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2235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前整理土地后,起双垄沟,大垄宽度55~60cm、垄高3~5cm,小垄宽度25~30cm、垄高5~10cm;(2)对各垄以及各垄的垄沟进行覆膜以及在覆膜后进行管理;(3)覆膜处理完成后即采用膜侧沟播技术将玉米种子进行播种,玉米株距为20~25cm,种植密度为60000株/公顷,在播种后进行管理;(4)适时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很好的提高当地水分利用率,降低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相应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并最终极大的提高了作物产量。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ridge furrow in East African Plateau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ridge furrow ridge in East Africa plateau, and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after finishing land before sowing, double ridges, 55 ~ 60cm width of large ridge, 3 ~ 5cm ridge height, 25 ~ 30cm of small ridge, 5 ~ 10cm in ridge height, and (2) film mulching of ridges and ridges and pipes after mulching are carried out. (3) (3)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film mulching treatment, the corn seeds were sown with the film side sowing technology, the maize plant spacing was 20 ~ 25cm, the planting density was 60000 / ha, and was managed after sowing. (4) timely harvest.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local water use efficiency, reduce water evaporation and soil erosion,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soil nutrients, and ultimately greatly improve the crop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东非高原地区,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气候资源难以充分利用、缺乏应对干旱频发的农事技术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导致了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以至作物生产水平低下,粮食安全受到极大挑战。在黄土高原地区,沟垄覆膜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并对旱区作物高产和稳产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因土地贫瘠,降雨不集中,通常在起垄时加大了垄高和垄宽,以达到收集较少的雨水,同时根据土壤水分和降雨状况,通常播种密度较低。在非洲半干旱地区,玉米种植技术较为落后,玉米种植密度低(2500~3000株/亩),虽然该地区土壤肥沃,但是非洲雨季时期降雨量集中、水分蒸发量大,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旨在解决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栽培产量很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前整理土地后,起双垄沟,大垄宽度55~60cm、垄高3~5cm,小垄宽度25~30cm、垄高5~10cm;(2)对各垄以及各垄的垄沟进行覆膜以及在覆膜后进行管理;(3)覆膜处理完成后即采用膜侧沟播技术将玉米种子进行播种,玉米株距为20~25cm,种植密度为60000株/公顷,在播种后进行管理;(4)适时收获。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整理土地具体为: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质疏松、具有所需厚度土层的田块为耕种对象,在前茬收获之后用翻耕机对土壤耕作层进行翻耕,灭茬,对耕作层中的杂物进行清理,在经历了雨季初期后,对土地进行再次清理、整平。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起双垄沟具体为:据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每幅垄分为大小垄,沿小垄划行开沟起垄,用整形器整理垄面使垄面隆起。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覆膜具体为:在起垄工作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覆膜,覆膜前,首选沿样方边线开5cm深的浅沟,地膜展开后,把靠边线的地膜一边埋于浅沟内,并用土压实,完全展开地膜,地膜另一边则正好放在另外沟内,从膜边下取土后原地放下并将地膜压于土下进行固定;覆完第一幅膜后,将第二幅膜的一边与第一幅膜在浅沟内中间相接,膜与膜重叠一定的宽度,依次类推铺全整个样方;覆膜时要用力将地膜拉展铺平,从垄面取土后,将地膜整平。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覆膜后进行管理具体为:覆盖地膜后且地膜坐实并与地面贴紧时,在沟中间每隔50cm处打一直径为3mm的渗水孔,若为干旱季节时用周边土壤堵住渗水孔以防无效蒸发;田间覆膜后,防止地膜破损,对地膜破损处及时用细土盖严。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播种具体为:按设定株距或密度将种子破膜穴播在沟内,播深8~9cm,点播后随即踩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播种后用细砂土、牲畜圈粪疏松物封严播种孔。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播种后进行管理具体为:及时放苗、补苗和田间维护。优选地,在步骤(4)中,所述适时收获具体为: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变硬有光泽时收获。