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镜头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482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镜头驱动机构,包括一外框、一第一镜头承载座、一第二镜头承载座、一第一镜头驱动组件、一第二镜头驱动组件以及一挡止机构。第一及第二镜头承载座设置于外框内,且沿一长轴方向排列,用以分别承载一第一镜头及一第二镜头,其各自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一第二光轴。第一及第二镜头驱动组件设置于外框内,用以分别驱动第一镜头承载座及第二镜头承载座。挡止机构设置于第一镜头承载座及第二镜头承载座间,且具有一第一止动面及一第二止动面,其中第一、第二止动面分别面朝第一、第二镜头承载座并各自限制其于一第一、第二极限位置,不仅可降低多镜头驱动机构整体的尺寸,也可防止镜头或镜头承载座于运作期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损坏。

Multi lens driv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 lens driving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a outer frame, a first lens bearing seat, a second lens bearing seat, a first lens driving component, a second lens driving component and a stop mechanism. The first and two lens bearing seats are arranged in the outer frame and arranged along a long axis to carry a first lens and a second lens respectively, each of which includes a first optical axis and a second optical axis. The first and two lens driving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in the outer frame to drive the first lens bearing seat and the two lens bearing seat respectively. The stop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lens bearing seat and the two lens bearing seat, and has a first stop surface and a second stop face, in which the first and second stop faces face the first and second lens bearing seats respectively and each limit their respective first and second limit positions, which not only reduces the overall ruler of the multi lens drive mechanism. Inch can also prevent the lens or lens bearing seat from colliding with each other dur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镜头驱动机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多镜头驱动机构,且特别涉及一种于镜头承载座间设置有挡止机构的多镜头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行动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几乎都具备数位摄像的功能,此要归功于镜头驱动机构的微型化。现今普遍被使用的音圈马达(VCM)经常设置在多镜头驱动机构中,其利用线圈、磁铁及簧片的组合,以承载并驱使镜头可于其光轴方向上移动,进而可达到防手震的功能。在现有多镜头驱动机构中,常需要通过在各个镜头承载座之间设置挡墙,以避免不同的镜头承载座之间相互接触。然而,上述挡墙所占据的体积往往不利于机构的微型化。有鉴于此,如何克服前述问题点并设计出具有较小体积的镜头驱动机构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镜头驱动机构,包括一外框;一第一镜头承载座及一第二镜头承载座,设置于外框内且沿一长轴方向排列,用以分别承载一第一镜头及一第二镜头,其中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各自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一第二光轴;一第一镜头驱动组件及一第二镜头驱动组件,设置于外框内,用以分别驱动第一镜头承载座及第二镜头承载座;以及一挡止机构,设置于第一镜头承载座及第二镜头承载座间,具有一第一止动面及一第二止动面,其中第一止动面及第二止动面分别面朝第一镜头承载座及第二镜头承载座,用以限制第一镜头承载座及第二镜头承载座于一第一极限位置及一第二极限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一止动面及第二止动面相互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挡止机构的材料包括金属。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挡止机构的材料由非导磁性材质所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一止动面及第二止动面相互不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挡止机构设置于外框的一侧边。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一镜头承载座具有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挡止面,面朝挡止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多镜头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底座,其中挡止机构及底座为一体成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多镜头驱动机构还包括一阻尼元件,设置于挡止机构与第一镜头承载座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多镜头驱动机构还包括一阻尼元件,设置于第一镜头承载座及第二镜头承载座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多镜头驱动机构还包括一位置感测元件,设置于挡止机构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一止动面及第二止动面于长轴方向上的位置介于第一光轴及第二光轴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多镜头驱动机构还包括复数挡止机构,设置于第一镜头承载座及第二镜头承载座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挡止机构与外框为一体成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一镜头承载座的结构为C字形结构。