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4034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将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破碎,破碎后在贫氧炉中进行焙烧;破碎和焙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富氧高温燃烧、纯水喷淋、纯水池吸收、化学池吸收和脱硝处理,净化后的尾气达标排放;焙烧后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第二次粉碎,最后经两重分选分离出电池材料、金属和有机碳化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环境友好;解决了有机物和电解液中的有害元素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的问题,同时增加后续的浸出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将磁力分选与旋风分级相结合,并单独进行单独旋风分级,降低分级功耗,设备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够实现预处理材料的直接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资源循环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据中国汽车研究中心评估,到2020年,中国报废的动力电池会达到20万吨。报废动力电池不仅含有大量的金属,也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一定比例的S、F、P、Cl等元素,存在的形式为固体和液体,物理性质差异也很大;水系动力电池的有机物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但却影响湿法处理的效果,需要预先分离出来才行,处理不当也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而有机动力电池的有机物,部分在空气中会助燃,并挥发出大量有毒气体,常规处理很难避免有毒气体释放,还会对生产作业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工艺流程中,一般采用拆解、粉碎、浸出、除铁、P204萃取、P507萃取、树脂深度除杂、电积等工艺,整个工艺流程没有考虑有机物、电解液的处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绿色环保,传统的预处理方法一般将电池冷冻后回收电解液,或直接进行高温煅烧分解电解液和有机物。上述两种预处理方法为目前现有技术的做法,前者需要消耗大量的制冷能耗,还需要特殊规格的装备,后者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回收试剂消耗量大,都会造成预处理成本大幅度增加,同时造成电池材料烧结固化后,降低后续浸出效率,可能对生产组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解决有机物和电解液中的有害元素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的问题,同时增加后续的浸出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分级功耗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实现预处理材料的直接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破碎,破碎后在贫氧炉中进行焙烧;(2)破碎和焙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富氧高温燃烧、纯水喷淋、纯水池吸收、化学池吸收和脱硝处理,净化后的尾气达标排放;(3)焙烧后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第二次粉碎,最后经两重分选分离出电池材料、金属和有机碳化物。其中:废旧动力电池为镍氢动力电池、电容型动力电池或锂离子动力电池。步骤(1)优选为先将废旧动力电池分类后进行破碎,对废旧动力电池分类,有利于破碎。步骤(1)中破碎至粒径为5~10mm;步骤(3)中第二次粉碎至粒径为1~2mm。将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破碎为:将废旧动力电池通过自动输送机送入呈负压的破碎机中进行破碎,负压优选为-100Pa~-300Pa。废旧动力电池在破碎的时候,会挥发一定的气体,部分电池带的电量在破碎过程中会瞬间释放,应发火星,甚至引燃可燃物,造成气体量增加,气体中的成分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气体和夹杂电解液与电池材料,具有一定的毒性,破碎机内部呈现负压,可以防止破碎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外泄,通过负压将产生的气体引入富氧高温燃烧区,进行充分燃烧。在贫氧炉中进行焙烧为低温焙烧,低温焙烧温度为300~450℃,焙烧时间为20~30min。当废旧动力电池为镍氢动力电池或电容型动力电池时,焙烧温度为300℃,但极片比较厚,焙烧时间偏长,优选30min。在贫氧炉炉焙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体产生量,并使有机物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避免尾气中CO2含量过高,较高的CO2在后续的化学池中消耗大量化学试剂,增加生产成本。产生的气体在经过纯水喷淋之前,进行富氧高温燃烧,主要作用一是将气体中CO转化为CO2,二是将气体中的硫化物充分转化为SO3,富氧高温燃烧的条件为:氧气含量为40~55%,温度为800~870℃,时间为30~60s。再经纯水喷淋、纯水池吸收硫化物和磷化物,化学池吸收前面两道工序未吸收完全的硫化物和磷化物,化学池内化学试剂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氢氧化钙的3~5%。尾气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通过脱硝装置进行脱销,尾气实现达标排放。