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东非高原地区采用的平地栽培的技术,玉米产量非常低,而将常规沟垄地膜覆盖技术引入到东非高原地区后,玉米产量依然比黄土高原地区的玉米产量低。这是由于东非高原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土壤存在显著的差异所导致的。东非高原地区虽然也非常干旱,但是其降雨特点是降雨期短、集中且雨量大,并且土地肥沃。将高原地区常规的沟垄地膜覆盖技术引入后,并不能很好的对雨量进行充分的存储,土壤肥力也无法释放。本专利技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点,在常规的沟垄地膜覆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沟垄尺寸并增加种植密度的方式,在降低旱季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雨水收集的同时减小了径流和土壤蒸发,进而增加了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同时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和水分贮存状况,极大提高了作物产量。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很好的提高当地水分利用率,降低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相应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并最终极大的提高了作物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中双垄沟的结构、尺寸以及玉米的栽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播前土地整理选用地势相对平坦、土质疏松、具有一定深度土层厚度的田块作为基本要求。前茬收获之后用翻耕机对土壤进行深约30cm的翻耕,及时灭茬。并对耕作层中前茬作物残留、石块、木棍等杂物进行清理。在经历了雨季初期的一定降雨后,及时对土地进行再次清理、整平。在东非高原,因土地肥沃,不使用无机肥,主要使用农家肥,施肥量为每公顷2000~2500公斤左右。地膜采用由兰州金土地塑料公司生产的聚乙烯透明膜和聚乙烯黑色膜,厚度分别为0.008mm和0.01mm,采用的地膜均为特制的抗紫外地膜。2、起垄如图1所示,每幅垄分为大小垄,根据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改变沟垄尺寸的旱作技术将大垄宽度调至55~60cmcm,垄高3~5cm,小垄宽度调至25~30cm,垄高调至5~10cm,起垄用起垄机沿小垄划行开沟起垄,用整形器整理垄面,使垄面隆起,有利于覆膜集雨。3、覆膜在起垄工作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覆膜,以免土壤水分散失。玉米进行覆膜之前,首选沿样方边线开5cm深的浅沟,地膜展开后,把靠边线的地膜一边埋于浅沟内,并用土压实。完全展开地膜,地膜另一边则正好放在另外沟内,沿此处地膜每隔1m左右,用铁锨从膜边下取土后原地放下并将地膜压于土下进行固定。覆完第一幅膜后,将第二幅膜的一边与第一幅膜在沟内中间相接,膜与膜尽量重叠一定的宽度以用于保墒,依次类推铺全整个样方。覆膜时要用力将地膜拉展铺平,从垄面取土后,应随即整平。4、覆后管理覆盖地膜后一周左右,待地膜坐实并与地面贴紧时,在沟中间每隔50cm处用木棍打一直径为3mm的渗水孔,便于雨量集中季节水分的下渗贮存。如果在干旱季节可以用周边土壤堵住渗水孔以防无效蒸发。田间覆膜后,严禁牲畜和飞禽等动物入地践踏造成地膜破损。整个试验季,需要经常沿垄沟仔细逐行检查,一旦发现地膜破损,需要及时用细土盖严,防止大风揭膜和水分散失。5、尽早播种当整个试验地覆膜处理全部完成后,需要尽快播种,以最大限度利用水分。对于玉米,利用玉米点播器按一定的株距或密度将种子破膜穴播在沟内,播深8~9cm,点播后随即踩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对于优化沟垄尺寸,合理密植后玉米株距为20~25cm,玉米播种量为60000株/公顷。播种后用细砂土、牲畜圈粪等疏松物封严播种孔,防止播种孔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6、及时放苗、补苗和田间维护在雨季,降雨过后土壤容易板结,因此,观察膜内幼苗生长状况,需要适时破土引苗,杜绝幼苗在膜内无法出土而黄化、萎蔫。在苗期要随时到田间查看,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移栽,在缺苗处补苗后,浇少量水,然后用细湿土封住孔眼。幼苗达到4~5片叶时,除去病、弱、杂苗,保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全膜玉米生长旺盛,常常产生大量分蘖(杈),消耗养分,定苗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前整理土地后,起双垄沟,大垄宽度55~60cm、垄高3~5cm,小垄宽度25~30cm、垄高5~10cm;(2)对各垄以及各垄的垄沟进行覆膜以及在覆膜后进行管理;(3)覆膜处理完成后即采用膜侧沟播技术将玉米种子进行播种,玉米株距为20~25cm,种植密度为60000株/公顷,在播种后进行管理;(4)适时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前整理土地后,起双垄沟,大垄宽度55~60cm、垄高3~5cm,小垄宽度25~30cm、垄高5~10cm;(2)对各垄以及各垄的垄沟进行覆膜以及在覆膜后进行管理;(3)覆膜处理完成后即采用膜侧沟播技术将玉米种子进行播种,玉米株距为20~25cm,种植密度为60000株/公顷,在播种后进行管理;(4)适时收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整理土地具体为: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质疏松、具有所需厚度土层的田块为耕种对象,在前茬收获之后用翻耕机对土壤耕作层进行翻耕,灭茬,对耕作层中的杂物进行清理,在经历了雨季初期后,对土地进行再次清理、整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起双垄沟具体为:据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每幅垄分为大小垄,沿小垄划行开沟起垄,用整形器整理垄面使垄面隆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非高原地区玉米沟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覆膜具体为:在起垄工作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覆膜,覆膜前,首选沿样方边线开5cm深的浅沟,地膜展开后,把靠边线的地膜一边埋于浅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友才莫非张晓峰任爱天戴润滋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