面呈U形,其一部分位于绝缘框与第二导电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玻璃,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电极对应于绝缘框外侧及外玻璃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突条,第一导电层与突条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后视镜玻璃,其特征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位于内玻璃的上下边缘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钊
申请(专利权)人:王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