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86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充电前箱、充电后箱、维修总仓、桩体、底座、智能锁结构、操作管理系统,充电前箱与充电后箱相互平行,桩体上端的前后侧与充电前箱、充电后箱通过智能锁结构锁定,桩体底部前侧设有维修总仓,二者组成一体化结构,桩体与底座垂直焊接并组成倒T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个桩体上安装有两个充电箱,体积小使用率高,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当用户需要长途行驶时,无法多次在指定充电站进行充电,可通过智能开锁取走一个充电箱,随时随地进行充电,充电箱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A portable charging pile based on the new energy fie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charging pile based on the new energy field.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charging front box, a recharging post box, a maintenance general warehouse, a pile body, a base, an intelligent lock structure and an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front of the charging front box is parallel to the rechargeable box,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pile body and the charging post box pass through the intelligence. The lock structure is locked, and the front side of the pi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maintenance main bin. The two parts form an integrated structure, and the pile body is vertically welded with the base and forms an inverted T structure. Two charging boxes are installed on a pile body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small use rate is high, and the waiting time of the user is reduced. When the user needs to drive long distance, it can not be charged at a designated charge station many times. It can take a charging box by intelligent unlocking and charge the charging box anytime and anywhere, and the charging box is effectively used in the same way. It also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
本技术是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属于充电桩领域。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截至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大多局限于电动公交汽车或内部集团用车,还没有建成真正面向不同用户的充电站服务网络。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充电站有如下内容。根据对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能量转换的方式不同,充电装置可以分为接触式和感应式。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变流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精度可控变流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分阶段恒流充电模式已经基本被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连续变化的恒压限流充电模式取代。主导充电工艺的还是恒压限流充电模式。接触式充电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安全性和通用性。为了使它满足严格的安全充电标准,必须在电路上采用许多措施使充电设备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安全充电,恒压限流充电和分阶段恒流充电均属于接触式充电技术。新型的电动汽车感应充电技术发展很快。感应充电器是利用高频交流磁场的变压器原理,将电能从离车的原方感应到车载的副方,以达到给蓄电池充电的目的。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10128431.X,一种充电桩实时保存BMS通信报文的方法以及直流充电桩,方法包括:S1、检测直流充电桩的热插拔扩展接口的状态,在热插拔扩展接口连接上相应的热插拔存储设备时进入步骤S2,否则继续检测;S2、将直流充电桩与BMS的通信报文实时存储至热插拔存储设备,在热插拔扩展接口的热插拔存储设备移除或者直流充电桩结束充电时,停止将直流充电桩与BMS的通信报文实时存储至热插拔存储设备,转步骤S1。