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5358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包括穿过管桩的内孔伸入至所述管桩下方的注浆管和固定在所述注浆管的底端并与所述注浆管连通的薄膜袋,所述管桩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保护罩,所述薄膜袋位于所述保护罩的内部,所述管桩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注浆管的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开有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注浆管底端设置薄膜袋,在注浆过程中,浆液逐渐进入薄膜袋中,薄膜袋体积越来越大,并对周围的土体进行挤压,继续注浆至薄膜袋破裂之后,浆液与周围土体凝固为一体,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提高管桩承载力,有效增强了注浆管底端与周围土体的结合强度,设置保护罩,防止薄膜袋受到外力损坏,对薄膜袋进行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桩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基础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我国土地多样,在一些软土土地区域,往往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沉降,会使管桩下沉,导致地基不稳,严重影响正常施工,造成安全隐患,目前大多采用后注浆的技术来处理,但是在一些特殊土地区施工时,在触变性和蠕变性较大的软土施工时,采用传统的后注浆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浆液只能沿着土体薄弱部位扩散,可靠性低,导致浆液离散性大,且难以凝固,易发生离析现象,降低管桩承载力,造成工程隐患,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注浆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通过在注浆管底端设置薄膜袋,在注浆过程中,浆液随着进入薄膜袋中,薄膜袋体积越来越大,并对周围的土体进行挤压,继续注浆至薄膜袋破裂之后,浆液与周围土体凝固为一体,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提高管桩承载力,有效增强了注浆管底端与周围土体的结合强度,设置保护罩,防止薄膜袋受到外力损坏,对薄膜袋进行有效的保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过管桩的内孔伸入至所述管桩下方的注浆管和固定在所述注浆管的底端并与所述注浆管连通的薄膜袋,所述管桩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保护罩,所述薄膜袋位于所述保护罩的内部,所述管桩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注浆管的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开有固定孔。上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为圆锥形保护罩,所述圆锥形保护罩由多个可拆卸的瓣片组成。上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瓣片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瓣片与所述管桩底端连接的圆弧段对应的圆心角为120°。上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为圆柱形保护罩,所述圆柱形保护罩竖直布设,所述圆柱形保护罩的下端可拆卸设置有圆形底板。上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圆形孔,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固定盘的中心。上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为法兰盘,注浆管与所述固定孔之间设置有法兰接口。上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接口为圆柱形接口,所述圆柱形接口的内孔直径与所述注浆管的外径相等。上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袋通过箍丝绑扎在所述注浆管的底端。上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袋为聚乙烯塑料薄膜袋。上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的上端与注浆机相连。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薄膜袋,在注浆过程中,浆液随着进入薄膜袋中,薄膜袋体积越来越大,并对周围的土体进行挤压,继续注浆至薄膜袋破裂之后,浆液与周围土体凝固为一体,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提高摩擦桩承载力,有效增强了注浆管底端与周围土体的结合强度。2、本技术通过设置保护罩,防止薄膜袋受到外力损坏,对薄膜袋进行有效的保护。3、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盘,将注浆管的位置通过固定孔固定,使注浆管的注浆位置固定,避免了注浆管移动引起的薄膜袋注浆变形,而难以达到原有的加固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在注浆管底端设置薄膜袋,在注浆过程中,浆液随着进入薄膜袋中,薄膜袋体积越来越大,并对周围的土体进行挤压,继续注浆至薄膜袋破裂之后,浆液与周围土体凝固为一体,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提高管桩承载力,有效增强了注浆管底端与周围土体的结合强度,设置保护罩,防止薄膜袋受到外力损坏,对薄膜袋进行有效的保护。