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传递装置、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2919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传递装置以及具备该驱动传递装置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排纸辊(241)的正传、反转驱动,转动臂(70)限制第一太阳轮(632)或第二太阳轮(642)的旋转。其结果,连接于排纸辊(241)的传递齿轮(65)的旋转方向被切换。设第一太阳轮(632)的齿轮部(632B)的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1A、第一行星齿轮(635)的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2A时,满足θ2A+0.5°≤θ1A≤θ2A+1.5°的关系。据此,能够抑制在太阳轮与行星齿轮之间产生的啮合声。

Driving transfer device, sheet body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riving transfer device and a thi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driving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rotation arm (70) restricts rotation of the first sun wheel (632) or the second sun wheel (642) according to the direct and reverse driving of the paper discharge roller (241). As a result,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transfer gear (65) connected to the paper roller (241) is switched. When the pressure angle of the gear teeth of the gear tooth (632B) of the first sun wheel (632) is theta 1A and the gear teeth of the first planet gear (635) is theta 2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ta 2A+0.5 degree < < < 1A < < < theta 2A+1.5 degree is satisfied. Accordingly, the meshing noise between the sun gear and the planet gear can be suppres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传递装置、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旋转体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以及具备该驱动传递装置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向旋转体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驱动传递装置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辊对。输送辊对沿规定的方向输送薄片体。此外,驱动传递装置中使用太阳轮及行星齿轮。在该技术中,具备两个太阳轮,通过选择性地固定任一太阳轮的旋转,控制输送辊的旋转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在所述技术中,两个太阳轮中未被固定的太阳轮与行星齿轮之间存在高速旋转时的啮合声变得显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抑制在太阳轮与行星齿轮之间产生的啮合声。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包括旋转体、驱动部以及传递部。旋转体具备旋转轴,绕所述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驱动部包含可切换驱动停止以及正传驱动的马达,在所述正传驱动下,可将所述马达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变换为互不相同的旋转方向。传递部通过从所述驱动部向所述旋转体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使所述旋转体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传递部具有传递齿轮。驱动部具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以及切换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连接于所述马达及所述传递齿轮,将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所述传递齿轮,将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切换部对应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变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输入齿轮、第一输出齿轮、第一太阳轮以及第一行星齿轮。第一输入齿轮具备第一轴部,且被输入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第一输出齿轮包含第一外周齿轮部和第一内周齿轮部,该第一外周齿轮部卡合于所述传递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其中之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一轴部旋转,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第一太阳轮包含露出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的第一露出齿轮部,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另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一轴部旋转。第一行星齿轮以可自传且绕所述第一轴部公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并卡合于所述第一内周齿轮部及所述第一露出齿轮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输入齿轮、第二输出齿轮、第二太阳轮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输入齿轮具备第二轴部,且卡合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并被输入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第二输出齿轮包含第二外周齿轮部和第二内周齿轮部,该第二外周齿轮部卡合于所述传递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其中之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二轴部旋转,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第二太阳轮包含露出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的第二露出齿轮部,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另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二轴部旋转。第二行星齿轮以可自传且绕所述第二轴部公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并卡合于所述第二内周齿轮部以及所述第二露出齿轮部。所述切换部具有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卡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其中之一太阳轮,限制所述其中之一太阳轮的旋转,并容许另一太阳轮的旋转。如果所述第一太阳轮的旋转被所述切换部件限制,则通过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而使所述传递齿轮沿第三旋转方向旋转,从而所述旋转体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如果所述第二太阳轮的旋转被所述切换部件限制,则通过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而使所述传递齿轮沿与所述第三旋转方向相反的第四旋转方向旋转,从而所述旋转体沿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在所述第一太阳轮的所述第一露出齿轮部的齿轮齿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齿轮齿啮合的状态下,设所述第一露出齿轮部的所述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1A、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所述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2A,在所述第二太阳轮的所述第二露出齿轮部的齿轮齿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齿轮齿啮合的状态下,设所述第二露出齿轮部的所述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1B、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2B,此时满足如下关系:θ2A+0.5°≤θ1A≤θ2A+1.5°;且θ2B+0.5°≤θ1B≤θ2B+1.5°。此外,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所涉及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包括: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以及作为所述旋转体而输送薄片体的输送辊。另外,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图像形成部、薄片体输送通道、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排纸部。图像形成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薄片体输送通道容许所述薄片体以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方式而被输送。薄片体输送装置被配置在所述薄片体输送通道。排纸部用于排出形成有所述图像的薄片体。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在太阳轮与行星齿轮之间产生的啮合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体输送通道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以及排纸辊对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图5是排纸辊的正转驱动时的驱动传递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图。