本专利技术在直流充电桩出现异常时,现场非技术专业人员即可实时把热插拔存储设备取下来获取其中的通信报文,不用专业的CAN卡工具,降低现场分析的成本,不用现场接线和为n重复现问题而再次充电,节省截通信报文所需要的时间和车辆。但现有技术一个桩体上只安装单个充电箱,用户等待充电时间长;当用户需要长途行驶时,需多次在指定充电站进行充电,无法通过智能开锁取走其中一个充电箱,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充电,充电箱无法有效利用,无法为用户提供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以解决一个桩体上只安装单个充电箱,用户等待充电时间长;当用户需要长途行驶时,需多次在指定充电站进行充电,无法通过智能开锁取走其中一个充电箱,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充电,充电箱无法有效利用,无法为用户提供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充电前箱、充电后箱、维修总仓、桩体、底座、智能锁结构、操作管理系统,所述充电前箱与充电后箱相互平行,所述桩体上端的前后侧与充电前箱、充电后箱通过智能锁结构锁定,所述桩体底部前侧设有维修总仓,二者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桩体与底座垂直焊接并组成倒T形结构,所述充电前箱与充电后箱分别由人机交互界面板、充电箱框、隐藏手提、隐藏充电枪、充电箱维修仓、连接插口组成,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嵌在充电箱框前方左端,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与充电箱框电连接,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与充电箱框通过操作管理系统电信息连接,所述隐藏手提、充电箱维修仓、连接插口分别安装在充电箱框右侧面,所述隐藏手提位于充电箱框右侧上方,所述充电箱维修仓位于充电箱框右侧中部,所述连接插口位于充电箱框右侧底部,所述隐藏充电枪锁定于充电箱框左侧中部,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包括智能显示板、数据操控板,所述智能显示板与数据操控板分别与操作管理系统电信息连接,所述智能显示板由指示灯、智能显示板、插口、底饰板组成,所述指示灯与插口分别设在底饰板前侧面,所述智能显示板与底饰板啮合,所述智能显示板位于底饰板中部,所述指示灯、智能显示板、插口分别由上至下排列,所述隐藏手提由工字提手、轴板、提手饰面板组成,所述工字提手与提手饰面板通过轴板活动连接,所述工字提手与提手饰面板通过轴板过度配合,所述轴板与提手饰面板平行,所述工字提手与轴板垂直,所述智能锁结构由安装底板、智能锁板、伸缩柱、折叠T轴、衔接扣板组成,所述安装底板与智能锁板相互配合,所述伸缩柱左端焊接于智能锁板右侧面,所述伸缩柱与折叠T轴处于同一轴线,所述伸缩柱与折叠T轴过盈配合,所述折叠T轴右端与衔接扣板左侧面扣接,所述操作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用户APP、GPRS、GPS、蓝牙、运行模块,所述运行模块与用户APP分别设有电池、GPS、蓝牙,所述用户APP与运行模块通过GPRS电信息连接,所述充电箱框与充电后箱相互平行,所述安装底板安装在充电前箱上端的前后侧,所述衔接扣板与充电前箱、充电后箱后侧相互扣合。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包括运行指示灯、故障指示灯、充电指示灯、提示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插口包括插口饰框、充电插口、USB插口。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插口与USB插口相邻,所述插口饰框设有充电插口与USB插口。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操控板包括总控制按钮、数据显示板、数据按键板。进一步地,所述总控制按钮、数据显示板、数据按键板相互间隔,所述总控制按钮为圆形结构,所述数据显示板与数据按键板为矩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前箱与充电后箱分别连接有充电桩控制系统,所述充电桩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后台、读卡模块、通信模块、充电桩控制模块、传感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后台设有传感模块,所述读卡模块与传感模块电信息连接,所述充电桩控制模块连接有读卡模块与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后台与充电桩控制模块通过电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在进行使用时,首先用户在智能显示板和数据操控板上进行注册,然后打开隐藏充电枪进行操作充电;若需要将充电前箱或充电后箱取走其中一个,需在人机交互界面板进行智能缴纳押金,充电箱默认设定智能取走一个;缴纳押金后,系统进行审核,然后实现取箱解锁,将充电箱网桩体方向推压后即可取走充电箱,使用完毕后,用户再将充电箱安装回任意有空位的充电桩上,让充电箱进行充电储电再利用。本技术一个桩体上安装有两个充电箱,体积小使用率高,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当用户需要长途行驶时,无法多次在指定充电站进行充电,可通过智能开锁取走一个充电箱,随时随地进行充电,充电箱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充电前箱、充电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显示板、数据操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显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隐藏手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隐藏手提旋转45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智能