两重分选为磁力分选和旋风分选,具体为:经磁力分选得到非磁性材料和磁性材料,将非磁性材料经旋风分选分离出有机碳化物和电池材料,将磁性材料经旋风分选分离出金属和电池材料。焙烧后的材料,比重差异很大,如果只采用旋风分级,需要多级才能分离,且中间分出来的成分存在很大的混合比例。而先经磁力分选,可以直接分选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再分别进行旋风分选,缩减分级次数,分离效果好,效率高。动力电池通常采用钢壳,分离出的金属作为废旧金属,可以作为废铁直接销售。而电池材料经过焙烧和分离后,纯度和化学活性都高,可以做为后续溶解工序的原材料,直接进入后续浸出,溶解时间可以大为缩短;有机碳化物经压缩后作为木炭燃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解决了有机物和电解液中的有害元素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的问题,同时增加后续的浸出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本专利技术将磁力分选与旋风分级相结合,并单独进行单独旋风分级,降低分级功耗,设备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够实现预处理材料的直接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将分类出来的废旧镍氢动力电池,通过自动输送机送入呈负压的破碎机,负压为-100Pa,破碎成5~10mm的电池进入贫氧炉中进行低温焙烧,低温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30min。破碎和焙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富氧高温燃烧、纯水喷淋、纯水池吸收、化学池吸收和脱硝处理,净化后的尾气经检测达标后排放,富氧高温燃烧的条件为:氧气含量为40~55%,温度为800℃,时间为60s,低温焙烧后的废旧电池进入二级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1~2mm,通过磁力分选出无磁性材料和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分别进行旋风分选分离。分选分离出的金属直接作为废铁进行销售,电池材料作为后续溶解工序的原材料,有机碳化物经压缩后可以作为木炭燃料。该方法适合于废旧镍氢动力电池的预处理,经此处理后,有机物中的S、Cl、N预先去除,去除率达到99.6%,且电池活性材料因为有机物的碳化,与集流体的附着力大为下降,稍微振动就剥离。此外,预处理后,电池材料的水分含量小于0.2%,后续两重分选过程中,粘附性小,分离出来的金属部件只需纯水冲洗一次即可,冲洗液和电池材料一同进入溶解槽,溶解效率大为提高,由原先的24h降低为7h。实施例2:将分类出来的废旧电容型动力电池,通过自动输送机送入呈负压的破碎机,负压为-300Pa,破碎成5~10mm的的电池分成进入贫氧炉中进行低温焙烧,低温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25min。破碎和焙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富氧高温燃烧、纯水喷淋、纯水池吸收、化学池吸收和脱硝处理,净化后的尾气经检测达标后排放,富氧高温燃烧的条件为:氧气含量为40~55%,温度为850℃,时间为50s,低温焙烧后的废旧电池进入二级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1~2mm,通过磁力分选出无磁性材料和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分别进行旋风分选分离。分选分离出的金属直接作为废铁进行销售,电池材料作为后续溶解工序的原材料,有机碳化物经压缩后可以作为木炭燃料。该方法适合于废旧电容型动力电池的预处理,经此处理后,有机物中的S、F、N预先去除,去除率达到99.4%,且电池活性材料因为有机物的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破碎,破碎后在贫氧炉中进行焙烧;(2)破碎和焙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富氧高温燃烧、纯水喷淋、纯水池吸收、化学池吸收和脱硝处理,净化后的尾气达标排放;(3)焙烧后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第二次粉碎,最后经两重分选分离出电池材料、金属和有机碳化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破碎,破碎后在贫氧炉中进行焙烧;(2)破碎和焙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富氧高温燃烧、纯水喷淋、纯水池吸收、化学池吸收和脱硝处理,净化后的尾气达标排放;(3)焙烧后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第二次粉碎,最后经两重分选分离出电池材料、金属和有机碳化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旧动力电池为镍氢动力电池、电容型动力电池或锂离子动力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破碎至粒径为5~10mm;步骤(3)中第二次粉碎至粒径为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破碎为:将废旧动力电池通过自动输送机送入呈负压的破碎机中进行破碎,负压为-100Pa~-300P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动力电池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贫氧炉中进行焙烧为低温焙烧,低温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莉楚玮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国利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