图6是排纸辊的反转驱动时的驱动传递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内部的后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正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分解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B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太阳轮及行星齿轮的压力角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太阳轮的压力角与啮合声的声压级别之间的关系的坐标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侧剖视图。此外,图2是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输送通道22F及翻转输送通道22B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在此,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例示黑白打印机,但图像形成装置可为复印机、传真装置、或者具备它们的功能的复合机,此外,也可为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结构的装置主体10;以及被收容在该装置主体10内的供纸部20、图像形成部30、定影部40及调色剂容器50。在装置主体10的前面侧具备前罩11,在后面侧具备后罩12。通过开放前罩11,调色剂容器50露出。据此,用户在用完调色剂时可从装置主体10的前面侧取出调色剂容器50。后罩12是卡纸或维修时开放的罩。图像形成部30及定影部40的各组件通过开放后罩12而可从装置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驱动传递装置、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体,具备旋转轴,绕所述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驱动部,包含可切换驱动停止以及正传驱动的马达,在所述正传驱动下,可将所述马达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变换为互不相同的旋转方向;以及传递部,通过从所述驱动部向所述旋转体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使所述旋转体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传递部具有传递齿轮,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连接于所述马达及所述传递齿轮,将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所述传递齿轮,将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以及切换部,对应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变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方向,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输入齿轮,具备第一轴部,且被输入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第一输出齿轮,包含第一外周齿轮部和第一内周齿轮部,该第一外周齿轮部卡合于所述传递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其中之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一轴部旋转,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第一太阳轮,包含露出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的第一露出齿轮部,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另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一轴部旋转;以及第一行星齿轮,以可自传且绕所述第一轴部公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并卡合于所述第一内周齿轮部及所述第一露出齿轮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输入齿轮,具备第二轴部,且卡合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并被输入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第二输出齿轮,包含第二外周齿轮部和第二内周齿轮部,该第二外周齿轮部卡合于所述传递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其中之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二轴部旋转,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第二太阳轮,包含露出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的第二露出齿轮部,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另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二轴部旋转;以及第二行星齿轮,以可自传且绕所述第二轴部公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并卡合于所述第二内周齿轮部以及所述第二露出齿轮部,所述切换部具有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卡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其中之一太阳轮,限制所述其中之一太阳轮的旋转,并容许另一太阳轮的旋转,如果所述第一太阳轮的旋转被所述切换部件限制,则通过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而使所述传递齿轮沿第三旋转方向旋转,从而所述旋转体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如果所述第二太阳轮的旋转被所述切换部件限制,则通过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而使所述传递齿轮沿与所述第三旋转方向相反的第四旋转方向旋转,从而所述旋转体沿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在所述第一太阳轮的所述第一露出齿轮部的齿轮齿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齿轮齿啮合的状态下,设所述第一露出齿轮部的所述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1A、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所述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2A,在所述第二太阳轮的所述第二露出齿轮部的齿轮齿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齿轮齿啮合的状态下,设所述第二露出齿轮部的所述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1B、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所述齿轮齿的压力角为θ2B,此时满足如下关系:θ2A+0.5°≤θ1A≤θ2A+1.5°;且θ2B+0.5°≤θ1B≤θ2B+1.5°。...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21 JP 2016-2068191.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体,具备旋转轴,绕所述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驱动部,包含可切换驱动停止以及正传驱动的马达,在所述正传驱动下,可将所述马达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变换为互不相同的旋转方向;以及传递部,通过从所述驱动部向所述旋转体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使所述旋转体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传递部具有传递齿轮,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连接于所述马达及所述传递齿轮,将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所述传递齿轮,将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以及切换部,对应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变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方向,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输入齿轮,具备第一轴部,且被输入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第一输出齿轮,包含第一外周齿轮部和第一内周齿轮部,该第一外周齿轮部卡合于所述传递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其中之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一轴部旋转,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第一太阳轮,包含露出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的第一露出齿轮部,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另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一轴部旋转;以及第一行星齿轮,以可自传且绕所述第一轴部公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并卡合于所述第一内周齿轮部及所述第一露出齿轮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输入齿轮,具备第二轴部,且卡合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并被输入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第二输出齿轮,包含第二外周齿轮部和第二内周齿轮部,该第二外周齿轮部卡合于所述传递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其中之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二轴部旋转,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递齿轮;第二太阳轮,包含露出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的第二露出齿轮部,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同轴且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另一侧部相向而被配置,可绕所述第二轴部旋转;以及第二行星齿轮,以可自传且绕所述第二轴部公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所述其中之一侧部,并卡合于所述第二内周齿轮部以及所述第二露出齿轮部,所述切换部具有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卡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其中之一太阳轮,限制所述其中之一太阳轮的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勇树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