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2241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排水清塘;(2)进水消毒;(3)放苗前解毒、肥水;(4)放苗;(5)投饵、出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在放苗前搭配使用解毒剂、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水体生态修复剂,可消除池塘水体中的有害因子,促进有益菌群及浮游微生物的增殖,为鱼苗提供最佳的天然的开口料及安全可控的生态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采用开口料与水产用生物深度发酵饵料的混合饵料,有利于促进鱼苗采食和消化,促进鱼苗生长;该方法的应用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该方法应用于鱼类苗种的养殖取得的净效益比与常规养殖技术提高了25%以上。

A high efficient breeding method for fish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efficient cultivation method for fish seedling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1) drainage of the pond; (2) water disinfection; (3) detoxification and fertilizer before putting seedlings; (4) seedlings; (5) bait and emergence. The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method of fish seedling in this invention can eliminate the harmful factors in pond water by using antidote, compound lactic acid bacteria bioenzyme and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nt before putting out the seedlings. It can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beneficial bacteria group and microorganism, and provide the best natural opening material and safe and controllable raw material for the fish seedlings. The present invention also uses the mixed bait with the biological depth ferment of the fish,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moting the feeding and digestion of the fish and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the fish.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has very high economic benefit.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net effect of fish and seedling raising by 25% to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technology. 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鱼属于低等动物,其养殖过程离不开水体环境,生存环境的外界条件往往存在极大的不可控性,鱼类(尤其是鱼类苗种)的生长发育受水体温度、盐度、酸碱度、饵料丰度等的影响很大,使其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的抗病效率较低。而且由于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需要,使得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水是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水环境在养殖水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近年来,为了改善养殖环境,采用循环水养鱼,免受外界污染,同时减少养殖成本,然而,养殖水体也会导致因集约化养殖带来的各种病害、杀虫剂等污染物随循环水体得以传播。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养殖水体污染的生物防控技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繁殖,降低水体的浊度。但是受微生物特性的限制,以及多种微生物在水体复杂环境中共同作用的影响,使得这一技术也时常受到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净化水质,为鱼苗生长提供安全、稳定、可控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天然饵料,提高鱼苗的生长速度和产值。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排水清塘;(2)进水消毒;(3)放苗前解毒、肥水:放苗前2天,向池塘加水至50~80厘米深度,将解毒剂兑水后全塘泼洒解毒;放苗前1天,向池塘加水至80~100厘米深度,将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用池塘水活化4~6小时后,泼洒至池塘水面上,再将水体生态修复剂用池塘水稀释泼洒至池塘水面上,其中,所述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包括:凝结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剂、稳定剂、促生长因子、载体;所述水体生态修复剂包括: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活性酶、增效剂;(4)放苗:每年4~8月份,将鱼苗放入池塘;(5)投饵、出苗:放苗后第1~2天不投放任何饵料;放苗后第3~8天,按照1~3次/天的频率,将开口料与水产用生物深度发酵饵料混合而成的复合饵料撒入池塘水体中;从放苗后第9~25天,按照1~3次/天的频率,将开口料撒入池塘水体,即可收获苗种。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解毒剂为十四碳椰基活性剂,所述解毒剂的用量为0.1~1Kg/亩。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的用量为0.1~1Kg/亩。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凝结芽孢杆菌10~25%、嗜酸乳杆菌10~20%、植物乳杆菌5~15%、枯草芽孢杆菌5~15%、活化剂5~15%、稳定剂3~6%、促生长因子5~10%、载体12~20%。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水体生态修复剂的用量为0.5~3Kg/亩。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水体生态修复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凝结芽孢杆菌30~45%、枯草芽孢杆菌20~30%、生物活性酶1~5%、增效剂30~35%。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鱼苗为海水鱼苗、淡水鱼苗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所述水产用生物深度发酵饵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进口鱼粉30~45%、发酵豆粕25~45%、酶解蛋白0~30%、小肽0.5~1.5%、枯草芽孢杆菌1~5%、凝结芽孢杆菌2~8%、酵母菌0~5%、消化酶0.1~1%、有机酸0.5~2%、促生长因子0.5~2%。