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913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包括:一对真空罩壳——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每个真空罩壳的结构均包括:罩板透明的罩板,罩板密封固定在框架板,罩板四周的框架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密封垫;一对真空罩壳分别由吊装设备吊装在位于换热管束两端的一对管板的外侧;第一真空罩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水源相连通的水管接头,第一真空罩壳的顶部设置有抽真空接管,抽真空接管通过连接管与储水箱的下端部相连通,储水箱的上端部与真空泵相连通;在真空泵的作用下,两个真空罩壳能分别密封罩设在相同换热管束区域两端的管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且能有效地进行检漏工作。

Leak detector for surface condenser heat exchanger and tubesheet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ak detection device for the joint of a surface condenser heat exchange tube and a tube plate, including a pair of vacuum cover shells, the first vacuum cover shell and the second vacuum cover shell. The structure of each vacuum cover includes the transparent cover plate of the cover plate, the cover plate seal fixed on the frame plate, and the inside of the framed plate around the cover plate. A pair of vacuum cover shells are hoisted on the outside of a pair of tube plates at both ends of the heat transfer tube, respectively.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vacuum hood is provided with a pipe joint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water source. The top of the first vacuum hood is set with a vacuum tube, and the vacuum pipe is taken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storage tank. The lower end part is connected, the upper end of the storage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vacuum pump, an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vacuum pump, the two vacuum cover shells can be separately sealed on the tube plates at the two ends of the same heat transfer tube zon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production cost,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effective leak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表面冷凝器的生产制作
,具体涉及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
技术介绍
表面冷凝器是发电生产装置的关键设备之一。数字统计表明,在日常维修和抢修中,有60%左右的故障是由于表面冷凝器管材腐蚀损坏而导致的,而表面冷凝器管材腐蚀的罪魁祸首则是泄漏。换热管与管板接头之间的焊接及胀紧质量是避免换热管与管板之间产生泄漏的关键,因此必须对换热管与管板的接头进行检漏试验。传统的检漏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壳程筒体装配完成后,在壳程筒体内注水,然后查看换热管与管板之间是否有渗漏,并对有渗漏的连接部位修复补漏。然而表面冷凝器壳程筒体的体积很大,结构特殊,无法整体装配完成,这导致无法采用传统的检漏方式对换热管与管板的接头进行检漏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换热管与管板的接头进行有效检漏的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包括:一对真空罩壳——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其特征在于:每个真空罩壳的结构均包括:罩板,罩板透明,罩板内侧的四周密封固定在框架板,罩板与四周的框架板形成内侧开敞的半封闭结构,罩板四周的框架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密封垫;一对真空罩壳分别由吊装设备吊装在位于换热管束两端的一对管板的外侧,吊装设备能驱使每个真空罩壳在管板外侧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来回移动;第一真空罩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水源相连通的水管接头,第一真空罩壳的顶部设置有抽真空接管,抽真空接管通过连接管与储水箱的下端部相连通,储水箱的上端部与真空泵相连通;在真空泵抽真空的作用下,两个真空罩壳能分别罩设在相同换热管束区域两端的管板外,并且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内侧的密封垫分别密封贴合在对应端的管板上。进一步,前述的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其中,第一真空罩壳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力计的安装口。进一步,前述的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其中,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上均设置有吊耳,所述的吊装设备为吊车,吊车通过吊耳将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分别吊装在换热管束两端的一对管板的外侧,吊车能带动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分别在对应端的管板外侧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来回移动。进一步,前述的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其中,分别密封贴合在两端管板上的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上还绑缚有防止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与管板相脱离的吊带。进一步,前述的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其中,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内侧的密封垫均采用氯丁橡胶发泡型密封材料。进一步,前述的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其中,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带阀的排水管,储水箱上还设置有液位装置和储水箱压力计。