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生物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546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生物修复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第一步:制备土壤改良剂,第二步:调理盐碱土,制备绿化栽培土,第三步:建立绿化栽培区域,第四步:栽培绿化苗木,通过绿化栽培区域的建立,设置纵向和横向隔离区,保证了栽培区域的盐碱度稳定;筛选白蜡和紫穗槐间种;有机肥改良土壤、横纵向隔离、选取改良树种三管齐下,可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度,达到EC≤0.3%,pH≤7.2,而且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板结。

Soil improvement and bioremediation in saline alkali land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pecifically provides a method for soil improvement and bioremediation in saline alkali soil. The specific technical scheme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step is to prepare soil improver, second steps: conditioning saline alkali soil, preparing greening cultivation soil, third steps: establishing greening cultivation area, Fourth steps: planting green seedlings, through greening. Through greening, through gree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ltivation area and the setting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solation areas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salinity in the cultivated area, screen the interspecies of white wax and Sophora japonica, and the organic manure improves soil, vertical isolation and selection of improved tree speci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alinity of soil, reach EC less than 0.3%, pH < 7.2, and improve soil structure, Prevent the kn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生物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盐碱地土壤的改良及生物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在盐碱地面积排前10名的国家中位居第三。中国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在内的17个省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以上。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申请人所在的区域属于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水浸渍盐渍区,该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可耕种土壤尤为珍贵,因此对于盐碱地的改良工作一直深受重视,申请人也做了诸多工作。盐碱地分级指标如下: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5%;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衡量盐碱地的另一个指标是土壤酸碱度,即pH值,一般7.5左右为中性,低于7.0为酸性,大于7.5为微碱性。对于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因盐与碱的并存,决定了其复杂性。尽管全国各地都在推出盐碱地改良肥料,但对于中度以上盐碱地,成效甚微,且盐碱地改良绿化的最大问题是土源紧张,这在天津这类发达城市尤为突出。因此,盐碱地的改良和生物修复,就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做出创新和特色。中国专利CN102763557B,公开了一种中重度盐碱地的原土绿化方法,其使用柽柳树苗间种沙柳、竹柳和白蜡,在栽种之前,对土地进行施肥及深翻处理,其专利技术的重点在于怎样提高树苗的成活率,而且单纯施用有机肥的方法,对于中重度盐碱地的改善比较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改良与生物修复共同进行的处理盐碱地的方法,步骤简单、效果显著,可短期内明显减低土壤的含盐量及pH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步:制备土壤改良剂利用污泥堆肥,厌氧发酵10-15天,生产土壤改良剂;第二步:调理盐碱土,制备绿化栽培土1、原地深挖60cm,边挖边搅拌原土与堆肥,混合均匀;2、盖黑膜,进行二次发酵5-7天,使土壤熟化,构建土壤团粒结构;3、测定EC(土壤盐浓度)、pH,直至EC≤0.5%,pH≤8.0;第三步:建立绿化栽培区域1、地基开沟成垄,利用雨水渗透,降低土壤中盐含量,共设垄10排,每排宽度60cm,深度60cm,每排间隔180cm,另在垄头两侧及与垄平行方向共设置3排排水沟,宽10m深10m长26m;2、建立横向隔离层,把盖发酵堆的塑料膜一分为二,铺在垄的两侧,用竹片固定好,在沟内形成隔离;3、建立纵向隔离层,回填20cm石子+10cm稻草秸秆;4、建立绿化栽培区域回填:将第二步获得的混合调理好的栽培土壤填入沟内;建垄:多出的土壤直接建垄,垄高20cm,宽度60cm,形成梯形;栽培垄覆盖:垄上划沟,覆盖稻草等秸秆;栽培洗盐:在垄上沟里大水灌洗,连续洗盐脱水n天;跟踪测定:取样测定EC(土壤盐浓度)和pH,直至EC≤0.4%,pH≤7.5。为了防止多雨季节淹没栽培区域,整个栽培区域可高于地面60-100cm。第四步:栽培绿化苗木1、选择合适的栽培绿化植物;2、使用促生抗盐菌剂,对植物根系进行处理,以提升植物耐盐能力;并对植物根系进行复壮培养;3、栽培绿化植物:直接营养钵带土移栽;4、促生抗盐菌剂+营养液滴灌5-7天,直至植物成活并生长正常。