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辛红专利>正文

装配式建筑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59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通过螺杆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横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槽,抗剪槽具有上侧槽壁和下侧槽壁,抗剪槽中设置有横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上下振动时,由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移动不同步而造成的剪切力由抗剪块承担,这样就对螺杆连接组件形成保护,避免螺杆连接组件中的螺杆因剪切力而被剪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墙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中的装配式建筑墙体。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为了提高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墙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公开号为CN206233403U、申请名称为“基于装配式建筑墙的墙横向全干式连接结构”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第二墙体通过螺杆连接组件固定在一起,螺杆连接组件包括预埋于第二墙体中的预埋套筒,预埋套筒具有连接螺纹,螺杆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螺杆和连接板,连接螺杆包括螺杆和与螺杆一体设置的螺栓头,连接螺杆与预埋套筒螺纹连接,通过连接板实现将两个墙体连接在一起。现有的这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存在的问题在于:当墙体上在上下方向出现振动时,由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不同步振动而造成的剪切力将完全由螺杆连接组件承担,这就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螺杆连接组件的使用寿命有限,经常有螺杆被剪断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杆连接组件容易受剪切力而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通过螺杆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横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槽,抗剪槽具有上侧槽壁和下侧槽壁,抗剪槽中设置有横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块。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垂直布置,第一墙体的一个端面为顶抵在第二墙体的墙面上的连接端面,抗剪槽设置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连接的内拐角处。抗剪槽由设置于第二墙体的墙面上的凹槽,和设置于第一墙体的墙面与连接端面连接拐角处的缺口构成,缺口的一侧与所述凹槽相通,缺口的另外一侧形成供抗剪块装入抗剪槽中的抗剪块装入口。抗剪块与缺口的缺口必之间填充有防止所述抗剪块由所述装入口脱出的防脱填充物。所述防脱填充物为混凝土。所述抗剪块为混凝土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当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上下振动时,由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移动不同步而造成的剪切力由抗剪块承担,这样就对螺杆连接组件形成保护,避免螺杆连接组件中的螺杆因剪切力而被剪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螺杆连接组件与第一墙体的安装过程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一墙体的右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预埋套筒、预埋钢筋的安装过程示意图;图5是图4中第第二墙体的左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过程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抗剪块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配合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抗剪块安装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上的过程示意图;图9是图1中连接螺杆与锁紧螺母的配合示意图;图10是图1中预埋套筒与预埋钢筋的配合示意图;图11是图7的A向且缺失抗剪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实施例如图1~11所示: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垂直布置的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3,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均包括墙体,第一墙体的端面顶在第二墙体的墙面上,该端面称为连接端面。第一墙体、第二墙体通过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螺杆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相邻两个螺杆连接组件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布置,第一墙体的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即相邻两个螺杆连接组件前后间隔布置,这样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墙体的抗扭强度。