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两个真空罩壳密封在相同换热管束区域两端的管板上,在第一真空罩壳内注入水后,透过透明的罩板找到接头处有气泡连续产生的部位,即找出该区域焊接不合格的接头。分别在管板的高度和宽度方向移动两个真空罩壳,进行多次检漏试验,就能完成所有换热管与管板的接头的检漏工作。将检查出的有渗漏的管头进行修复,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表面冷凝器的质量,为表面冷凝器能安全、稳定地运行提供可靠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是一对真空罩壳密封贴合在管板上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一真空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俯视方向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包括:一对真空罩壳——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每个真空罩壳的结构均包括:罩板3,罩板3透明,本实施例中罩板3采用树脂玻璃材质。罩板3内侧的四周密封固定在框架板4,罩板3与四周的框架板4形成内侧开敞的、半封闭结构,罩板3四周的框架板4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密封垫5,密封垫5采用氯丁橡胶发泡型密封材料,罩板3与框架板4之间也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垫5进行密封。一对真空罩壳分别由吊装设备吊装在位于换热管束两端的一对管板6的外侧。所述的吊装设备能驱使每个真空罩壳在管板6外侧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来回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上均设置有吊耳7,所述的吊装设备为吊车,吊车通过吊耳7将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分别吊装在换热管束两端的一对管板6的外侧,吊车能带动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分别在对应的管板6外侧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来回移动。第一真空罩壳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水源相连通的水管接头11,第一真空罩壳1的顶部设置有抽真空接管12,抽真空接管12通过连接管121与储水箱8的下端部相连通,储水箱8的上端部与真空泵9相连通。储水箱8的底部设置有带阀的排水管81,储水箱8上还设置有液位装置和储水箱压力计83,本实施例中储水箱8上的液位装置采用简易液位计82。观察储水箱8上的简易液位计82,当储水箱8内的水即将超出与真空泵9相连接的端口时,可打开排水管81上的阀,让水向外排出,从而确保水不会被吸入真空泵9。在真空泵9与第一真空罩壳1之间设置储水箱8的目的在于:防止水被吸入真空泵。第一真空罩壳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力计131的安装口13。在真空泵9抽真空的作用下,两个真空罩壳能分别罩设在相同换热管束区域两端的管板6外,并且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内侧的密封垫5分别密封贴合在对应端的管板6上。本实施例中由于换热管束倾斜设置,因此第一真空罩壳1与第二真空罩壳2在高度方向的不等高,实际检漏过程中,只要确保第一真空罩壳1与第二真空罩壳2密封在相同换热管束区域两端的管板外即可。本实施例中,分别密封贴合在两端管板6上的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上还绑缚有防止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与管板6相脱离的吊带10。检漏步骤如下:先将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分别吊装在两端的管板6外,并将第一真空罩壳1的底部的水管接头11通过水管111连接至水源。接着,真空泵9先进行抽真空使得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分别密封贴合在相同换热管束区域两端的一对管板6的外侧、并达到最大真空度,这样就相当于在相同换热管束区域的两端分别装上一个管箱。为了防止真空罩壳在泄压时脱落,在两个真空罩壳上绑缚吊带10。再接着,打开水源,使水缓慢进入至第一罩壳1中,第一罩壳1通过换热管束与第二真空罩壳相连通,确保第一真空罩壳1中的水位与抽真空接管12的底部之间留有50~60mm的距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确保真空度,方便检查管头;二、防止水从抽真空接管12中进入至储水箱8中而损坏真空泵9。然后,透过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的罩板3进行观察,仔细查找第一真空罩壳1和第二真空罩壳2中有气泡连续产生的部位,换热管与管板的接头处有气泡连续产生则说明:该接头处有渗漏,即该接头焊接不合格。将不合格的接头位置都记录下来,后期进行修补处理。当一个区域的换热管束都检查完毕后,将水从第一真空罩壳1的水管接头11中向外排出,然后解开吊带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

【技术保护点】
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包括:一对真空罩壳——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其特征在于:每个真空罩壳的结构均包括:罩板,罩板透明,罩板内侧的四周密封固定在框架板,罩板与四周的框架板形成内侧开敞的半封闭结构,罩板四周的框架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密封垫;一对真空罩壳分别由吊装设备吊装在位于换热管束两端的一对管板的外侧,吊装设备能驱使每个真空罩壳在管板外侧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来回移动;第一真空罩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水源相连通的水管接头,第一真空罩壳的顶部设置有抽真空接管,抽真空接管通过连接管与储水箱的下端部相连通,储水箱的上端部与真空泵相连通;在真空泵抽真空的作用下,两个真空罩壳能分别罩设在相同换热管束区域两端的管板外,并且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内侧的密封垫分别密封贴合在对应端的管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包括:一对真空罩壳——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其特征在于:每个真空罩壳的结构均包括:罩板,罩板透明,罩板内侧的四周密封固定在框架板,罩板与四周的框架板形成内侧开敞的半封闭结构,罩板四周的框架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密封垫;一对真空罩壳分别由吊装设备吊装在位于换热管束两端的一对管板的外侧,吊装设备能驱使每个真空罩壳在管板外侧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来回移动;第一真空罩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水源相连通的水管接头,第一真空罩壳的顶部设置有抽真空接管,抽真空接管通过连接管与储水箱的下端部相连通,储水箱的上端部与真空泵相连通;在真空泵抽真空的作用下,两个真空罩壳能分别罩设在相同换热管束区域两端的管板外,并且第一真空罩壳和第二真空罩壳内侧的密封垫分别密封贴合在对应端的管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冷凝器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真空罩壳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斌崔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