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堆浸雾化布液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129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堆浸雾化布液工艺,其是以永久性堆场的墙壁为基础,在其上建一个可以拆卸的、相对封闭的雾气罩,罩内采用喷雾机械将溶浸液充分雾化,雾化时溶浸液的工作压力在0.5MPa以上,喷淋强度在8.5-11.5mm/h之间,液滴直径在0.14-0.24mm之间。由于溶浸液雾化之后,体积增大,有利于与被浸出的物质接触,有利于控制溶浸液在矿石堆中的迁移速度,从而提高布液均匀性。而且由于溶浸液雾化后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使溶浸液中含空气量增加,更利于矿物被氧化,从而能够促使矿物氧化分解,提高浸出率。还由于溶浸液是以雾的形式与矿石接触,它对矿石堆的压力比其它布液工艺要小,因此,在浸出过程中更利于保持矿石堆的疏松状态,提高矿石堆的渗透性,进而提高浸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浸采矿中的堆浸布液方法,特别是堆浸雾化布液工艺
技术介绍
溶浸采矿从根本上改变了常规采矿工艺,简化了采、选、冶工序,是采、选、冶综合技术的大发展。因此。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都较快,尤其是在铀、金、铜等稀有金属开采领域,开采比重越来越大。国际LAEA组织已将其列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堆浸技术是溶浸采矿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矿产资源加工中有非常好的前景。堆浸技术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提高堆浸的浸出率,堆浸的浸出率高低除了矿石本身特性外,还取决于建堆方式、布液方法及制度等诸多因素,其中采用合理有效地布液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堆浸的浸出率,在许多的堆浸矿山都得到了证实,探索性能好、效率高的布液系统是堆浸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许多堆浸矿山的迫切要求。国外目前一般采用旋转喷淋式布液(塞尼格喷头)和滴灌(浸)式布液两种方式,而且倾向于采用后者,最近几年美国内华达州不少堆浸场已经将喷淋布液改为滴灌(浸)式布液。滴灌(浸)式布液的优点是蒸发量少,冰冻季节能维持生产。中国目前的堆浸技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有些工业部门80%的矿山都采用堆浸技术,堆浸场的建设也从最初的临时式实验场地向永久式堆浸场发展,而在建的永久式堆浸中主要是房式堆浸场(即没有顶盖的四方体堆浸场),这种堆浸场已经成为国内堆浸场建设发展方向,它的出现带来了建堆设备和堆浸布液工艺的改变。我国目前堆浸布液系统有堰塘灌溉式布液系统、喷淋器布液系统、微型喷淋器布液系统和滴灌式布液系统等四种布液方式,并以喷淋器布液系统和滴灌式布液系统两种方式为主。但是上述四种堆浸布液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采用堰塘灌溉式布液系统,不利于溶浸液和矿石的化学反应对氧的要求,在泵入溶浸液时,容易造成矿石堆表面局部冲刷,引起不均匀渗透。堰塘灌溉式布液系统对于氧化程度高的矿石、且矿石堆规模较小的堆浸场尚有可取之处,但对于大型堆浸场一般不宜采用。采用堆浸喷淋器布液系统,由于喷淋器喷淋强度的不均匀性,容易造成堆浸死角,降低浸出率;更为严重的是当喷淋强度较大时,造成矿石堆的板结现象,影响浸出率,严重地还会使整个堆浸场报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微型喷淋器布液系统,虽然能够提高布液的均匀性,但使用效果不太明显,而且有些堆浸尾渣的品位比较高。滴灌式布液系统存在着安装工作量大,存在堆浸死角的现象,并且这种布液系统对结垢比较敏感,当发射管结垢后,不容易被发现,因此造成喷淋不均匀的现象发生,降低浸出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溶浸液中含空气量增加,利于矿物被氧化的堆浸雾化布液工艺,以解决现有堰塘灌溉式布液系统、喷淋器布液系统、微型喷淋器布液系统和滴灌式布液系统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堆浸雾化布液工艺,其特征是以永久性堆场的墙壁为基础,在其上建一个可以拆卸的、相对封闭的雾气罩,罩内采用喷雾机械将溶浸液充分雾化,雾化时溶浸液的工作压力在0.5Mpa以上,喷淋强度在8.5-11.5mm/h之间,液滴直径在0.14-0.24mm之间。本专利技术由于溶浸液雾化之后,它的体积增大,有利于与被浸出的物质接触,有利于控制溶浸液在矿石堆中的迁移速度,从而提高布液均匀性。而且由于溶浸液雾化后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使溶浸液中含空气量增加,更利于矿物被氧化。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有利于堆浸中的“自呼吸”过程(即“烟窗效应”),从而能够促使矿物氧化分解,提高浸出率。还由于溶浸液是以雾的形式与矿石接触,它对矿石堆的压力比其它布液工艺要小,因此,在浸出过程中更利于保持矿石堆的疏松状态,提高矿石堆的渗透性,进而提高浸出率。具体实施例方式堆浸雾化布液工艺,其是以永久性堆场的墙壁为基础,在其上建一个可以拆卸的、相对封闭的雾气罩,罩内采用喷雾机械将溶浸液充分雾化,雾化时溶浸液的工作压力在0.5Mpa,喷淋强度在8.5-11.5mm/h之间,液滴直径在0.14-0.24mm之间。雾气罩可以采用玻璃钢分块拼接而成。权利要求1.堆浸雾化布液工艺,其特征是以永久性堆场的墙壁为基础,在其上建一个可以拆卸的、相对封闭的雾气罩,罩内采用喷雾机械将溶浸液充分雾化,雾化时溶浸液的工作压力在0.5Mpa以上,喷淋强度在8.5-11.5mm/h之间,液滴直径在0.14-0.24mm之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堆浸雾化布液工艺,其是以永久性堆场的墙壁为基础,在其上建一个可以拆卸的、相对封闭的雾气罩,罩内采用喷雾机械将溶浸液充分雾化,雾化时溶浸液的工作压力在0.5MPa以上,喷淋强度在8.5-11.5mm/h之间,液滴直径在0.14-0.24mm之间。由于溶浸液雾化之后,体积增大,有利于与被浸出的物质接触,有利于控制溶浸液在矿石堆中的迁移速度,从而提高布液均匀性。而且由于溶浸液雾化后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使溶浸液中含空气量增加,更利于矿物被氧化,从而能够促使矿物氧化分解,提高浸出率。还由于溶浸液是以雾的形式与矿石接触,它对矿石堆的压力比其它布液工艺要小,因此,在浸出过程中更利于保持矿石堆的疏松状态,提高矿石堆的渗透性,进而提高浸出率。文档编号C22B3/04GK1626689SQ200410023179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日专利技术者雷泽勇, 符辰湛, 谢国森, 唐泉, 彭庆林, 何彬 申请人:南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堆浸雾化布液工艺,其特征是以永久性堆场的墙壁为基础,在其上建一个可以拆卸的、相对封闭的雾气罩,罩内采用喷雾机械将溶浸液充分雾化,雾化时溶浸液的工作压力在0.5Mpa以上,喷淋强度在8.5-11.5mm/h之间,液滴直径在0.14-0.24m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泽勇符辰湛谢国森唐泉彭庆林何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