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 lithium battery circuit, and relates to the battery charging / discharg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field. The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includes charge / discharge circuit, controller, power cathode interface, power negative electrode interface, battery positive pole interface, and battery negative electrode interface. The charging / discharging circuit comprises a first power tube and a second power tube. The controller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drive port, a second drive port, a first power port, a second power port and a grounding port, and a back protection circuit is integrated. When the power cathode interf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negative electrode, the back protection circuit cuts off the current path between the power source and the controller; when the battery positive interf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ttery negative, the back protection circuit cuts off the current path between the battery and the controller. Through the above design, the problem of low reliability in the existing battery protection technology due to short circuit i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is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及锂电池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放电保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及锂电池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场合。电池作为电子产品的电源,也被广泛的使用。为了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都会设置专门的电池保护电路以实现对电池的保护。现有技术中,电池保护电路一般都采用电池负极保护方案。对于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如果采用电池负极保护方案,在电池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短路问题,导致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大大降低,还会增加电池的包装成本费用。所以,随着电池应用技术的发展,电池正极保护方案逐渐被普遍使用。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使用电池正极保护方案虽然解决了电池负极保护方案中容易短路的问题,但是同样存在电池负极保护方案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因极性接反而导致相关设备被烧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以改善现有电池保护技术中因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短路而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电池保护电路的安全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电路,以改善现有电池保护技术中因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电电路(110)、控制器(120)、电源正极接口(130)、电源负极接口(140)、电池正极接口(150)以及电池负极接口(160),所述充/放电电路(110)包括第一功率管(M1)和第二功率管(M2),所述控制器(120)设置有第一驱动端口(DO)、第二驱动端口(CO)、第一电源端口(VM)、第二电源端口(VDD)以及接地端口(GND),并且集成有反接保护电路;所述第一功率管(M1)的源极与所述电源正极接口(130)连接、漏极与所述第二功率管(M2)的漏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端口(DO)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M2)的栅极与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电电路(110)、控制器(120)、电源正极接口(130)、电源负极接口(140)、电池正极接口(150)以及电池负极接口(160),所述充/放电电路(110)包括第一功率管(M1)和第二功率管(M2),所述控制器(120)设置有第一驱动端口(DO)、第二驱动端口(CO)、第一电源端口(VM)、第二电源端口(VDD)以及接地端口(GND),并且集成有反接保护电路;所述第一功率管(M1)的源极与所述电源正极接口(130)连接、漏极与所述第二功率管(M2)的漏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端口(DO)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M2)的栅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端口(CO)连接、源极与所述电池正极接口(150)连接,所述电源负极接口(140)分别与所述电池负极接口(160)和所述接地端口(GND)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口(VM)与所述电源正极接口(130)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口(VDD)与所述电池正极接口(150)连接,所述反接保护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端口(VM)和第二电源端口(VDD)之间;所述电源正极接口(130)与电源负极连接时,所述反接保护电路切断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120)之间的电流通路;所述电池正极接口(150)与电池负极连接时,所述反接保护电路切断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器(120)之间的电流通路;所述控制器(120)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口(DO)和第二驱动端口(CO)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功率管(M1)的栅极电压和第二功率管(M2)的栅极电压,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功率管(M1)和第二功率管(M2)导通或截止,进而控制所述充/放电电路(110)导通或截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管(M1)和所述第二功率管(M2)为N型功率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反接保护电路(121)、第二反接保护电路(122)以及充电电路(123);所述第一反接保护电路(1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口(VM)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路(1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反接保护电路(1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口(VDD)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路(12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的电压值小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一功率管(M1)和第二功率管(M2)截止,所述充电电路(123)导通,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反接保护电路对所述电池充电;所述电池的电压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第一功率管(M1)和第二功率管(M2)导通,所述充电电路(123)截止,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充/放电电路(110)对所述电池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20)还集成有第一驱动电路(124)、第二驱动电路(125)以及电荷泵(126);所述电荷泵(1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接保护电路(122)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24)和第二驱动电路(125)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24)与所述第一驱动端口(DO)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25)与所述第二驱动端口(CO)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端口(VDD)的电压信号经过所述电荷泵(126)的增大后发送至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24)和第二驱动电路(125),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口(DO)和第二驱动端口(CO)控制所述第一功率管(M1)的栅极电压和第二功率管(M2)的栅极电压,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功率管(M1)和第二功率管(M2)导通或截止,进而控制所述充/放电电路(110)导通或截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20)还设置有稳压端口(BST),所述稳压端口(BST)一端与所述电荷泵(126)连接、另一端通过稳压电容(C1)与所述电池正极接口(15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20)还集成有逻辑控制电路(127),所述逻辑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俊材,顾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智合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