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731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包括山形底座,山形底座内嵌有中滑板,中滑板上活动盖合有上滑板,山形底座内侧两上端与中滑板外侧两上端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组件连接,中滑板内侧两上端与上滑板底部外侧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组件连接,中滑板底部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中滑板沿第一直线导轨组件往复移动,中滑板上端与上滑板下端间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上滑板沿第二直线导轨组件往复移动。该导轨装置不仅结构设计紧凑,而且还满足结构刚性,导轨整体结构采用“山形”支撑结构,并且使用“背对背双山形”强力支撑结构,加强沿导轨方面的承受偏载方面的能力。

A compact long stroke support guid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act long stroke support guide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mountain base, a middle slide plate embedded in a mountain base, an active cover on the middle slide plate, an upper slide plate, a two upper end of the mountain base and the two upper end of the middle slide plate connected by a first straight guide rail component set on the back to the back, and the two upper end of the middle slide plate. A first drive device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middle slide plate,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linear guide component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slider through back and back. The first drive device drives the slide plate to move along the first linear guide component,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middle slide plate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upper slide plate are equipped with second drives, and the second drive device drives up the skid. The plate moves along the second linear guide rail component. The guideway device not only has compact structure, but also meets the rigid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guide rail adopts the \mountain shape\ support structure, and uses the \back to back double mountain\ strong support structure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bear the partial load along the guide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
本技术属于滑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紧凑型导轨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精度及传动效率,通常采用传统的直线导轨或者传统的导轨零件淬火形式。此种结构形式首先要考虑紧凑型、又要考虑结构的刚性。结构设计越紧凑,零部件壁厚、间隙等需要设计的更加小巧;零件壁厚变薄,变小巧后,零件整体刚性就会不足,零件加工难度就会增大。既要满足结构小巧,又要满足结构刚性,两者往往不能同时兼顾,达不到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不仅结构设计紧凑,而且还满足结构刚性,导轨整体结构采用“山形”支撑结构,并且使用“背对背双山形”强力支撑结构,加强沿导轨方面的承受偏载方面的能力。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包括山形底座,所述山形底座内嵌有中滑板,所述中滑板上活动盖合有上滑板,所述山形底座内侧两上端与中滑板外侧两上端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组件连接,所述中滑板内侧两上端与上滑板底部外侧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组件连接,所述中滑板底部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中滑板沿第一直线导轨组件往复移动,所述中滑板上端与上滑板下端间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上滑板沿第二直线导轨组件往复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与第二直线导轨组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山形底座内侧上端的第一山行支撑座及固定设置在中滑板外侧上端的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所述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滑动镶嵌于第一山行支撑座内。优选的,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中滑板内侧上端的第二山行支撑座及固定设置在上滑板底部外侧的第二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所述第二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滑动镶嵌于第二山行支撑座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齿条及设置在第一驱动齿条下端的第一驱动齿轮,且第一驱动齿条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更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齿条及与第二驱动齿条啮合连接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条设置在中滑板上端,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设置在上滑板下端。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滑板上开设有容纳第二驱动齿条的第一槽,所述上滑板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活动镶嵌于第一槽上端内,且所述凸台中部向内收缩形成容纳第二驱动齿轮的第二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背靠背设置的两组第一直线导轨组件及背靠背设置的两组第二直线导轨组件,延长了中滑板及上滑板滑动行程,而且实现在紧凑型空间范围内,达到长行程沿导轨方向承受大偏载的能力。