本技术具有至少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多镜头驱动机构,通过在外壳的一侧且位在两镜头承载座之间设置挡止机构,可以分别限制第一镜头承载座于一第一极限位置,并限制第二镜头承载座于一第二极限位置,如此一来不仅可降低多镜头驱动机构整体的尺寸,也可防止镜头或镜头承载座于运作期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损坏。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绘示的多镜头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多镜头驱动机构的爆炸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段的剖视图。图4A-图4E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多镜头驱动机构的部分元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多镜头驱动机构的部分元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多镜头驱动机构的部分元件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多镜头驱动机构的部分元件示意图。图8A-图8C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多镜头驱动机构的部分元件示意图。【符号说明】10~顶壳10A~肋条12~顶壳开孔20~底座22~底座开孔30~镜头承载座31~限位部32~沟槽33~贯穿孔34~接触部35~挡止部36~挡止面301~第一镜头承载座302~第二镜头承载座40~上簧片50~线圈60~驱动磁铁6070、72~阻尼元件80~下簧片90~凸柱92~位置感测元件93~磁性元件95~挡止机构95A~第一止动面95B~第二止动面100~多镜头驱动机构A-A~线段O~光轴O1~第一光轴O2~第二光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然而,可轻易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请先参照图1至图3,其中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多镜头驱动机构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中的多镜头驱动机构100的爆炸图,图3显示沿图1中A-A’线段的剖视图。上述多镜头驱动机构100可用以承载两个光学元件(未图示),例如为具备光学防手震(OIS)功能的音圈马达(VCM)。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多镜头驱动机构100主要包括有一顶壳10、一底座20、一第一镜头承载座301、一第二镜头承载座302、一上簧片40、复数线圈50(例如平板线圈)、复数驱动磁铁60、复数阻尼元件70、一下簧片80、复数凸柱90及至少一个挡止机构95。前述顶壳10与底座20可相互结合而构成多镜头驱动机构100的外框。应了解的是,顶壳10及底座20上分别形成有两个顶壳开孔12及两个底座开孔22,上述两个顶壳开孔12的中心分别对应于一第一镜头及一第二镜头(图未示)的第一光轴O1及第二光轴O2。上述两个底座开孔22则对应于设置在多镜头驱动机构100的外的影像感测元件(图未示);据此,设置于多镜头驱动机构100中的前述第一及第二镜头可分别在第一光轴O1及第二光轴O2方向与影像感测元件进行对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镜头承载座301、302及其内的镜头活动地(movably)设置于顶壳10与底座20内。更具体而言,第一、第二镜头承载座301、302可通过金属材质的上簧片40及下簧片80悬吊于顶壳10与底座20内(图3)。当施加电流至前述线圈50时,线圈50会和驱动磁铁60的磁场产生作用,并产生一电磁驱动力(electromagneticforce)以驱使镜头承载座30和前述镜头相对于顶壳10与底座20分别沿第一光轴O1及第二光轴O2方向移动,以达到自动对焦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线圈50固定在第一、第二镜头承载座301、302的外侧表面,驱动磁铁60则是固定在底座20上,且对应线圈50。图4A为前述第一镜头承载座301、第二镜头承载座302与底座20于组装后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B、图4C为第一、第二镜头承载座301、302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4D为第一、第二镜头承载座301、302及线圈50的爆炸图,图4E为底座20及驱动磁铁60的爆炸图。请一并参阅图4A-图4E。如图4A所示,第一镜头承载座301及第二镜头承载座302设置于上述顶壳10与底座20所组成的外框内并沿着一长轴方向(X轴方向)排列,且可用以分别承载前述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未绘示)。如图4B、图4C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镜头驱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框;一第一镜头承载座及一第二镜头承载座,设置于该外框内且沿一长轴方向排列,用以分别承载一第一镜头及一第二镜头,其中该第一镜头及该第二镜头各自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一第二光轴;一第一镜头驱动组件及一第二镜头驱动组件,设置于该外框内,用以分别驱动该第一镜头承载座及该第二镜头承载座;以及一挡止机构,设置于该第一镜头承载座及该第二镜头承载座间,具有一第一止动面及一第二止动面,其中该第一止动面及该第二止动面分别面朝该第一镜头承载座及该第二镜头承载座,用以限制该第一镜头承载座及该第二镜头承载座于一第一极限位置及一第二极限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07 US 62/405,4501.一种多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框;一第一镜头承载座及一第二镜头承载座,设置于该外框内且沿一长轴方向排列,用以分别承载一第一镜头及一第二镜头,其中该第一镜头及该第二镜头各自包括一第一光轴及一第二光轴;一第一镜头驱动组件及一第二镜头驱动组件,设置于该外框内,用以分别驱动该第一镜头承载座及该第二镜头承载座;以及一挡止机构,设置于该第一镜头承载座及该第二镜头承载座间,具有一第一止动面及一第二止动面,其中该第一止动面及该第二止动面分别面朝该第一镜头承载座及该第二镜头承载座,用以限制该第一镜头承载座及该第二镜头承载座于一第一极限位置及一第二极限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镜头驱动机构,其中该第一止动面及该第二止动面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镜头驱动机构,其中该挡止机构的材料包括金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镜头驱动机构,其中该挡止机构的材料由非导磁性材质所组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镜头驱动机构,其中该第一止动面及该第二止动面相互不平行。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峻许乃文黄诗婷张少中吴富源宋欣忠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