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充电前箱(1)、充电后箱(2)、维修总仓(3)、桩体(4)、底座(5)、智能锁结构(6)、操作管理系统(7),所述充电前箱(1)与充电后箱(2)相互平行,所述桩体(4)上端的前后侧与充电前箱(1)、充电后箱(2)通过智能锁结构(6)锁定,所述桩体(4)底部前侧设有维修总仓(3),二者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桩体(4)与底座(5)垂直焊接并组成倒T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前箱(1)与充电后箱(2)分别由人机交互界面板(10)、充电箱框(11)、隐藏手提(12)、隐藏充电枪(13)、充电箱维修仓(14)、连接插口(15)组成,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10)嵌在充电箱框(11)前方左端,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10)与充电箱框(11)电连接,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10)与充电箱框(11)通过操作管理系统(7)电信息连接,所述隐藏手提(12)、充电箱维修仓(14)、连接插口(15)分别安装在充电箱框(11)右侧面,所述隐藏手提(12)位于充电箱框(11)右侧上方,所述充电箱维修仓(14)位于充电箱框(11)右侧中部,所述连接插口(15)位于充电箱框(11)右侧底部,所述隐藏充电枪(13)锁定于充电箱框(11)左侧中部,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10)包括智能显示板(100)、数据操控板(101),所述智能显示板(100)与数据操控板(101)分别与操作管理系统(7)电信息连接,所述智能显示板(100)由指示灯(1000)、智能显示板(1001)、插口(1002)、底饰板(1003)组成,所述指示灯(1000)与插口(1002)分别设在底饰板(1003)前侧面,所述智能显示板(1001与底饰板(1003))啮合,所述智能显示板(1001位于底饰板(1003))中部,所述指示灯(1000)、智能显示板(1001)、插口(1002)分别由上至下排列,所述隐藏手提(12)由工字提手(121)、轴板(122)、提手饰面板(123)组成,所述工字提手(121)与提手饰面板(123)通过轴板(122)活动连接,所述工字提手(121)与提手饰面板(123)通过轴板(122)过度配合,所述轴板(122)与提手饰面板(123)平行,所述工字提手(121) 与轴板(122)垂直;所述智能锁结构(6)由安装底板(60)、智能锁板(61)、伸缩柱(62)、折叠T轴(63)、衔接扣板(64)组成,所述安装底板(60)与智能锁板(61)相互配合,所述伸缩柱(62)左端焊接于智能锁板(61)右侧面,所述伸缩柱(62)与折叠T轴(63)处于同一轴线,所述伸缩柱(62)与折叠T轴(63)过盈配合,所述折叠T轴(63)右端与衔接扣板(64)左侧面扣接,所述操作管理系统(7)包括电池(70)、用户APP(71)、GPRS(72)、GPS(73)、蓝牙(74)、运行模块(75),所述运行模块(75)与用户APP(71)分别设有电池(70)、GPS(73)、蓝牙(74),所述用户APP(71)与运行模块(75)通过GPRS(72)电信息连接,所述充电箱框(11)与充电后箱(2)相互平行,所述安装底板(60)安装在充电前箱(1)上端的前后侧,所述衔接扣板(64)与充电前箱(1)、充电后箱(2)后侧相互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充电前箱(1)、充电后箱(2)、维修总仓(3)、桩体(4)、底座(5)、智能锁结构(6)、操作管理系统(7),所述充电前箱(1)与充电后箱(2)相互平行,所述桩体(4)上端的前后侧与充电前箱(1)、充电后箱(2)通过智能锁结构(6)锁定,所述桩体(4)底部前侧设有维修总仓(3),二者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桩体(4)与底座(5)垂直焊接并组成倒T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前箱(1)与充电后箱(2)分别由人机交互界面板(10)、充电箱框(11)、隐藏手提(12)、隐藏充电枪(13)、充电箱维修仓(14)、连接插口(15)组成,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10)嵌在充电箱框(11)前方左端,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10)与充电箱框(11)电连接,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10)与充电箱框(11)通过操作管理系统(7)电信息连接,所述隐藏手提(12)、充电箱维修仓(14)、连接插口(15)分别安装在充电箱框(11)右侧面,所述隐藏手提(12)位于充电箱框(11)右侧上方,所述充电箱维修仓(14)位于充电箱框(11)右侧中部,所述连接插口(15)位于充电箱框(11)右侧底部,所述隐藏充电枪(13)锁定于充电箱框(11)左侧中部,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板(10)包括智能显示板(100)、数据操控板(101),所述智能显示板(100)与数据操控板(101)分别与操作管理系统(7)电信息连接,所述智能显示板(100)由指示灯(1000)、智能显示板(1001)、插口(1002)、底饰板(1003)组成,所述指示灯(1000)与插口(1002)分别设在底饰板(1003)前侧面,所述智能显示板(1001与底饰板(1003))啮合,所述智能显示板(1001位于底饰板(1003))中部,所述指示灯(1000)、智能显示板(1001)、插口(1002)分别由上至下排列,所述隐藏手提(12)由工字提手(121)、轴板(122)、提手饰面板(123)组成,所述工字提手(121)与提手饰面板(123)通过轴板(122)活动连接,所述工字提手(121)与提手饰面板(123)通过轴板(122)过度配合,所述轴板(122)与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妹庄志鑫
申请(专利权)人:邳州瑞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