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送和压实幅面棉卷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78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和压实幅面棉卷的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前后依次布置的轧光辊(K1、K2、K3)以及一个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皮带(10)分别驱动一个配属于轧光辊(K1、K2、K3)的皮带轮(R1、R2、R3),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皮带轮(R1、R2、R3)和配属的轧光辊(K1、K2、K3)之间都布置了一个挠性驱动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输送和压实幅面棉卷的装置本案是“用于输送和压实幅面棉卷的装置”、申请日为2013年11月2日,申请号为2013800642878的专利技术专利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和压实幅面棉卷的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前后依次布置的轧光辊。
技术介绍
通常在自动卷绕机中制造棉卷筒卷,其中,棉卷被卷绕到至少两个轧光机之间的空套筒上。按照公知的现有技术,轧光机经由单侧的正齿轮被驱动,其中,轧光机在线性导轨中或者作为代替经由板簧摆被引导和被支承。由于轧光机之间的间距可变,特别是在穿入新的棉卷头时,所以存在齿轮不能完全地相互啮合的可能性。这导致传动装置产生不希望的噪音负担并且增加磨损。由DE10323130A1中示出了一个自动卷绕机,其中,筒卷在循环带中制成。为此,空的套筒被循环带缠绕至少270°,并且在套筒和循环带之间导入棉卷。所述循环带通过轧光辊被引导,轧光辊经由引导元件支承在机架上。为了进行驱动,轧光辊在端侧区域内具有皮带轮,皮带轮与环绕的带齿皮带共同起作用。在这种单侧的皮带驱动中,除了轧光力之外还增加了因为皮带力引起的单侧分力。这可能导致棉卷筒卷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实现一种价格合算并且工作可靠的、用于制造棉卷筒卷的装置,利用它制造均匀的棉卷筒卷。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教导得以解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利的构造特征通过从属权利要求得以表征。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技术指导,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前后依次布置的轧光辊以及一个驱动件,该驱动件通过皮带分别驱动一个配属于轧光辊的皮带轮。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是,在每个皮带轮和配属的轧光辊之间布置了一个挠性驱动元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因为共享的直接皮带驱动,没有不希望出现的分力作用到轧光辊上,这对幅面棉卷的质量起正面的作用。在轧光辊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化时,驱动件利用皮带轮仍然位置固定地保持固定在壳体上。通过挠性驱动元件提供了这种补偿。此外,避免了因为相互对应的驱动元件产生过高的噪音负担和随之出现的磨损。在一种作为代替的实施方式中,在两个皮带轮和配属的轧光辊之间布置了一个挠性驱动元件。在这里,为两个轧光辊配置一个挠性驱动元件可能就足够了。第三轧光辊是直接由皮带驱动的,上述皮带与驱动件相连,也就是说没有中间的挠性驱动元件。皮带可以通过导轮如此地被引导,使得没有不希望的力作用到这个轧光辊上。因为所述两个其他的轧光辊是利用接在中间的分开的挠性驱动元件驱动的,所以尽管如此,所有三个轧光辊都能够调节相互之间的间距,而对驱动没有影响。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挠性驱动元件,可被考虑的是皮带,链条,万向节轴和挠性接头。在一种有利的构造方案中,所述挠性驱动元件构造成皮带驱动。借此使得轧光辊能够调节相互之间的距离,而对驱动功率没有值得一提的影响。皮带驱动包括皮带、布置在轧光辊上的皮带轮、以及与轧光辊上的皮带轮抗扭地连接的皮带轮。出于空间原因,可能有利的是,用于轧光机的环绕的皮带布置在所述装置的操作侧上,并且驱动件布置在所述装置的驱动侧上。从而能够实现非常紧凑的轧光机。通过又经由皮带与驱动件相连的转轴完成驱动件的驱动功率从驱动侧到操作侧的传递。从而实现驱动侧从操作侧上的脱钩,在此避免不希望的噪音和振荡。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挠性驱动元件可以构造成万向节轴。这样构造的优点是,能够平衡大的轴偏差或角偏差,而对驱动功率没有值得一提的影响。将挠性驱动元件构造成平行曲柄联轴器提供的优点是,在小的构造空间上可以将皮带轮与驱动件相连。