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555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包括:蚊虫探测模块,捕蚊模块,驱蚊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捕蚊模块包括仿生人体硅胶、碳纤维发热片、诱蚊散发器、抽风机和储蚊室,所述诱蚊散发器的上部表面包裹一层仿生人体硅胶,碳纤维发热片均匀布设于诱蚊散发器与仿生人体硅胶之间;所述诱蚊散发器下部套设于储蚊室内,抽风机设置在诱蚊散发器与储蚊室之间以吸入仿生人体硅胶表面的蚊虫;所述驱蚊模块包括驱蚊散发器和橙色光源,所述驱蚊散发器设于捕蚊散发器之上,橙色光源设于驱蚊散发器表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自行切换驱蚊和捕蚊模式,提高仿生度,具有驱捕蚊虫效果好,使用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An intelligent device for mosquito repelling mosquitoes

An intelligent mosquito trap device includes a mosquito detection module, a mosquito trap module, a mosquito repellent module and a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mosquito trap module includes a biomimetic human silica gel, a carbon fiber heating piece, a mosquito lure emanator, a fan and a mosquito storage roo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osquito lure emanator covers a layer of biomimetic human silicon. The carbon fiber heating film is evenly arranged between the mosquito inducing sporadic device and the biomimetic human silica gel.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squito inducer is set in the mosquito storage room. The fan is set between the mosquito trap and the mosquito storage room to inhale the mosquito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iomimetic human silica gel. The mosquito repellent module includes the mosquito repellent and the orange light source. The mosquito emitter is located above the mosquito trap, and the orange light source is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squito repellent dispenser. By adopting the invention, the mosquito repellent and mosquito catching modes can be switched on by oneself, and the bionic degree can be enhanced. The mosquito repellent mosquito repell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ffect, low use cost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捕蚊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蚊子是杀死人类最多的动物,每年高达72.5万人。2015年这一年,因蚊子死亡的人数竟攀升到83万人。蚊子在吸血的同时,可以给人类带来近80种疾病。如果一个人携带有病原体,那么蚊子在吸了这个人的血之后,再吸另一个人的血,病原体就算搭上了便车,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流行性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塞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爆发,都离不开它的“功劳”。因此,人类为了避免被烦扰,也为了防止被蚊子叮咬而染上传染病,想出很多驱蚊和捕蚊的方法。蚊子之所以能准确找到人体,是因为蚊子的下颚须分布着各种受体,可以探测到50米外的二氧化碳或人体气味分子。此外,蚊子还更倾向于温度稍高,光线稍暗的地方。现有的捕蚊装置依据人体吸引蚊子诱因以设计出很多捕蚊方法,例如,中国专利CN206518006U一种仿生光触媒捕蚊器,采用紫外光源的仿生光触媒灯,并结合光的催化作用散发有低含量的二氧化碳,由此实现仿生吸引蚊虫的目的。由于采用了紫外光诱蚊,其在白天的捕蚊效果较差,但二氧化碳需要在光的作用下才催化产生,因此光线暗的时候难以产生二氧化碳。单纯依靠紫外光和二氧化碳对蚊子的吸引力也不太足够,所以其捕蚊效果不佳。又如,中国专利CN105454181A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发热量的室内仿生灭蚊器,通过模仿人体体温和汗液气味,将蚊子引诱至加热盘上方的电击网处,通过高压电击杀灭蚊子。而驱蚊方式一般采用驱蚊剂、点燃蚊香等蚊子讨厌的气味进行驱赶。捕蚊方式对于室内环境存在少量的蚊子时所起效果更佳,但当身处户外环境存在大量蚊子时,已来不及捕蚊,因此驱蚊方式更合适。现有的捕蚊和驱蚊装置本身的捕蚊效果和驱蚊效果不佳,而且不能根据蚊虫的数量切换捕蚊模式和驱蚊模式,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可自行切换驱蚊和捕蚊模式,提高仿生度,具有驱捕蚊虫效果好,使用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包括:蚊虫探测模块,捕蚊模块,驱蚊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驱蚊模块设置在捕蚊模块上方,蚊虫探测模块设置在驱蚊模块上,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蚊虫探测模块,捕蚊模块和驱蚊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捕蚊模块包括仿生人体硅胶、碳纤维发热片、诱蚊散发器、抽风机和储蚊室,所述诱蚊散发器的上部表面包裹一层仿生人体硅胶,碳纤维发热片均匀布设于诱蚊散发器与仿生人体硅胶之间;所述诱蚊散发器下部套设于储蚊室内,抽风机设置在诱蚊散发器与储蚊室之间以吸入仿生人体硅胶表面的蚊虫;所述驱蚊模块包括驱蚊散发器和橙色光源,所述驱蚊散发器设于捕蚊散发器之上,橙色光源设于驱蚊散发器表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诱蚊散发器包括第一散发器本体,第一风机,诱蚊剂储藏室和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散发器本体呈筒状,所述第一风机,诱蚊剂储藏室和第一加热装置位于第一散发器本体内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风机,诱蚊剂储藏室和第一加热装置依次从上至下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散发器本体上部表面包裹一层仿生人体硅胶。