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172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包括接收支路、发射支路、环形器和电源及控制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了产品的技术要求,保障Ka波段收发发射和接收信号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发射与接收装置的集成,且隔离度高,能够提高成本控制及可生产性。

A Ka band transceiver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Ka band transceiver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receiving branch, a transmitting branch, an annular device, a power supply and a control part. A Ka band transceiver module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lized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t in a small space, ensures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the Ka band, and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s, with high isolation, and can improve the cost control and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本技术涉及Ka波
,具体为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的Ka波段收发组件这种结构的多通道传输系统虽然可以实现Ka波段的传输通畅,相对于目前的一般Ka波段发射与接收装置存在信息传导的先进性,但是发射与接收装置分离、依赖于天线为传导,不符合Ka波段设备集成化的发展方向,要实现发射与接收的功能则依赖于两台设备,无法做到Ka波段传输设备的便捷化携带,无法满足现代Ka波段应用的要求。同时,其功率分配与合成无法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包括Ka波段收发组件,所述Ka波段收发组件由接收支路、发射支路、环形器和电源及控制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及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第一本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本振的输出端与本振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本振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支路和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入端与上行中顿信号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出端与环行器的输入端连接,环形器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还与输入本振的输出端连接,其中:本振支路由本振激励信号、db衰减器Ⅰ、二倍频器Ⅰ和第一滤波器组成,本振激励信号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Ⅰ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二倍频器Ⅰ的输入端连接,二倍频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功分器、第二滤波器、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第三低通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与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db衰减器Ⅱ的输出端连接,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Ⅲ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Ⅲ的输出端的输出端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Ⅱ的输入端与第七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联动开关Ⅰ的输出端连接,联动开关Ⅰ的输入端与环形器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包括二倍频器Ⅱ、第三混频器、第四低通滤波器、第三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另一组输出端与第九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九放大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Ⅳ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Ⅳ的输出端与第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入端与db衰减器Ⅵ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Ⅶ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Ⅶ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Ⅷ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Ⅷ的输出端与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出端均与环形器的输入端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产品技术要求,注重高集成度、成本控制及可生产性。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为实现接收支路完成接收保护、镜频抑制、低噪声放大、混频放大等功能,接收支路包括环形器、单刀单掷开关、第四滤波器、第五低通滤波器、第六低通滤波器、第四混频器、第五混频器、电桥和db温补衰减器,环形器的输出端与单刀单掷开关的输入端连接,单刀单掷开关的输出端与第十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六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七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七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电桥的输入端连接,电桥的输出端与第五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的与第十八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还与第十九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六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六混频器的输出端与db温补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db温补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为实现发射支路完成混频放大、本振抑制、功率放大、耦合检测等功能,发射支路包括第七低通滤波器、第五滤波器、第六混频器、db衰减器和db衰减器,db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七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七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环形器的输入端连接。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了产品的技术要求,保障Ka波段收发发射和接收信号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发射与接收装置的集成,且隔离度高,能够提高成本控制及可生产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Ka波段收发组件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新Ka波段收发组件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发射支路框图;图4本技术为接收支路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包括Ka波段收发组件,Ka波段收发组件由接收支路、发射支路、环形器和电源及控制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及控制部分1的输出端与第一本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本振的输出端与本振支路2的输入端连接,本振支路2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支路3和接收下变频Ⅰ5的输入端连接,发射支路3的输入端与上行中顿信号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3的输出端与环行器4的输入端连接,环形器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Ⅰ5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Ⅰ5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Ⅱ6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Ⅱ6的输入端还与输入本振2的输出端连接,其中:本振支路由本振激励信号、3db衰减器Ⅰ7、二倍频器Ⅰ8和第一滤波器9组成,本振激励信号的输出端与3db衰减器Ⅰ7的输入端连接,3db衰减器Ⅰ7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二倍频器Ⅰ8的输入端连接,二倍频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包括Ka波段收发组件,所述Ka波段收发组件由接收支路、发射支路、环形器和电源及控制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及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第一本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本振的输出端与本振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本振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支路和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入端与上行中顿信号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出端与环行器的输入端连接,环形器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还与输入本振的输出端连接,其中:本振支路由本振激励信号、db衰减器Ⅰ、二倍频器Ⅰ和第一滤波器组成,本振激励信号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Ⅰ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二倍频器Ⅰ的输入端连接,二倍频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功分器、第二滤波器、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第三低通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与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db衰减器Ⅱ的输出端连接,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Ⅲ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Ⅲ的输出端的输出端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Ⅱ的输入端与第七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联动开关Ⅰ的输出端连接,联动开关Ⅰ的输入端与环形器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包括二倍频器Ⅱ、第三混频器、第四低通滤波器、第三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另一组输出端与第九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九放大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Ⅳ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Ⅳ的输出端与第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入端与db衰减器Ⅵ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Ⅶ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Ⅶ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Ⅷ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Ⅷ的输出端与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出端均与环形器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包括Ka波段收发组件,所述Ka波段收发组件由接收支路、发射支路、环形器和电源及控制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及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第一本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本振的输出端与本振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本振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支路和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入端与上行中顿信号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出端与环行器的输入端连接,环形器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还与输入本振的输出端连接,其中:本振支路由本振激励信号、db衰减器Ⅰ、二倍频器Ⅰ和第一滤波器组成,本振激励信号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Ⅰ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二倍频器Ⅰ的输入端连接,二倍频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功分器、第二滤波器、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第三低通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与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db衰减器Ⅱ的输出端连接,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Ⅲ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Ⅲ的输出端的输出端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Ⅱ的输入端与第七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联动开关Ⅰ的输出端连接,联动开关Ⅰ的输入端与环形器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包括二倍频器Ⅱ、第三混频器、第四低通滤波器、第三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另一组输出端与第九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九放大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Ⅳ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Ⅳ的输出端与第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友琴王健邓浩然席晟尧何树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誉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