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植物选择绒毛白蜡和紫穗槐,间种,两株白蜡间种一株紫穗槐,白蜡之间间距为1.5m紫穗槐与白蜡之间间距为1.35m本专利技术选用的促生抗盐菌剂为南京农业大学研制,主要成分为具有改善盐碱,可以在高盐碱土壤状况下分解土壤有机质的菌种。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使用污泥堆肥获得土壤改良剂,因为申请人的主营业务有一部分为污水处理,可以直接将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接种菌种并培养处理,变废为宝,同时降低成本;2、本专利技术绿化栽培区域的建立,创造性地建立了纵向和横向隔离区,隔离更有效,保证了栽培区域的盐碱度稳定;3、筛选树种白蜡和紫穗槐,同时确定了种植间距,白蜡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耐寒,耐干旱,耐水湿,耐盐碱,抗烟尘,是北方沿海地区常用的绿化和行道树种,也是天津市的市树。而紫穗槐的一大特点是根部有根疣可改良土壤,枝叶对烟尘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特别适合工业区使用,其根疣可改良土壤对白蜡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两者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改良作用,且紫穗槐花色美丽,与白蜡高矮搭配,色彩相映,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综合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适合工业园区的土壤改良工作,其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案,有机肥改良土壤、横纵向隔离、选取改良树种三管齐下,可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度,达到EC≤0.3%,pH≤7.2,而且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板结。具体实施方式申请人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进行了实际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工程于2016年8月22日开工第一步:制备土壤改良剂利用申请人厂区的污泥堆肥,厌氧发酵10-15天,生产土壤改良剂;第二步:调理盐碱土,制备绿化栽培土1、原地深挖60cm,边挖边搅拌原土与堆肥,原土与堆肥比例为2:1,混合均匀;2、盖黑膜,进行二次发酵5-7天,使土壤熟化,构建土壤团粒结构;3、测定EC(土壤盐浓度)、pH,直至EC≤0.5%,pH≤8.0;第三步:建立绿化栽培区域因开工时值北方的雨季,为了防止雨水漫灌,整体区域高于地面60cm。1、地基开沟成垄,利用雨水渗透,降低土壤中盐含量,共设垄10排,每排宽度60cm,深度60cm,每排间隔180cm,另在垄头两侧及与垄平行方向共设置3排排水沟,宽10m深10m长26m;2、建立横向隔离层,把盖发酵堆的塑料膜一分为二,铺在垄的两侧,用竹片固定好;3、建立纵向隔离层,回填20cm石子+10cm稻草秸秆;4、建立绿化栽培区域回填:将第二步获得的混合调理好的栽培土壤填入沟内;建垄:多出的土壤直接建垄,垄高20cm,宽度60cm,形成梯形;栽培垄覆盖:垄上划沟,覆盖稻草等秸秆;栽培洗盐:在垄上沟里大水灌洗,连续洗盐脱水5天;跟踪测定:取样测定EC(土壤盐浓度)和pH,直至EC≤0.4%,pH≤7.5。第四步:栽培绿化苗木1、选择绒毛白蜡和紫穗槐间种,两株白蜡间种一株紫穗槐,白蜡之间间距为1.5m紫穗槐与白蜡之间间距为1.35m合适的栽培绿化植物;2、使用促生抗盐菌剂,对植物根系进行处理,以提升植物耐盐能力;并对植物根系进行复壮培养;3、栽培绿化植物:直接营养钵带土移栽;4、促生抗盐菌剂+营养液滴灌5-7天,直至植物成活并生长正常。在植物定植后,每隔7天测定一次土壤EC及pH值,结果显示,土壤EC及pH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最总维持在EC为0.2-0.3之间,pH值为7.1-7.2之间。上述工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改善土壤盐碱状况,而且绿化了工业园区的环境。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生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制备土壤改良剂利用污泥堆肥,厌氧发酵10‑15天,生产土壤改良剂;第二步:调理盐碱土,制备绿化栽培土1)原地深挖60cm,边挖边搅拌原土与堆肥,混合均匀;2)盖黑膜,进行二次发酵5‑7天,使土壤熟化,构建土壤团粒结构;3)测定EC、pH,直至EC≤0.5%,pH≤8.0;第三步:建立绿化栽培区域1)地基开沟成垄,利用雨水渗透,降低土壤中盐含量,共设垄10排,每排宽度60cm,深度60cm,每排间隔180cm,另在垄头两侧及与垄平行方向共设置3排排水沟,宽10m深10m长26m;2)建立横向隔离层,把盖发酵堆的塑料膜一分为二,铺在垄的两侧,用竹片固定好,在沟内形成隔离;3)建立纵向隔离层,回填20cm石子+10cm稻草秸秆;4)建立绿化栽培区域回填:将第二步获得的混合调理好的栽培土壤填入沟内;建垄:多出的土壤直接建垄,垄高20cm,宽度60cm,形成梯形;栽培垄覆盖:垄上划沟,覆盖稻草等秸秆;栽培洗盐:在垄上沟里大水灌洗,连续洗盐脱水n天;跟踪测定:取样测定EC和pH,直至EC≤0.4%,pH≤7.5;第四步:栽培绿化苗木1)选择合适的栽培绿化植物;2)使用促生抗盐菌剂,对植物根系进行处理,以提升植物耐盐能力;并对植物根系进行复壮培养;3)栽培绿化植物:直接营养钵带土移栽;4)促生抗盐菌剂+营养液滴灌5‑7天,直至植物成活并生长正常。...

【技术特征摘要】
1.盐碱地土壤改良及生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制备土壤改良剂利用污泥堆肥,厌氧发酵10-15天,生产土壤改良剂;第二步:调理盐碱土,制备绿化栽培土1)原地深挖60cm,边挖边搅拌原土与堆肥,混合均匀;2)盖黑膜,进行二次发酵5-7天,使土壤熟化,构建土壤团粒结构;3)测定EC、pH,直至EC≤0.5%,pH≤8.0;第三步:建立绿化栽培区域1)地基开沟成垄,利用雨水渗透,降低土壤中盐含量,共设垄10排,每排宽度60cm,深度60cm,每排间隔180cm,另在垄头两侧及与垄平行方向共设置3排排水沟,宽10m深10m长26m;2)建立横向隔离层,把盖发酵堆的塑料膜一分为二,铺在垄的两侧,用竹片固定好,在沟内形成隔离;3)建立纵向隔离层,回填20cm石子+10cm稻草秸秆;4)建立绿化栽培区域回填:将第二步获得的混合调理好的栽培土壤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瑞德赛恩水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