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注浆管;2—保护罩;2-1—瓣片;3—薄膜袋;4—固定盘;5—法兰接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穿过管桩的内孔伸入至所述管桩下方的注浆管1和固定在所述注浆管1的底端并与所述注浆管1连通的薄膜袋3,所述管桩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保护罩2,所述薄膜袋3位于所述保护罩2的内部,所述管桩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注浆管1的固定盘4,所述固定盘4上开有固定孔。所述薄膜袋3固定在所述注浆管1的下端,随着注浆量的增加,所述薄膜袋3会被浆液撑大,体积逐渐变大,对周围土体进行挤压,当所述薄膜袋3撑到最大时,此时所述薄膜袋3周围土体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坚固的缓冲层,此时继续加压注浆,所述薄膜袋3会开裂,所述薄膜袋3中的部分浆液流出,从所述缓冲层的薄弱部位渗入,将所述缓冲层与所述薄膜袋3内的注浆块有效结合在一起,对所述管桩形成有效的加固和支撑,所述薄膜袋3为封闭结构,设置有一个浆液入口,该浆液入口固定在所述注浆管1的端部,并与所述注浆管1连通,所述管桩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保护罩2,所述薄膜袋3位于所述保护罩2的内部,由于所述薄膜袋3易变形,而且由于所述薄膜袋3最后会发生破裂,所以薄膜袋3的强度也不宜过高,因此薄膜袋3在制造、运输、组装和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损坏,所以在薄膜袋3外设置有保护罩2,该保护罩2固定在所述管桩的端部,由于一般管桩的内孔比注浆管1直径大得多,为了防止注浆管1在所述管桩内孔中发生移位或者错位,因此在所述管桩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盘4,所述固定盘4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将所述注浆管1固定在正确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2为圆锥形保护罩,所述圆锥形保护罩由多个可拆卸的瓣片2-1组成,多个所述瓣片2-1均安装在所述管桩的底端。所述保护罩2为圆锥形保护罩,所述圆锥形保护罩由多个瓣片2-1组成,正常状态下多个所述瓣片2-1合拢构成一个圆锥形保护罩,随着注浆量的增加,所述薄膜袋3体积会增大,位于所述圆锥形保护罩内的薄膜袋3体积逐渐增大,然后将多个所述瓣片2-1挤压分散并张开,使所述圆锥形保护罩打开,所述薄膜袋3得以继续注浆并增大体积。本实施例中,所述瓣片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瓣片2-1的尺寸均相等且形状均相同。所述瓣片2-1为三个,三个所述瓣片2-1的尺寸相等且形状均相同,可以使所述保护罩2对薄膜袋3的阻力均匀,也使得保护罩2更容易打开,降低保护罩2对薄膜袋3的阻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为圆形孔,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固定盘4的中心。由于所述注浆管1为圆柱形管,所以所述固定孔为圆形孔,由于所述薄膜袋3需要对所述管桩形成支撑和加固,因此在注浆时,尽量使所述薄膜袋3在所述管桩下方形成注浆块,对所述管桩形成有效支撑,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盘4的中心位置,可以使所述薄膜袋3向四周均匀扩张,防止由于扩张不均匀导致对管桩的支撑力不平衡。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盘4为法兰盘,注浆管(1)与所述固定孔之间设置有法兰接口5。所述注浆管1与所述法兰接口5可以有效增加所述注浆管1与所述保护罩2的安装连接强度,所述法兰接口5也是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零部件,易于获得,经济性高。本实施例中,所述述法兰接口5为圆柱形接口,所述圆柱形接口的内孔直径与所述注浆管1的外径相等。由于所述固定孔为圆形,因此所述法兰接口5为圆柱形接口,在安装时,所述注浆管1与所述法兰接口5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过盈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过管桩的内孔伸入至所述管桩下方的注浆管(1)和固定在所述注浆管(1)的底端并与所述注浆管(1)连通的薄膜袋(3),所述管桩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保护罩(2),所述薄膜袋(3)位于所述保护罩(2)的内部,所述管桩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注浆管(1)的固定盘(4),所述固定盘(4)上开有固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过管桩的内孔伸入至所述管桩下方的注浆管(1)和固定在所述注浆管(1)的底端并与所述注浆管(1)连通的薄膜袋(3),所述管桩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保护罩(2),所述薄膜袋(3)位于所述保护罩(2)的内部,所述管桩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注浆管(1)的固定盘(4),所述固定盘(4)上开有固定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2)为圆锥形保护罩,所述圆锥形保护罩由多个可拆卸的瓣片(2-1)组成。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瓣片(2-1)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瓣片(2-1)与所述管桩底端连接的圆弧段对应的圆心角为120°。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后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2)为圆柱形保护罩,所述圆柱形保护罩竖直布设,所述圆柱形保护罩的下端可拆卸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军孙乐郭玲李昊易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心学交通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