钍放射性异常的圈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117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钍异常圈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圈定钍异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工作区范围选择1:2000~1:5万比例尺,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地质、遥感、航磁、航放、典型矿床及工作程度的数据库;步骤S2:开始前,对所用的地面伽玛能谱仪进行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和一致性检查;步骤S3:野外地质考察,实测一条伽玛能谱‑地质主干剖面,剖面位置应选在基岩露头好,地层、岩性、构造出露齐全,穿过航放异常的高点;步骤S4:对工作区开展地面伽玛能谱面积测量;步骤S5:统计并计算工作区内主要岩性的Th、U和K含量背景值(X)和标准偏差(S);步骤S6:测量点检查;步骤S7:据异常性质划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钍放射性异常的圈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钍异常圈定
,具体涉及一种钍放射性异常的圈定方法。
技术介绍
钍作为铀的替代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一直被作为一种潜在的核能源。钍在全球的储量是铀的3~4倍,然而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对钍资源的勘查开发基本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钍异常进行准确地圈定对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可能存在多种放射性异常的相互叠加,如铀异常、钍异常及钾异常等。为了有效地圈定钍异常,需要将叠加的放射性异常区分和识别出来。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符合测区实际地质情况且能够有效、准确圈定钍异常范围的方法,从而对钍资源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圈定钍异常的方法,为钍矿床勘查提供思路,指导具体的找矿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钍放射性异常的圈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工作区范围选择1:2000~1:5万比例尺,将搜集的各类资料数字化并投影变换,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地质、遥感、航磁、航放、典型矿床及工作程度的数据库;步骤S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钍放射性异常的圈定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钍放射性异常的圈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工作区范围选择1:2000~1:5万比例尺,将搜集的各类资料数字化并投影变换,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地质、遥感、航磁、航放、典型矿床及工作程度的数据库;步骤S2:开始前,对所用的地面伽玛能谱仪进行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和一致性检查;短期稳定性检查为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即开工前每台能谱仪对同一基点,连续测量30个以上数据,每个测量时间为1分钟,其相对误差应在±5%之内;长期稳定性检查是每天对仪器出工前和收工后分别在固定基准点上分别测3组数据,取平均值与开工前的3组数据平均值比较,当eTh≤25×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钍放射性异常的圈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工作区范围选择1:2000~1:5万比例尺,将搜集的各类资料数字化并投影变换,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地质、遥感、航磁、航放、典型矿床及工作程度的数据库;步骤S2:开始前,对所用的地面伽玛能谱仪进行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和一致性检查;短期稳定性检查为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即开工前每台能谱仪对同一基点,连续测量30个以上数据,每个测量时间为1分钟,其相对误差应在±5%之内;长期稳定性检查是每天对仪器出工前和收工后分别在固定基准点上分别测3组数据,取平均值与开工前的3组数据平均值比较,当eTh≤25×10-6时,允许误差为±1.5×10-6;当eTh>25×10-6时,允许误差为±5%;一致性检查是对每台能谱仪在同一基准点上测量30个以上数据,每个测量时间为1分钟,相互进行一致性检查,eTh绝对误差平均值小于2.0×10-6。步骤S3:野外地质考察,实测一条伽玛能谱-地质主干剖面,剖面位置应选在基岩露头好,地层、岩性、构造出露齐全,穿过航放异常的高点;剖面比例尺的选择要与步骤S4能谱面积测量的比例尺相对应;步骤S4:对工作区开展地面伽玛能谱面积测量,在区调阶段,比例尺为1:50000,网度为500m×100m(线距×点距);在普查阶段,比例尺为1:10000,网度为100m×50m;在详查阶段,比例尺为1:2000,网度为20m×10m;在测得具有钍异常的位置可进行适当的加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勇范洪海赵敬洋孟艳宁钟军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