而且第一直线导轨组件及第二直线导轨组件处于同一水平面,到了了该导轨装置结构紧凑的目的,设置第一山行支撑座及第二山行支撑座分别加强了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与第二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在其滑动方向的承受偏载方面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参阅图1,包括山形底座1,所述山形底座1内嵌有中滑板2,所述中滑板2上活动盖合有上滑板3,为了延长该导轨装置的行程,增设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及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具体为:所述山形底座1内侧两上端与中滑板2外侧两上端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连接,所述中滑板2内侧两上端与上滑板3底部外侧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连接,山形底座1与中滑板2通过“背靠背”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连接,中滑板2与上滑板3通过“背靠背”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组件4连接,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背靠背”布置,使中滑板2在沿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方向上能够承受比较大的负载,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背靠背”布置使上滑板3在沿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方向上能够承受比较大的负载,并且山形底座1与中滑板2间、中滑板2与上滑板3均通过紧定螺钉调节,将加工误差及导轨间隙消除,达到固定导轨的作用。所述中滑板2底部设有第一驱动装置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驱动中滑板2沿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直线往复移动,所述中滑板2上端与上滑板3下端间设有第二驱动装置7,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驱动上滑板3沿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直线往复移动。请继续参阅图1,为了使得该导轨装置的结构设计的更加紧凑小巧,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与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为了加强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与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沿其导轨方向的承受偏载的能力,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包括固定设置在山形底座1内侧上端的第一山行支撑座41及固定设置在中滑板2外侧上端的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42,所述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42滑动镶嵌于第一山行支撑座41内。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包括固定设置在中滑板2内侧上端的第二山行支撑座51及固定设置在上滑板3底部外侧的第二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52,所述第二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52滑动镶嵌于第二山行支撑座51内。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山行支撑座41“背对背”布置,第二山行支撑座51“背对背”布置,且第一山行支撑座41与第二山行支撑座51均具有V形容纳槽(图1未做标示),第一山行支撑座41的V形容纳槽与其相邻第二山行支撑座51的V形容纳槽开口相对设置,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42与第二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52具有与其V形容纳槽相适配的V形导轨(图1未做标示)。所述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42的V形导轨与其相邻的第二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52的V形导轨“背靠背”布置,所述V形导轨适配的滑动镶嵌于V形容纳槽内。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包括第一驱动齿条61及设置在第一驱动齿条61下端的第一驱动齿轮62,且第一驱动齿条61与第一驱动齿轮6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包括第二驱动齿条71及与第二驱动齿条71啮合连接第二驱动齿轮72,所述第二驱动齿条71设置在中滑板2上端,所述第二驱动齿轮72设置在上滑板3下端。通过控制电机(图1中未做标示)运动分别驱动第一驱动齿轮62与第二驱动齿轮72,第一驱动齿轮62进而带动第一驱动齿条61进而驱动中滑板2沿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42移动,第二驱动齿轮72进而与第一驱动齿条61反向带动第二驱动齿轮72进而驱动上滑板3沿第二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52移动。进一步说明,所述中滑板2上开设有容纳第二驱动齿条71的第一槽21,所述上滑板3上设有凸台31,所述凸台31活动镶嵌于第一槽21上端内,且所述凸台31中部向内收缩形成容纳第二驱动齿轮71的第二槽32。该导轨装置在紧凑的空间中,增加沿导轨方向的行程。由于采用了双导轨“背对背”布置,使其在沿导轨方向上能够承受比较大的负载。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山形底座(1),所述山形底座(1)内嵌有中滑板(2),所述中滑板(2)上活动盖合有上滑板(3),所述山形底座(1)内侧两上端与中滑板(2)外侧两上端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连接,所述中滑板(2)内侧两上端与上滑板(3)底部外侧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连接,所述中滑板(2)底部设有第一驱动装置(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驱动中滑板(2)沿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往复移动,所述中滑板(2)上端与上滑板(3)下端间设有第二驱动装置(7),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驱动上滑板(3)沿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往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山形底座(1),所述山形底座(1)内嵌有中滑板(2),所述中滑板(2)上活动盖合有上滑板(3),所述山形底座(1)内侧两上端与中滑板(2)外侧两上端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连接,所述中滑板(2)内侧两上端与上滑板(3)底部外侧通过背对背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连接,所述中滑板(2)底部设有第一驱动装置(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驱动中滑板(2)沿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往复移动,所述中滑板(2)上端与上滑板(3)下端间设有第二驱动装置(7),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驱动上滑板(3)沿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与第二直线导轨组件(5)处于同一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凑型长行程支撑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4)包括固定设置在山形底座(1)内侧上端的第一山行支撑座(41)及固定设置在中滑板(2)外侧上端的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42),所述第一交叉滚子直线导轨副(42)滑动镶嵌于第一山行支撑座(41)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瑞山罗鹏伟苏博连改红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大医数码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