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梓骁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32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包括:房间主体,房间主体内设置有上下床单元,上下床单元将房间主体相对独立的分隔,从而在上下床单元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生活区和第二生活区,上下床单元包括:上床框架,上床框架中部具有中间支架,中间支架上方具有顶框架,中间支架与顶框架之间的空间形成上床空间,中间支架下方具有独立设置的下床框架,下床框架内部形成下床空间,上床入口和下床入口不在同一侧设置并分别与第二生活区和第一生活区相连通,可以在公共场所或户外的某一位置设置该结构,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更重要的是在里面的人不受外界影响,从而提高其适应性和使用的舒适性。

An easy to move up and down compartment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asy to move up and down compartment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room, the room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and lower bed unit, the upper and lower bed units separate the room body relatively independently, so as to form the first living area and the second living area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bed units,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bed units include: bed. The fram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ed frame has a middle bracket, a top frame above the middle bracket, a space between the middle bracket and the top frame, and a separate bed frame under the middle bracket, the lower bed space in the lower bed frame, and the bed entrance and the lower bed entrance which are not set on the same side and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living area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living area. It can be set up in a public or outdoor location, so that it can save the most of the land,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people inside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 thus improving their adaptability and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
技术介绍
问题1随着远途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出行也变得简单、频繁。受天气、机械故障、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影响,在机场、车站、经常发生旅客滞留的现象。旅客长时间的等待,只能在座位上休息。不能利用等候的时间去找酒店调整。问题2长途驾驶路途中犯困,休息站里没有可提供简单休息的独立空间。问题3像医院、酒店一类有夜班情况的单位。没有单人倒班房,休息过程中经常被打扰。问题4、胶囊酒店太小,价格便宜但无私密可言。酒店客房对于简单休息而言价格略高。问题5、办公室的上班族,通勤时间长,睡眠时间不够,加班等已经是常态化。加班后回家、次日又上班很多时间都花在路上非常可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可以在公共场所或户外的某一位置设置该结构,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并且组装方便,更重要的是在里面的人不受外界影响,并且相邻的人也不会互相影响,从而提高其适应性和使用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包括:房间主体,所述房间主体内设置有上下床单元,所述上下床单元将房间主体相对独立的分隔,从而在上下床单元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生活区和第二生活区,所述上下床单元包括:上床框架,所述上床框架中部具有中间支架,中间支架上方具有顶框架,所述中间支架与顶框架之间的空间形成上床空间,所述中间支架下方具有独立设置的下床框架,所述下床框架内部形成下床空间,所述下床框架与上床框架均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床空间的入口为上床入口,所述下床空间的入口为下床入口,所述上床入口和下床入口不在同一侧设置并分别与第二生活区和第一生活区相连通,所述第一生活区和第二生活区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出门和第二进出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所述上床框架向两侧延伸出第一生活区框架和第二生活区框架,使上床框架、第一生活区框架和第二生活区框架形成房间内框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所述下床框架包括:下床底框架和下床顶框架,所述下床底框架和下床顶框架之间通过下床支撑柱进行支撑,所述下床支撑柱延伸至下床底框架下方并与安装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所述中间支架与顶框架之间具有上床顶框架,所述上床顶框架通过上床中间柱与中间支架连接,所述上床顶框架、上床中间柱和中间支架形成上床空间框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所述下床框架的顶面以及除一个侧面以外的所有面设置有隔音保温板,所述下床框架未设置隔音保温板的一面形成下床入口,所述上床空间框架的顶面以及除一个侧面以外的所有面设置有隔音保温板,所述上床空间框架未设置隔音保温板的一面形成上床入口。