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67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为空腔结构,所述框架本体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设有T形杆,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纤维纺丝装置,所述框架本体的外部一侧设有气泵,且框架本体的外部另一侧设有高压电源,所述T形杆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T形杆的下方设有接收盘,所述收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空腔圆柱体作为框架,通过在框架内部安装接收盘,增大的喷丝接量,并使得转盘转动增加喷丝的均匀性。

A frame structure for auxiliary positioning spinn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ame structure for auxiliary positioning spinning equipment, including a frame body. The frame body is a cavity structure. The top inner wall of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and a T bar is provided in the first groove. The two sides of the frame body are provided with second grooves, and the frame body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fiber spinning device, the external side of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pump, and the external side of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The T rod is fixed to the first bevel gear far away from one end of the first groove, and a receiving disc is provided under the T bar, and the closed top fixed connection is fixed. The top of the fixing block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second bevel gears. In the utility model, a cavity cylinder is used as a frame, the receiving disc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frame, and the amount of the spray wire is increased,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turntable is made to increase the uniformity of the spinner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框架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在各种无梭织机中,喷气织机具有高速、高产、高效、低噪音、织物风格优良、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较宽等许多优点,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无梭织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无论从转速、幅宽、品种适应性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国产喷气织机的品种规格有了较大的发展,喷气纺丝技术往往需要借助辅助装置,使得纤维的收集,然而各种辅助结构无法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使得纤维的收集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为空腔结构,所述框架本体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设有T形杆,所述框架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框架本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纤维纺丝装置,所述框架本体的外部一侧设有气泵,且框架本体的外部另一侧设有高压电源,所述T形杆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T形杆的下方设有接收盘,所述收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T形杆和固定块之间设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为工字形结构,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T形杆和固定块的T形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转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上方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与框架本体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杆的另一端与转杆连接,所述转杆远离第三锥齿轮的一端穿过框架本体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框架本体的外部,所述转杆远离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摇柄,所述接收盘的边缘部分伸入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接收盘与纤维纺丝装置之间设有收集磁铁,所述收集磁铁固定安装在框架本体的两侧内壁上。优选的,所述高压电源通过导线分别与接收盘和纤维纺丝装置的储液池连接。优选的,所述气泵通过气管与纤维纺丝装置的储液池连接。优选的,所述高压电源需要接地,且摇柄的外壁套有高效绝缘套。优选的,所述接收盘顶部的固定块的两侧均设有斜支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摇柄,从而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有效且稳定的带动在第二凹槽内转动,能够实现喷丝时,在上的均匀性,同时也增大了接收面积,能够有效接收纤维,当工作是先启动气泵,当看到喷丝头有凸起时,打开高压电源就会出现纤维喷在接收盘上形成纤维膜,有效增加了纤维的接收量,同时齿轮传动的稳定性,使得设备运行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本体、2第一锥齿轮、3T形杆、4旋转杆、5固定杆、6第三锥齿轮、7接收盘、8第二凹槽、9收集磁铁、10气泵、11纤维纺丝装置、12高压电源、13转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本体1,框架本体1为空腔结构,框架本体1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设有T形杆3,框架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框架本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纤维纺丝装置11,框架本体1的外部一侧设有气泵10,且框架本体1的外部另一侧设有高压电源12,T形杆3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T形杆3的下方设有接收盘7,收盘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T形杆3和固定块之间设有旋转杆4,旋转杆4为工字形结构,旋转杆4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T形杆3和固定块的T形凹槽的内部,第一转齿轮2与第二锥齿轮之间设有第三锥齿轮6,第三锥齿轮6与转杆13固定连接,转杆13的上方设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一端与框架本体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杆5的另一端与转杆13连接,转杆13远离第三锥齿轮6的一端穿过框架本体1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框架本体1的外部,转杆13远离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摇柄,接收盘7的边缘部分伸入的第二凹槽内,第二凹槽内设有滚动轴承,接收盘7与纤维纺丝装置之间设有收集磁铁9,收集磁铁9固定安装在框架本体1的两侧内壁上。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摇柄,从而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2的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有效且稳定的带动7在第二凹槽内转动,能够实现11喷丝时,在7上的均匀性,同时也增大了接收面积,能够有效接收纤维,当工作是先启动气泵10,当看到喷丝头有凸起时,打开高压电源12就会出现纤维喷在接收盘7上形成纤维膜,有效增加了纤维的接收量,同时齿轮传动的稳定性,使得设备运行更加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1)为空腔结构,所述框架本体(1)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设有T形杆(3),所述框架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8),所述框架本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纤维纺丝装置(11),所述框架本体(1)的外部一侧设有气泵(10),且框架本体(1)的外部另一侧设有高压电源(12),所述T形杆(3)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T形杆(3)的下方设有接收盘(7),所述收盘(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T形杆(3)和固定块之间设有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为工字形结构,所述旋转杆(4)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T形杆(3)和固定块的T形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锥齿轮(2)与第二锥齿轮之间设有第三锥齿轮(6),所述第三锥齿轮(6)与转杆(13)固定连接,所述转杆(13)的上方设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一端与框架本体(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杆(5)的另一端与转杆(13)连接,所述转杆(13)远离第三锥齿轮(6)的一端穿过框架本体(1)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框架本体(1)的外部,所述转杆(13)远离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摇柄,所述接收盘(7)的边缘部分伸入的第二凹槽(8)内,所述第二凹槽(8)内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接收盘(7)与纤维纺丝装置之间设有收集磁铁(9),所述收集磁铁(9)固定安装在框架本体(1)的两侧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以辅助定位纺丝设备的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1)为空腔结构,所述框架本体(1)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设有T形杆(3),所述框架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8),所述框架本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纤维纺丝装置(11),所述框架本体(1)的外部一侧设有气泵(10),且框架本体(1)的外部另一侧设有高压电源(12),所述T形杆(3)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T形杆(3)的下方设有接收盘(7),所述收盘(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T形杆(3)和固定块之间设有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为工字形结构,所述旋转杆(4)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T形杆(3)和固定块的T形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锥齿轮(2)与第二锥齿轮之间设有第三锥齿轮(6),所述第三锥齿轮(6)与转杆(13)固定连接,所述转杆(13)的上方设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一端与框架本体(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杆(5)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秀操小燕刘运新陈勇军李闯郑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长乐市锦源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