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27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3:45
本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包括卧式泥浆泵本体,卧式泥浆泵本体上另设自走底座,卧式泥浆泵本体安装在自走底座上表面,自走底座包括承载底座、工作台、转台机构、承载伸缩杆、轮架、行走轮及驱动机构。本新型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转运定位能力,并可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及故障维护及更换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适应多种不同使用环境及场地的要求,极大的提高设备适用范围,并降低设备安装定位的施工成本。

A combined type of high efficiency self walking mud pump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bination type high efficiency self walking mud pump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horizontal mud pump body, the horizontal mud pump and the self walking base. The horizontal mud pump is install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lf walking base. The self walking base includes the bearing base, the worktable, the turntable mechanism, the load-carrying telescopic rod, the wheel frame, the walking wheel and the drive. Moving mechanism. On the one hand, it has good transportation and positioning 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reliability, failure maintenance and replacement efficiency of the equip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effectively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sites, greatly improve the scope of equipment application, and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install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泥浆泵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
技术介绍
泥浆泵运行是当前石油开采等钻探作业中重要的使用设备之一,使用量巨大,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当前的泥浆泵一方面往往需要借助运输设备输送到工作现场,然后由大型吊装设备进行安装定位,因此导致当前泥浆泵设备使用灵活性相对较差,且日常维护、故障排除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了钻探作业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当前的泥浆泵在安装定位时,往往需要对安装位置进行大量的整修工作,以满足泥浆泵安装定位的需要,但在实际施工作业时,现场环境相对复杂,场地难以直接满足泥浆泵作业的需要,因此导致当前泥浆泵使用受场地环境限制较大,且在安装定位时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泥浆泵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转运定位能力,并可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及故障维护及更换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适应多种不同使用环境及场地的要求,极大的提高设备适用范围,并降低设备安装定位的施工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包括卧式泥浆泵本体,卧式泥浆泵本体上另设自走底座,卧式泥浆泵本体至少一个,通过滑轨安装在自走底座上表面,且卧式泥浆泵本体轴线与自走底座上表面平行分布,自走底座包括承载底座、工作台、转台机构、承载伸缩杆、轮架、行走轮及驱动机构,其中工作台通过转台机构、承载伸缩杆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并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转台机构与承载底座、工作台同轴分布,承载伸缩杆至少四根并环绕转台机构均布,承载伸缩杆与承载底座、工作台相互铰接,并分别与承载底座、工作台表面呈30°—90°夹角,行走轮至少四个,通过轮架均布在承载底座下表面,驱动机构安装在轮架上,通过传动轴与行走轮连接,且各行走轮中至少有一个行走轮与行走机构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卧式泥浆泵本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各卧式泥浆泵本体间通过导流支管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伸缩杆为液压杆、气压缸及弹簧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轮架包括安装底座、承载柱、轴套及柔性防护罩,所述的安装底座与承载底座下表面连接,所述的承载柱至少一个,其末端通过调节机构与安装底座连接,并与安装底座下表面呈0°—90°夹角,承载柱前端与轴套连接,并通过轴套与行走轮相互连接,所述的柔性防护罩包覆再承载柱外并与承载柱同轴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机构为电动机、摆动油缸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柱为至少两节气动、液动及电动的伸缩杆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轮为圆形轮胎及履带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转运定位能力,并可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及故障维护及更换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适应多种不同使用环境及场地的要求,极大的提高设备适用范围,并降低设备安装定位的施工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包括卧式泥浆泵本体1,卧式泥浆泵本体1上另设自走底座2,卧式泥浆泵本体1至少一个,通过滑轨3安装在自走底座2上表面,且卧式泥浆泵本体1轴线与自走底座2上表面平行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自走底座2包括承载底座21、工作台22、转台机构23、承载伸缩杆24、轮架25、行走轮26及驱动机构27,其中工作台22通过转台机构23、承载伸缩杆24安装在承载底座21上并与承载底座21同轴分布,转台机构23与承载底座21、工作台22同轴分布,承载伸缩杆24至少四根并环绕转台机构23均布,承载伸缩杆24与承载底座21、工作台22相互铰接,并分别与承载底座21、工作台22表面呈30°—90°夹角,行走轮26至少四个,通过轮架25均布在承载底座21下表面,驱动机构27安装在轮架25上,通过传动轴28与行走轮26连接,且各行走轮26中至少有一个行走轮26与行走机构27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卧式泥浆泵本体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各卧式泥浆泵本体1间通过导流支管4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伸缩杆24为液压杆、气压缸及弹簧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架25包括安装底座251、承载柱252、轴套253及柔性防护罩254,所述的安装底座251与承载底座21下表面连接,所述的承载柱252至少一个,其末端通过调节机构255与安装底座251连接,并与安装底座251下表面呈0°—90°夹角,承载柱252前端与轴套253连接,并通过轴套253与行走轮26相互连接,所述的柔性防护罩254包覆再承载柱252外并与承载柱252同轴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机构255为电动机、摆动油缸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柱252为至少两节气动、液动及电动的伸缩杆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轮26为圆形轮胎及履带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完成自走底座安装,然后根据使用需要将卧式泥浆泵本体安装到自走底座上。在具体使用时,首先通过自走底座将泥浆泵输送到工作位置,然后定位并安装后即可进行驱动运行,其中自走底座运行中,一方面通过行走轮和驱动机构驱动设备行走,并在行走过程中,通过调节轮架结构克服复杂地形行走运行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转台机构、承载伸缩杆选装和伸缩调节,在承载底座随地形起伏波动变化时,对形变量进行消除,确保安装又泥浆泵的工作台运行平稳。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转运定位能力,并可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及故障维护及更换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适应多种不同使用环境及场地的要求,极大的提高设备适用范围,并降低设备安装定位的施工成本。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包括卧式泥浆泵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卧式泥浆泵本体上另设自走底座,所述的卧式泥浆泵本体至少一个,通过滑轨安装在自走底座上表面,且卧式泥浆泵本体轴线与自走底座上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自走底座包括承载底座、工作台、转台机构、承载伸缩杆、轮架、行走轮及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的工作台通过转台机构、承载伸缩杆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并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所述的转台机构与承载底座、工作台同轴分布,所述的承载伸缩杆至少四根并环绕转台机构均布,所述的承载伸缩杆与承载底座、工作台相互铰接,并分别与承载底座、工作台表面呈30°—90°夹角,所述的行走轮至少四个,通过轮架均布在承载底座下表面,所述的驱动机构安装在轮架上,通过传动轴与行走轮连接,且各行走轮中至少有一个行走轮与行走机构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包括卧式泥浆泵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卧式泥浆泵本体上另设自走底座,所述的卧式泥浆泵本体至少一个,通过滑轨安装在自走底座上表面,且卧式泥浆泵本体轴线与自走底座上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自走底座包括承载底座、工作台、转台机构、承载伸缩杆、轮架、行走轮及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的工作台通过转台机构、承载伸缩杆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并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所述的转台机构与承载底座、工作台同轴分布,所述的承载伸缩杆至少四根并环绕转台机构均布,所述的承载伸缩杆与承载底座、工作台相互铰接,并分别与承载底座、工作台表面呈30°—90°夹角,所述的行走轮至少四个,通过轮架均布在承载底座下表面,所述的驱动机构安装在轮架上,通过传动轴与行走轮连接,且各行走轮中至少有一个行走轮与行走机构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高效自走卧式泥浆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卧式泥浆泵本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各卧式泥浆泵本体间通过导流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可秦峰肖伟成初黄海滨石莹莹张建忠张亮千里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锦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