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所述房间内框架外侧具有房间外框架,所述房间内框架与房间外框架之间通过拉杆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所述房间内框架与房间外框架之间设置有保温隔音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所述上床入口处设置有梯子,所述梯子上的上床入口一侧设置有扶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所述房间外框架外侧有防护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所述房间主体底部具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可在房间主体底部伸缩。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可以在公共场所或户外的某一位置设置该结构,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并且组装方便,更重要的是在里面的人不受外界影响,并且相邻的人也不会互相影响,从而提高其适应性和使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房间框架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上下床单元框架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上下床单元底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竖向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水平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外部轴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轴测透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并列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的实施例,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包括:房间主体7,所述房间主体7内设置有上下床单元8,所述上下床单元8将房间主体7相对独立的分隔,从而在上下床单元8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生活区9和第二生活区10,所述上下床单元8包括:上床框架1,所述上床框架1中部具有中间支架12,中间支架12上方具有顶框架15,所述中间支架12与顶框架15之间的空间形成上床空间,所述中间支架12下方具有独立设置的下床框架2,所述下床框架2内部形成下床空间,所述下床框架2与上床框架1均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3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床空间的入口为上床入口16,所述下床空间的入口为下床入口26,所述上床入口16和下床入口26不在同一侧设置并分别与第二生活区10和第一生活区9相连通,所述第一生活区9和第二生活区10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出门101和第二进出门102,所述上床框架1向两侧延伸出第一生活区框架103和第二生活区框架104,使上床框架1、第一生活区框架103和第二生活区框架104形成房间内框架105,所述下床框架2包括:下床底框架21和下床顶框架23,所述下床底框架21和下床顶框架23之间通过下床支撑柱22进行支撑,所述下床支撑柱22延伸至下床底框架21下方并与安装座3连接,所述中间支架12与顶框架15之间具有上床顶框架13,所述上床顶框架13通过上床中间柱14与中间支架12连接,所述上床顶框架13、上床中间柱14和中间支架12形成上床空间框架,所述下床框架2的顶面以及除一个侧面以外的所有面设置有隔音保温板6,所述下床框架2未设置隔音保温板的一面形成下床入口26,所述上床空间框架的顶面以及除一个侧面以外的所有面设置有隔音保温板6,所述上床空间框架未设置隔音保温板的一面形成上床入口16,所述房间内框架105外侧具有房间外框架106,所述房间内框架105与房间外框架106之间通过拉杆进行连接,所述房间内框架105与房间外框架106之间设置有保温隔音板6,所述上床入口16处设置有梯子3,所述梯子3上的上床入口16一侧设置有扶手4,所述房间外框架106外侧有防护板,所述房间主体7底部具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可在房间主体7底部伸缩,所述上床框架1包括底座11和顶框架15,所述底座11和顶框架15之间通过上床支撑柱112支撑,所述底座11为呈矩形结构的上床底框111,所述上床支撑柱112延伸至上床底框111下方并与安装座3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房间主体,所述房间主体内设置有上下床单元,所述上下床单元将房间主体相对独立的分隔,从而在上下床单元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生活区和第二生活区,所述上下床单元包括:上床框架,所述上床框架中部具有中间支架,中间支架上方具有顶框架,所述中间支架与顶框架之间的空间形成上床空间,所述中间支架下方具有独立设置的下床框架,所述下床框架内部形成下床空间,所述下床框架与上床框架均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床空间的入口为上床入口,所述下床空间的入口为下床入口,所述上床入口和下床入口不在同一侧设置并分别与第二生活区和第一生活区相连通,所述第一生活区和第二生活区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出门和第二进出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房间主体,所述房间主体内设置有上下床单元,所述上下床单元将房间主体相对独立的分隔,从而在上下床单元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生活区和第二生活区,所述上下床单元包括:上床框架,所述上床框架中部具有中间支架,中间支架上方具有顶框架,所述中间支架与顶框架之间的空间形成上床空间,所述中间支架下方具有独立设置的下床框架,所述下床框架内部形成下床空间,所述下床框架与上床框架均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床空间的入口为上床入口,所述下床空间的入口为下床入口,所述上床入口和下床入口不在同一侧设置并分别与第二生活区和第一生活区相连通,所述第一生活区和第二生活区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出门和第二进出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框架向两侧延伸出第一生活区框架和第二生活区框架,使上床框架、第一生活区框架和第二生活区框架形成房间内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隔式房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床框架包括:下床底框架和下床顶框架,所述下床底框架和下床顶框架之间通过下床支撑柱进行支撑,所述下床支撑柱延伸至下床底框架下方并与安装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上下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梓骁
申请(专利权)人:莫梓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