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所述开口料选自花生麸、豆渣粉、麦麸、玉米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复合饵料中,所述水产用生物深度发酵饵料与开口料的重量比为0.2~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具有育苗条件可控性强、育苗程序标准化的优势;特别是在放苗前,搭配使用解毒剂、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水体生态修复剂,消除池塘水体中的有害因子,抑制有害菌群及蓝藻的增殖,促进有益菌群及浮游微生物(绿藻、硅藻、轮虫等)的增殖,为鱼苗提供天然、健康的开口料及安全可控的生态环境。(2)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开口料与水产用生物深度发酵饵料的混合饵料,有利于促进鱼苗采食和消化,促进鱼苗生长,可调理鱼苗肠道,促进鱼苗肠道发育,提高鱼苗免疫力和成活率;还可有效地稳定并改善池塘水质,抑制有害藻类增殖。(3)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对鲮鱼进行培育,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与常规养殖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培育的鲮鱼所取得的净效益提高了25%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及各对比实施例所收获的苗种的亩产量统计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及各对比实施例所收获的苗种的经济效益统计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排水清塘;(2)进水消毒;(3)放苗前解毒、肥水:放苗前2天,向池塘加水至50~80厘米深度,将解毒剂兑水后全塘泼洒解毒;放苗前1天,向池塘加水至80~100厘米深度,将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用池塘水活化4~6小时后,泼洒至池塘水面上,再将水体生态修复剂用池塘水稀释泼洒至池塘水面上,其中,所述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包括:凝结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剂、促生长因子、稳定剂、载体;所述水体生态修复剂包括: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活性酶、增效剂。(4)放苗:每年4~8月份,将鱼苗放入池塘;(5)投饵、出苗:放苗后第1~2天不投放任何饵料;放苗后第3~8天,按照1~3次/天的频率,将开口料与水产用生物深度发酵饵料混合而成的复合饵料撒入池塘水体中;从放苗后第9~25天,按照1~3次/天的频率,将开口料撒入池塘水体,即可收获苗种。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将池塘的池水排干,清除淤泥至池底淤泥深度不超过50厘米,在曝晒至塘底裂缝宽度0.8~3厘米,深度2~5厘米,阴雨天,池塘边安装潜水泵,及时抽掉积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向池塘注入20厘米深度的水,将消毒剂兑水后全塘泼洒消毒,消毒2天后,全塘泼洒肥水剂,肥水1天后,抽干池水,保持干塘状态,避免青苔生长、青蛙产卵。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消毒剂选自茶籽、五氯酚钠、氯硝柳胺、生石灰、漂白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还可以采用农药、杀虫剂等药物对池塘水体进行全塘泼洒。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消毒剂的用量为0.5~5Kg/亩。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解毒剂为十四碳椰基活性剂。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解毒剂的用量为0.1~1Kg/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十四碳椰基活性剂用于在放苗前降解、消除池塘水体中的有害因子,如残留的农药成分、杀虫剂、消毒剂、重金属、氨氮、亚盐、硫化氢、藻类毒素等。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的用量为0.1~1Kg/亩。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排水清塘;(2)进水消毒;(3)放苗前解毒、肥水:放苗前2天,向池塘加水至50~80厘米深度,将解毒剂兑水后全塘泼洒解毒;放苗前1天,向池塘加水至80~100厘米深度,将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用池塘水活化4~6小时后,泼洒至池塘水面上,再将水体生态修复剂用池塘水稀释泼洒至池塘水面上,其中,所述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包括:凝结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剂、稳定剂、促生长因子、载体;所述水体生态修复剂包括: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活性酶、增效剂;(4)放苗:每年4~8月份,将鱼苗放入池塘;(5)投饵、出苗:放苗后第1~2天不投放任何饵料;放苗后第3~8天,按照1~3次/天的频率,将开口料与水产用生物深度发酵饵料混合而成的复合饵料撒入池塘水体;从放苗后第9~25天,按照1~3次/天的频率,将开口料撒入池塘水体,即可收获苗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排水清塘;(2)进水消毒;(3)放苗前解毒、肥水:放苗前2天,向池塘加水至50~80厘米深度,将解毒剂兑水后全塘泼洒解毒;放苗前1天,向池塘加水至80~100厘米深度,将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用池塘水活化4~6小时后,泼洒至池塘水面上,再将水体生态修复剂用池塘水稀释泼洒至池塘水面上,其中,所述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包括:凝结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剂、稳定剂、促生长因子、载体;所述水体生态修复剂包括: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活性酶、增效剂;(4)放苗:每年4~8月份,将鱼苗放入池塘;(5)投饵、出苗:放苗后第1~2天不投放任何饵料;放苗后第3~8天,按照1~3次/天的频率,将开口料与水产用生物深度发酵饵料混合而成的复合饵料撒入池塘水体;从放苗后第9~25天,按照1~3次/天的频率,将开口料撒入池塘水体,即可收获苗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解毒剂为十四碳椰基活性剂,所述解毒剂的用量为0.1~1Kg/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的用量为0.1~1Kg/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苗种的高效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复合乳酸菌生物酵素,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凝结芽孢杆菌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梁振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智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