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1179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4: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在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在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各包含至少一反曲点;满足AG45<0.3;AG56<0.3;SAG42‑SAG41>0.3。本申请采用合理的面型结构及透镜间的间隔分配,在具有大视场角时能有效压制系统的总长,具备较大光圈,使得成像时具有更多进光量,提升成像的画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近来科技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轻便型电子装置得到了迅速的普及。电子装置的普及使得其所包含的光学成像镜头、传感器等模块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成像模块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现在高度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行车记录仪、运动相机等。在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对移动电子设备终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追求更加便捷高效以及优质的移动体验,这就要求移动终端更加轻薄化、便携化。在一些特定场景中还要求具有较大的视场角,如前置自拍、游戏机、全景相机等,大广角能够使拍摄到的场景更加的宽广。在此带动下,市场对小型轻薄化同时又具备大视场角的摄像模组的需求急剧的增加,特别是在手机、车载镜头等领域的应用上。传统的轻薄型广角光学成像镜头多采用四片式、五片式透镜结构,但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规格移动终端盛行的时代,人们追求更高画质的像质量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的四片式、五片式透镜结构在屈折力分配、像差像散矫正、敏感度分配等方面具有局限性,无法进一步满足更高规格的成像需求。现主流的进一步发展的六片式广角成像光学镜头组,但透镜数量的增加使得镜头的总长也随之增加,无法有效压制镜头组总长度。例如美国专利号US20150177484A1的专利所示,其F.no光圈值虽然达到了2.0,保证了系统具有较大的进光量,但其总长却无法有效压制,达到了10mm,再者,其视场角最大仅100°,在性能上无法满足现代移动电子设备对大视场的需求;又如美国专利公告号为US9488806的专利,其视场角HOV虽然达到了120°以上的大视场,但是该系统的总长度远超过了10mm,无法满足小型化的需求,且其使用了玻璃材料,在成型方面要求较高,不利于大规模的量产。因此,该领域中急需一种广角光学成像透镜组,在小型轻薄化的同时还能保证以较大视场成像,满足一些特定场景的广角成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可以采用合理的面型结构及透镜间的间隔分配,在具有大视场角时能有效压制系统的总长,且具备较大光圈。其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在离轴处包含有至少一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在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各包含至少一反曲点;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AG45&lt;0.3;AG56&lt;0.3;SAG42-SAG41&gt;0.3;其中,AG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AG56为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SAG42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2&lt;TTL/f&lt;3.2;其中,TTL为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的总长;f为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0.3&lt;f26/f&lt;1.5;其中,f26为所述第二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2&lt;CT2/CT3&lt;3.2;其中,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2.5&lt;∑CT/∑AG&lt;4.5;其中,∑CT为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总和;∑AG为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总和。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5&lt;∑CT26/∑AG26&lt;10;其中,∑CT26为所述第二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和;∑AG26为所述第二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总和。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1.8&lt;CT4/ET4&lt;3;其中,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1.5&lt;f2/CT2&lt;3;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R9&lt;0,R10&lt;0;(R9+R10)/(R9-R10)&lt;0;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1.50&lt;tan(HFOV);其中,HFOV为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2.0&lt;tan(HFOV);其中,HFOV为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中,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f1/f6|&lt;3;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在离轴处包含有至少一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在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各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AG45&lt;0.3;AG56&lt;0.3;SAG42-SAG41&gt;0.3;其中,AG45为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AG56为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SAG42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41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在离轴处包含有至少一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在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各包含至少一反曲点;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AG45<0.3;AG56<0.3;SAG42‑SAG41>0.3;其中,AG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AG56为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SAG42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在离轴处包含有至少一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在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各包含至少一反曲点;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AG45&lt;0.3;AG56&lt;0.3;SAG42-SAG41&gt;0.3;其中,AG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AG56为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SAG42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2&lt;TTL/f&lt;3.2;其中,TTL为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的总长;f为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0.3&lt;f26/f&lt;1.5;其中,f26为所述第二透镜到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2&lt;CT2/CT3&lt;3.2;其中,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视角光学成像透镜系统满足:2.5&lt;∑CT/∑AG&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肖怡李光云王义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