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腕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98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腕带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所述电路板导通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上设置有导通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卡簧机构,所述卡簧机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通柱穿过所述壳体卡在所述卡簧机构上并与所述卡簧机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电极与电路板连接的稳固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Intelligent wristband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wrist strap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A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it board in which the shell is equipped with an electrode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it board, the electrode includes a contact part contact with the human body, the contac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column, the circuit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spring mechanism, and the spring machin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gu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it board. The through column passes through the shell and is stuck on the clamping spring mechanism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lamping spr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firmnes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the circuit board,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腕带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腕带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具有体脂检测功能的智能手表能够监测被测者的脂肪和肌肉质量、体脂率、心率和身体质量指数。它是借助其配备的四个电极做到这一切的,其电极的分布为两前两后。只要将手指放在前面的传感器上,再加上来自你的手腕的数据,你就可以获得读数。目前智能手表两个上电极是通过打螺丝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上,弹片固定到壳体内部的支架上,弹片的一端接触到螺丝垫片,另一端安装在电路板上;两个下电极的安装方式如图6所示,电极3上焊接一根漆包线9连接到电路板6,电极3背面贴防水双面胶或者点胶固定,两个电极3通过以上方式虽然实现了与电路板6的导通,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智能手表在做滚筒以及跌落试验时,电极3与漆包线9的焊接位置及漆包线9与电路板6的连接位置均有脱落;二、漆包线9组装时易出现破损;三、激光焊成本较高,来料不良率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电极与电路板连接稳固智能腕带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腕带设备,它提高了电极与电路板连接的稳固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腕带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所述电路板导通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上设置有导通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卡簧机构,所述卡簧机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通柱穿过所述壳体卡在所述卡簧机构上并与所述卡簧机构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卡簧机构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外筒的另一端的内壁上安装有与所述导通柱相适配的用于卡住所述导通柱的卡簧,所述卡簧与所述外筒和所述导通柱均电连接。优选地,位于所述外筒内的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与所述导通柱电连接的弹片。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上。优选地,所述电极设置有两个。优选地,所述下壳体上对应两所述接触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与所述接触部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导通柱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接触部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导通柱穿过所述通孔卡在所述卡簧机构内。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为弧形板,所述凹槽为与所述弧形板相适配的弧形槽。优选地,两所述凹槽相对设置在所述下壳体靠近两表带的侧部。优选地,位于两所述电极侧部的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内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柱。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智能腕带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壳体上安装有与电路板导通的电极,电极包括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上设置有导通柱,电路板上设置有卡簧机构,卡簧机构与电路板电连接,导通柱穿过壳体卡在卡簧机构上并与卡簧机构电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将电极上的导通柱穿过壳体卡在卡簧机构上并与卡簧机构电连接,一方面通过卡簧机构实现电路板与导通柱导通,另一方面通过卡簧卡住导通柱,保证电极与卡簧机构连接的稳固性。通过上述安装过程可知,本技术智能腕带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电极与电路板连接不稳固的问题,提高了电极与电路板连接的稳固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腕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腕带设备的主体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智能腕带设备的卡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智能腕带设备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智能腕带设备下电极与电路板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21.凹槽,22.通孔,23.充电接口,3.电极,31.接触部,32.导通柱,4.卡簧机构,41.外筒,42.卡簧,5.弹片,6.电路板,7.充电柱,8.表带,9.漆包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智能腕带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6,壳体上安装有与电路板6导通的电极3,电极3包括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部31,接触部31上设置有导通柱32,电路板6上设置有卡簧机构4,卡簧机构4与电路板6电连接,导通柱32穿过壳体卡在卡簧机构4上并与卡簧机构4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电极3安装在下壳体2上。如图2至图4共同所示,卡簧机构4包括外筒41,外筒41的一端安装在电路板6上并与电路板6电连接,外筒41的另一端的内壁上安装有与导通柱32相适配的用于卡住导通柱32的卡簧42,卡簧42与外筒41和导通柱32均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对卡簧机构4的结构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卡紧导通柱32并且能够与导通柱32实现导通即可。如图2、图3和图5共同所示,位于外筒41内的电路板6上安装有与导通柱32电连接的弹片5。采用这样的结构,当导通柱32与卡簧机构4接触不良时,可以通过弹片5实现导通柱32与电路板6的导通,为导通柱32与电路板6的导通提供了双重保障,本实施方式中对弹片5的结构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与导通柱32实现导通即可。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电极3设置有两个,下壳体2上对应两电极3的接触部31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与接触部31相适配的凹槽21,凹槽21的底部设置有与导通柱32相适配的通孔22,接触部31安装在凹槽21内,导通柱32穿过通孔22卡在卡簧机构4的卡簧42内。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接触部31为弧形板,凹槽21为与弧形板相适配的弧形槽,两凹槽21相对设置在下壳体2靠近两表带8的侧部。实际应用中,对接触部31和凹槽21的形状并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位于两电极3侧部的下壳体2上设置有充电接口23,充电接口23内设置有与电路板6电连接的充电柱7。在安装的过程中,先把两个电极3通过点胶固定在下壳体2的两个凹槽21内组成下壳体组件,再将下壳体组件组装到上壳体组件上,此时需要将两个电极3上的导通柱32插入到卡簧机构4的卡簧42内与卡簧42及弹片5实现导通,一方面通过卡簧机构4上的卡簧42卡住导通柱32保证导通柱32和弹片5接触实现导通,另一方面通过卡簧机构4的卡簧42实现电路板6与导通柱32导通。通过上述安装过程可知,本技术智能腕带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电极3与电路板6连接不稳固的问题,提高了电极3与电路板6连接的稳固性,提升了智能腕带设备的质量。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腕带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腕带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所述电路板导通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上设置有导通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卡簧机构,所述卡簧机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通柱穿过所述壳体卡在所述卡簧机构上并与所述卡簧机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腕带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所述电路板导通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上设置有导通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卡簧机构,所述卡簧机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通柱穿过所述壳体卡在所述卡簧机构上并与所述卡簧机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机构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外筒的另一端的内壁上安装有与所述导通柱相适配的用于卡住所述导通柱的卡簧,所述卡簧与所述外筒和所述导通柱均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外筒内的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与所述导通柱电连接的弹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军公平李松岩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