螺杆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墙体中的预埋套筒2,预埋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螺纹,预埋套筒2的左端与第二墙体的墙面齐平设置,预埋套筒2的右端螺纹连接有预埋钢筋4。螺杆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与预埋套筒配合的锁紧螺栓,锁紧螺栓包括连接螺杆5与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左端的锁紧螺母7,第一墙体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供连接螺杆5由右至左穿装的螺杆穿孔10,螺杆穿孔为周向封闭结构,螺杆穿孔构成螺栓通道,在第一墙体的两个墙面上均开设有操作槽9,锁紧螺母7与第一墙体1之间设置有垫片6。连接螺杆5的左端部还具有用于扭矩输入的外方头结构8,外方头结构和锁紧螺母构成锁紧螺栓的操作端,外方头结构和锁紧螺母均处于操作槽中,通过操作槽可对外方头结构和锁紧螺母进行扭矩输入操作,连接螺杆的右端部设置有锥形引导头12。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连接内拐角处设置有横跨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槽15,抗剪槽具有上槽壁25和下槽壁26,抗剪槽15中设置有横跨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块,抗剪块为混凝土块,抗剪槽由设置于第二墙体的墙面上的凹槽15-1和设置于第一墙体的墙面与连接端面连接拐角处的缺口15-2构成,缺口15-2的一侧与凹槽15-1相通,另外一侧则为用于抗剪块装入抗剪槽的抗剪块装入口17,抗剪槽的长度长于抗剪块16,缺口的缺口壁与抗剪块之间设置有防止抗剪块由抗剪槽脱出的防脱填充物18,本实施例中防脱填充物为混凝土。第一墙体、第二墙体振动时,会对各连接螺杆产生剪切力,抗剪块通过与抗剪槽的上槽壁、下槽壁挡止配合来承担该剪切力,以此保证连接螺杆的使用寿命。抗剪块设置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连接内拐角处,凹槽距离第二墙体的端面的距离较远,容易保证第二墙体端部的结构强度,且简单的处理就可以保证抗剪块不容易由抗剪槽中脱出。其中第二墙体的制作过程为如图4~5所示,首先对预埋钢筋4定位,将预埋套筒2旋在预埋钢筋上,注意预埋套筒的旋装深度,然后再预埋套筒的左端旋上堵头11,最后浇筑混凝土,预埋套筒、预埋钢筋和混凝土浇筑成整体结构从而形成第二墙体,堵头可以起到避免杂物进入预埋套筒的作用,预埋钢筋与预埋套筒的螺纹连接旋向与连接螺杆与预埋套筒的连接螺纹旋向相反,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在连接螺杆连接过程中防止预埋套筒旋转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预埋套筒的抗拉能力。连接螺杆装入到第一墙体的过程如图2所示,将连接螺杆由右至左的装入到螺杆穿孔10中,通过操作槽9将锁紧螺母7和垫片6套在连接螺杆5的左端,尽量让连接螺杆的右端位于螺杆穿孔10内,避免影响墙体的吊装。在实现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时如图6所示,将第一墙体1由上至下的吊装至第二墙体3旁,然后水平移动第一墙体贴近第二墙体,通过操作孔对连接螺杆施力,锥形引导头12引导连接螺杆插入到预埋套筒2中,先将连接螺杆5旋到预埋套筒上,然后对锁紧螺母施力,最终实现将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在一起。随后在连接螺杆的左端外围设置螺栓防护体13,螺栓防护体13可以是泡沫和现场喷塑等,在螺栓防护体与操作槽之间的空隙中填入混凝土14,使用混凝土对操作槽抹平,设置填充物的目的是,避免混凝土与连接螺杆接触,这样当需要拆除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时,将操作槽中的部分混凝土砸掉,填充物取出后,直接松开锁紧螺母和连接螺杆即可实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拆除过程。预埋钢筋与预埋套筒也可以焊接固定;后期也可以不对操作槽进行混凝土填充处理;连接螺杆右端的引导头也可以是球形结构;外方头结构也可以被其它扭矩输入结构代替,比如说内方孔或者沿连接螺杆径向设置的传力孔等;锁紧螺母与连接螺杆还可以是一体或焊接结构,此时操作槽的开设长度较长,连接螺杆可以由左至右的穿装到螺杆穿孔中,当然螺栓通道也可以不是孔状结构,比如说螺栓通道可以是延伸至墙面上的一个缝状结构,连接螺杆可以从墙面侧放入到螺栓通道中;抗剪块也可以是金属块;抗剪槽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连接外拐角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也可以呈一字形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装配式建筑墙体

【技术保护点】
装配式建筑墙体, 包括通过螺杆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其特征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横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槽,抗剪槽具有上侧槽壁和下侧槽壁,抗剪槽中设置有横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块。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通过螺杆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其特征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横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槽,抗剪槽具有上侧槽壁和下侧槽壁,抗剪槽中设置有横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垂直布置,第一墙体的一个端面为顶抵在第二墙体的墙面上的连接端面,抗剪槽设置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连接的内拐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抗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红
申请(专利权)人:辛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