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3253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包括气缸、冲压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冲压机构包括上座、下座、导向支撑柱、导向板、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气缸设置在上座上,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穿过上座与导向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换向电磁阀和增压电磁阀,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上座上侧面的一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控面板和微控制器,所述触控面板、换向电磁阀、增压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压合压力,压合效果好,生产品质稳定性高,有效改善产品不良率。

An intelligent super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ode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atic control,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lligent supercharging device for an electrode device, including a cylinder, a punching mechanism, and a control system. The stamp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upper seat, a lower seat, a guide support column, a guide plate, an upper die, and a lower die; the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eat and the cylinder. A telescopic rod is fixed to the guide plate through the upper seat. The inlet pipe of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reversing solenoid valve and a pressurized electromagnetic valve. The lower die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or. The control system is set on one side of the upper side of the upper seat, and the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a touch control panel and a micro controller. The touch control system is touched and controlled. The panels, reversing solenoid valves, booster solenoid valves and pressure sensor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microcontroller respectively. The intelligent supercharging device for the electrode equip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essing pressure, the pressing effect is good,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duction quality is high, and the product bad rate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很多用于电极设备配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两个配件紧固在一起,一般通过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进行紧固,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配件,一般的方法并不可行。为此会需要通过压合的加工工艺进行紧固,但是压合的压力波动大,很难控制,影响压合效果,降低生产品质的稳定性,产品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该智能增压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压合压力,压合效果好,生产品质稳定性高,有效改善产品不良率的气动增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包括气缸、冲压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冲压机构包括上座、下座、导向支撑柱、导向板、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导向支撑柱为4根,4根所述导向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下座上侧面的4个角上,所述导向支撑柱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上座下侧面的4个角上,所述导向板设置在上座和下座之间的导向支撑柱上,能够沿导向支撑柱上下滑动,所述下模具设置在下座中部,位于4个导向支撑柱之间,所述导向板的下侧面,正对下模具设置有上模具;所述气缸设置在上座上,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穿过上座与导向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换向电磁阀和增压电磁阀,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上座上侧面的一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控面板和微控制器,所述触控面板、换向电磁阀、增压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面板为触摸屏。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器为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为STM32系列单片机。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为p31系列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下座的下侧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缓冲支撑柱。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至少设置一个。本技术的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压合压力,压合效果好,生产品质稳定性高,有效改善产品不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模块连接示意图;上述图中:1-气缸;2-上座;3-导向支撑柱;4-下座;5-控制系统;6-伸缩杆;7-导向板;8-上模具;9-下模具;10-缓冲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包括气缸1、冲压机构和控制系统5。其中,冲压机构包括上座2、下座4、导向支撑柱3、导向板7、上模具8和下模具9。上座2和下座4上下相对设置,导向支撑柱3设置在上座2和下座4之间。导向支撑柱3为表面光滑的不锈钢柱,一共有4根。4根导向支撑柱3的下端分别固定在下座4上侧面的4个角上,导向支撑柱3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上座2下侧面的4个角上。导向板7设置在上座2和下座4之间的导向支撑柱3上,能够沿导向支撑柱3上下滑动。下模具9设置在下座4中部,位于4个导向支撑柱3之间,导向板7的下侧面,正对下模具9设置有上模具8;气缸1设置在上座2上,气缸1的伸缩杆6穿过上座2与导向板7固定连接。气缸1的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换向电磁阀和增压电磁阀,下模具9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下座4的下侧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缓冲支撑柱10,能够在冲床工作时使得冲床与地面之间产生缓冲的作用,减少冲床本体的震动,进一步提高生产产品的品质。该装置工作时,通过触控面板输入需要的压力值,微控制器首先通过调整增压电磁阀进行一个初调,然后微控制器启动冲床进行压力调试,下模具9上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下模具9冲压上模具8,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值,并传输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压力值再对增压电磁阀进行调整,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达到所需压力值,微控制器发出可以正常工作的信息,此时就可以进行产品的正常生产。控制系统5设置在上座2上侧面的一侧,控制系统包括触控面板和微控制器,触控面板、换向电磁阀、增压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其中微控制器为STM32系列单片机。STM32系列单片机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优点,非常适合做本技术的控制系统的微控制器。进一步地,触控面板为触摸屏,既可以输入命令,又可以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进一步地,压力传感器为p31系列压力传感器。并且压力传感器至少设置一个。避免因导向板的不平衡或者个别传感器出错而出现调整失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冲压机构和控制系统(5),所述冲压机构包括上座(2)、下座(4)、导向支撑柱(3)、导向板(7)、上模具(8)和下模具(9),所述导向支撑柱(3)为4根,4根所述导向支撑柱(3)的下端分别固定在下座(4)上侧面的4个角上,所述导向支撑柱(3)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上座(2)下侧面的4个角上,所述导向板(7)设置在上座(2)和下座(4)之间的导向支撑柱(3)上,能够沿导向支撑柱(3)上下滑动,所述下模具(9)设置在下座(4)中部,位于4个导向支撑柱(3)之间,所述导向板(7)的下侧面,正对下模具(9)设置有上模具(8);所述气缸(1)设置在上座(2)上,所述气缸(1)的伸缩杆(6)穿过上座(2)与导向板(7)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的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换向电磁阀和增压电磁阀,所述下模具(9)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5)设置在所述上座(2)上侧面的一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控面板和微控制器,所述触控面板、换向电磁阀、增压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极设备的智能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冲压机构和控制系统(5),所述冲压机构包括上座(2)、下座(4)、导向支撑柱(3)、导向板(7)、上模具(8)和下模具(9),所述导向支撑柱(3)为4根,4根所述导向支撑柱(3)的下端分别固定在下座(4)上侧面的4个角上,所述导向支撑柱(3)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上座(2)下侧面的4个角上,所述导向板(7)设置在上座(2)和下座(4)之间的导向支撑柱(3)上,能够沿导向支撑柱(3)上下滑动,所述下模具(9)设置在下座(4)中部,位于4个导向支撑柱(3)之间,所述导向板(7)的下侧面,正对下模具(9)设置有上模具(8);所述气缸(1)设置在上座(2)上,所述气缸(1)的伸缩杆(6)穿过上座(2)与导向板(7)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的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进生王丽丽师永生员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博纳仿生复合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商榷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