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仿生人体硅胶上设有若干第一散发孔,所述第一散发孔使诱蚊散发器与外界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储蚊室内设有防逃漏斗网和容器满载探测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蚊散发器包括第二散发器本体,第二风机,驱蚊剂储藏室和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散发器本体呈筒状,所述第二风机,驱蚊剂储藏室和第二加热装置位于第二散发器本体内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风机,驱蚊剂储藏室和第二加热装置依次从上至下连接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散发器本体上部表面还可包裹一层仿生人体硅胶。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橙色光源设置在驱蚊散发器的顶端,并且橙色光线向地面照射,最外层光线与所述智能驱捕蚊虫装置轴心所成夹角为30°-6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橙色光源设置在驱蚊散发器的侧壁。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模块为电磁感应无线传输电源模块,所述电磁感应无线传输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接收端和电源输出端,所述电源接收端设置在所述智能驱捕蚊虫装置上,分别与蚊虫探测模块,捕蚊模块和驱蚊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与市电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捕蚊模块启动时,所述仿生人体硅胶内设有的碳纤维发热片使仿生人体硅胶表面温度达到36℃-38℃。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智能驱捕蚊虫装置针对现有捕蚊装置和驱蚊装置的缺陷,根据蚊子的生理特性,通过仿生人体硅胶和碳纤维发热片来散发驱蚊剂,增强捕蚊模块的仿生效果,使之对蚊虫具有更强的迷惑性和吸引力,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捕蚊效果显著提高。而驱蚊模块通过橙色光波和驱蚊制剂的配合,能有效地改善驱蚊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针对蚊虫的数量多少来切换捕蚊模式或驱蚊模式,充分利用捕蚊模式和驱蚊模式的优点,不仅适用于蚊虫数量较少的室内环境,也适用于蚊虫数量较多的户外环境,具有驱捕蚊虫效果好,使用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专利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限定。现有的驱蚊或捕蚊的装置受到场地或外界环境的影响,驱蚊效果或捕蚊效果不佳。事实上,不管是驱蚊还是捕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避免人被蚊子叮咬,捕蚊的好处是能彻底的消灭蚊子使人免受其烦扰,但现有捕蚊装置的不足是只能适用于蚊子数量较少时,否则引诱更多的蚊子到附近又不能及时灭蚊,人被叮咬的概率更高;而驱蚊不管蚊子数量的多少皆可快速的驱赶蚊子,确保在使用范围内无蚊子,但其缺点是必须一直开启驱蚊装置,否则蚊子又会飞回来,使用成本高。针对现有驱蚊和捕蚊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人结合蚊子的生物特性,提出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可根据蚊虫数量自动切换成驱蚊模块或者捕蚊模块。具体地,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包括:蚊虫探测模块1,捕蚊模块2,驱蚊模块3和电源模块,所述驱蚊模块3设置在捕蚊模块2上方,蚊虫探测模块1设置在驱蚊模块3上,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蚊虫探测模块1,捕蚊模块2和驱蚊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捕蚊模块2包括仿生人体硅胶21、碳纤维发热片22、诱蚊散发器23、抽风机24和储蚊室25,所述诱蚊散发器23的上部表面包裹一层仿生人体硅胶21,碳纤维发热片22均匀布设于诱蚊散发器23与仿生人体硅胶21之间;所述诱蚊散发器23下部套设于储蚊室25内,抽风机24设置在诱蚊散发器23与储蚊室25之间以吸入仿生人体硅胶21表面的蚊虫;所述驱蚊模块3包括驱蚊散发器31和橙色光源32,所述驱蚊散发器31设于捕蚊散发器之上,橙色光源32设于驱蚊散发器31表面。蚊虫探测模块1通过检测控制范围内的蚊虫数量,根据设定的蚊虫数量判断启动捕蚊模块2还是驱蚊模块3。由于捕蚊模块2是引诱蚊子到装置附近再进行抓捕,而驱蚊模式是驱赶蚊子远离装置,两个模块不能同时开启,否则既起不到捕蚊的作用,也达不到驱蚊的目的。因此,当检测出蚊虫数量小于设定数量时触发捕蚊模块2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蚊虫探测模块,捕蚊模块,驱蚊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驱蚊模块设置在捕蚊模块上方,蚊虫探测模块设置在驱蚊模块上,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蚊虫探测模块,捕蚊模块和驱蚊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捕蚊模块包括仿生人体硅胶、碳纤维发热片、诱蚊散发器、抽风机和储蚊室,所述诱蚊散发器的上部表面包裹一层仿生人体硅胶,碳纤维发热片均匀布设于诱蚊散发器与仿生人体硅胶之间;所述诱蚊散发器下部套设于储蚊室内,抽风机设置在诱蚊散发器与储蚊室之间以吸入仿生人体硅胶表面的蚊虫;所述驱蚊模块包括驱蚊散发器和橙色光源,所述驱蚊散发器设于捕蚊散发器之上,橙色光源设于驱蚊散发器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蚊虫探测模块,捕蚊模块,驱蚊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驱蚊模块设置在捕蚊模块上方,蚊虫探测模块设置在驱蚊模块上,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蚊虫探测模块,捕蚊模块和驱蚊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捕蚊模块包括仿生人体硅胶、碳纤维发热片、诱蚊散发器、抽风机和储蚊室,所述诱蚊散发器的上部表面包裹一层仿生人体硅胶,碳纤维发热片均匀布设于诱蚊散发器与仿生人体硅胶之间;所述诱蚊散发器下部套设于储蚊室内,抽风机设置在诱蚊散发器与储蚊室之间以吸入仿生人体硅胶表面的蚊虫;所述驱蚊模块包括驱蚊散发器和橙色光源,所述驱蚊散发器设于捕蚊散发器之上,橙色光源设于驱蚊散发器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蚊散发器包括第一散发器本体,第一风机,诱蚊剂储藏室和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散发器本体呈筒状,所述第一风机,诱蚊剂储藏室和第一加热装置位于第一散发器本体内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风机,诱蚊剂储藏室和第一加热装置依次从上至下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散发器本体上部表面包裹一层仿生人体硅胶。3.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人体硅胶上设有若干第一散发孔,所述第一散发孔使诱蚊散发器与外界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驱捕蚊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柳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欧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