这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平衡轴偏差或角偏差。下面借助两个可能的、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更详尽地阐述本专利技术。图中示出:附图说明图1:轧光机的驱动侧透视图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图2:图1的轧光机的操作侧的透视图;图3:第一实施方案的轧光机的操作侧的侧视图;图4:轧光机的第二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三个轧光辊K1、K2、K3,它们在幅面棉卷的运行方向上布置在未示出的卷绕轧光机前方,任务是压实或者说压缩幅面棉卷。轧光辊K1-K3基本上前后依次地成排布置,并且分别具有一个抽吸件A1、A2、A3,利用它们吸走松开的纤维和污物。轧光辊K1-K3和配属的抽吸件A1-A3之间的间距或间隙能够分别通过一个张紧装置S1-S3设置,由此可以让幅面棉卷的穿引更加轻松。根据产出的棉卷质量,有利的是,让轧光辊K1-K3构造成能够调节相互之间的距离。当然,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在轧光机中布置三个以上的轧光辊。幅面棉卷从下面在轧光辊K2和K3之间被导入轧光机1。在幅面棉卷以180°缠绕了轧光辊K2以后,它在轧光辊K1下方被导入卷绕机中。在驱动侧2上,未示出的马达经由驱动小齿轮5驱动皮带4。皮带4可以构造成平皮带或齿形带,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齿形带。转向小齿轮6负责皮带4在驱动小齿轮5上必要的缠绕,并且带有张紧装置7a的张紧小齿轮7负责对皮带4必要的张紧。皮带4又驱动布置在转轴9上的皮带轮8。转轴9将驱动侧2的皮带轮8的转矩传输到操作侧3的第二皮带轮11上。根据图2和3,皮带轮11又驱动另一个构造成平皮带的皮带10。皮带10至少部分地缠绕三个皮带轮R1、R2和R3,这些皮带轮配属于相应的轧光辊K1-K3。皮带轮R2-R3在此不与轧光辊K2-K3相连,而是与轧光辊分开,支承并固定在机架13上。只有皮带轮R1在本实施例中抗扭地固定在轧光辊K1的轴上。但是它也可以和皮带轮R2和R3一样布置在轧光机1的机架13。皮带10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转向辊12转向,这些转向辊同样也布置在机架13上,并且利用这些转向辊在皮带轮R1-R3上制造必要的缠绕角。为了让轧光辊不经历不希望的、引起的分力,分别有一个分开的挠性驱动元件将驱动力从皮带10传输到轧光辊K2和K3上。分开的挠性驱动元件按照图1至3构造成皮带驱动,其中,轧光辊K2和K3分别具有一个布置在操作侧3上的皮带轮14b、14c,它们经由一个分开的皮带16b、16c与一个皮带轮15b、15c相连,所述皮带轮抗扭地布置在皮带轮R2和R3上。所述挠性驱动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也包括一个皮带16b、16c、布置在轧光辊上的皮带轮14b、14c、以及与皮带轮R2和R3抗扭地连接的皮带轮15b、15c。于是,在本实施例中,皮带10仅仅直接地驱动轧光辊K1。皮带10的转矩经由皮带16b和皮带轮14b和15b传递到轧光辊K2上。轧光辊K3同样也是如此,其中,转矩经由皮带16c利用皮带轮14c和15c被皮带10传递。尽管最终皮带10提供了轧光辊K1-K3的共同的驱动功率,但是由于轧光辊K2-K3上中间连接的分开的挠性驱动元件,没有不希望的合力通过驱动力作用于幅面棉卷。分开的挠性驱动元件在此使得引起的合力能够有目标地确定在轧光辊K2-K3上。当然也有可能的是,为轧光辊K1配置一个分开的挠性驱动元件,它按照和在轧光辊K2-K3中一样的原理工作。在按照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驱动侧2上完成轧光辊K1至K3的驱动,其中,皮带10通过皮带轮19由驱动件18驱动。皮带10又驱动皮带轮R1至R3,这些皮带轮分别配属于轧光辊K1至K3。皮带10可以构造成平皮带或齿形带,于是同时在皮带轮R1、R2、R3和19上方运转。作为皮带的代替,当然也可以使用驱动链。为了不会因为驱动功率产生不希望的分力,并且为了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输送和压实幅面棉卷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用于输送和压实幅面棉卷的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前后依次布置的轧光辊(K1、K2、K3),其特征在于,每个轧光辊(K1、K2、K3)由一个自己的驱动件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9 DE 102012112604.61.用于输送和压实幅面棉卷的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前后依次布置的轧光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得克·美尔伯哈·维尔姆斯
申请(专利权)人:特吕茨施勒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