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结构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尤其涉及地下装配式建筑预制纵梁临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目前已逐步由现浇混凝土结构向预制拼装结构转型,结构构件工厂化标准化,地上工程装配式技术日趋成熟。装配式结构由地上逐渐向地下结构发展,在有纵向上反梁的底板上,对于纵梁拼装就位后,在未完成接缝施工,纵梁无法自稳情况下,解决采取何种定位工具以保证纵梁的稳定及定位后的精度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解决了预制纵梁就位后,如何快速简单的进行固定就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快捷且能够满足预制纵梁固定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包括脚轮(1)、底托(2)、底横梁(3)、架体(4)和可拆横杆(5),所述底横梁(3)位于架体(4)底部,脚轮(1)、底托(2)与底横梁(3)焊接,多根可拆横杆(5)两端分别与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架体焊接,脚轮(1)、底托(2)、底横梁(3)均左右对称布置,可拆横杆(5)中间段与可拆横杆(5)两端之间的连接均使用销子(6)连接固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包括脚轮(1)、底托(2)、底横梁(3)、架体(4)和可拆横杆(5),所述底横梁(3)位于架体(4)底部,脚轮(1)、底托(2)与底横梁(3)焊接,多根可拆横杆(5)两端分别与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架体焊接,脚轮(1)、底托(2)、底横梁(3)均左右对称布置,可拆横杆(5)中间段与可拆横杆(5)两端之间的连接均使用销子(6)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纵梁就位后临时固定装置,包括脚轮(1)、底托(2)、底横梁(3)、架体(4)和可拆横杆(5),所述底横梁(3)位于架体(4)底部,脚轮(1)、底托(2)与底横梁(3)焊接,多根可拆横杆(5)两端分别与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架体焊接,脚轮(1)、底托(2)、底横梁(3)均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凤霞,杨会军,孟园,王耀东,任建,王一,王芳,李东,钱晓翔,郭少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