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045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第二连接固定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底部支撑杆、连接块和固定杆,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固定块和第二连接固定块,所述第二连接固定块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架,且第二连接架穿插在第一连接架的内部,所述底部支撑杆设置在下横杆的内侧,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开口,且开口的内部穿插有卡块和第二连接杆,所述固定杆包括凹槽,且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该便于固定的车顶架,使用者可根据汽车顶端的横杆选择第一连接固定块或第二连接固定块底端的固定架和固定杆来固定该装置,这样可使该装置的使用范围广。

A kind of roof frame which is easy to install and disassemb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of frame which is easy to install and disassemble, including the upper bar, the lower bar, the second connection fixed block, the first baffle, the second baffle, the bottom support rod, the connecting block and the fixed rod. The inner side of the upper bar and the lower ba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fixed block and a second connection fixed block,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is connected.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xed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slots, and the outside of the first baffle and the second baffle is fix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on fram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frame is inserted inside the first connection frame, and the bottom support rod is arranged on the inside of the lower bar. The connection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the inside of the opening is interspersed with a block and second connections. The fixing rod comprises a groov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x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base. The user can select a fixed block or a fixed frame and a fixed ro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fixed block to fix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cross bar of the car at the top of the car, so that the device can be used wid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相关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行业的兴起,汽车的内外部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比如现在人们汽车上使用的车顶架在随着人们的需求在不断的改进。在现有的技术中,大部分汽车用车顶架在固定时需要专业人员借助一些工具进行固定,导致在安装固定时很麻烦,此外,现有的技术不具备遮挡装置,导致有些物件在固定时会滑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大部分汽车用车顶架在固定时需要专业人员借助一些工具进行固定,导致在安装固定时很麻烦,此外,现有的技术不具备遮挡装置,导致有些物件在固定时会滑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第二连接固定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底部支撑杆、连接块和固定杆,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固定块和第二连接固定块,且第一连接固定块和第二连接固定块均包括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固定块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架,且第二连接架穿插在第一连接架的内部,所述底部支撑杆设置在下横杆的内侧,且下横杆通过第一连接杆与固定架之间设置为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开口,且开口的内部穿插有卡块和第二连接杆,所述固定杆包括凹槽,且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第一连接固定块和第二连接固定块分别设置在上横杆和下横杆的左右侧和前后侧,所述滑槽的内部穿插固定有第一连接架,且第一连接架的形状设置为“凹”字型,同时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之间构成旋转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设置为活动结构,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高度大于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的间距,所述固定架和下横杆与固定杆和下横杆之间分别设置为活动结构和固定结构,且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杆的内侧,所述连接块的形状设置为圆环形,且连接块和凹槽之间为对应设置,同时连接块的直径小于凹槽的槽内直径。优选的,所述卡块和第二连接杆之间构成“十”字型,且卡块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为活动结构,同时卡块的前侧表面积小于开口的开口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固定的车顶架,使用者可根据汽车顶端的横杆选择第一连接固定块或第二连接固定块底端的固定架和固定杆来固定该装置,这样可使该装置的使用范围广,此外,在固定该装置时,使用者通过旋转固定架,将汽车顶端的横杆插在固定架和凹槽的内侧进行固定,这样不需找专业人员采用工具进行安装,最后,在该装置的内侧底端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使用者可通过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旋转为垂直方向来遮挡物件,从而可防止物件外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连接固定块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横杆,2、下横杆,3、第一连接固定块,4、第二连接固定块,5、固定孔,6、滑槽,7、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第一连接架,10、第二连接架,11、底部支撑杆,12、第一连接杆,13、固定架,14、连接块,15、开口,16、固定杆,17、卡块,18、第二连接杆,19、底座,2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包括上横杆1、下横杆2、第一连接固定块3、第二连接固定块4、固定孔5、滑槽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第一连接架9、第二连接架10、底部支撑杆11、第一连接杆12、固定架13、连接块14、开口15、固定杆16、卡块17、第二连接杆18、底座19和凹槽20,上横杆1和下横杆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固定块3和第二连接固定块4,且第一连接固定块3和第二连接固定块4均包括固定孔5,第一连接固定块3和第二连接固定块4分别设置在上横杆1和下横杆2的左右侧和前后侧,这样设置使用者可根据汽车顶上横杆的设置方向来固定该装置,第二连接固定块4的内侧设置有滑槽6,滑槽6的内部穿插固定有第一连接架9,且第一连接架9的形状设置为“凹”字型,同时第一连接架9和第二连接架10之间构成旋转结构,这样设置便于使用者将穿插在滑槽6内的第一连接架9进行上下移动,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架10,且第二连接架10穿插在第一连接架9的内部,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均设置为活动结构,且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的高度大于上横杆1和下横杆2之间的间距,这样设置可通过旋转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来遮挡存放的物件,底部支撑杆11设置在下横杆2的内侧,且下横杆2通过第一连接杆12与固定架13之间设置为活动连接,固定架13和下横杆2与固定杆16和下横杆2之间分别设置为活动结构和固定结构,且固定架13设置在固定杆16的内侧,这样设置可利用固定杆16底端的底座19来支撑该装置,防止物件和车顶碰划,连接块14上设置有开口15,且开口15的内部穿插有卡块17和第二连接杆18,连接块14的形状设置为圆环形,且连接块14和凹槽20之间为对应设置,同时连接块14的直径小于凹槽20的槽内直径,这样设置在固定汽车顶端的横杆时,可将连接块14插入凹槽20的内部进行固定,使其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卡块17和第二连接杆18之间构成“十”字型,且卡块17和第二连接杆18之间设置为活动结构,同时卡块17的前侧表面积小于开口15的开口面积,这样设置使用者通过旋转卡块17使其与开口15成垂直状态可对固定架13和固定杆16进行固定,固定杆16包括凹槽20,且固定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9。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固定的车顶架时,先对该便于固定的车顶架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使用者根据汽车顶上横杆是横向平行或是纵向平行来选择使用第一连接固定块3或第二连接固定块4底端的固定架13和固定杆16来固定该装置,在固定第一连接固定块3或第二连接固定块4时,将固定架13和连接块14往外旋转,将汽车上的横杆穿插在固定架13和凹槽20的内侧,然后再将固定架13和连接块14往凹槽20的方向旋转,使固定杆16上的卡块17和第二连接杆18插入开口15的内部,使用者旋转卡块17使其与开口15相互垂直,从而将该装置固定在汽车顶上的横杆上,此外,当使用者在车顶架放置易滑落的物件时,可将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往上拉动,在移动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时,第一连接架9在滑槽6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在第一连接架9和第二连接架10的作用下使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进行旋转,且使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外侧的下横杆2相贴合,这样使用者可将物件放置在底部支撑杆11上进行捆绑,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做物件侧面的底端遮挡作用,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包括上横杆(1)、下横杆(2)、第二连接固定块(4)、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底部支撑杆(11)、连接块(14)和固定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1)和下横杆(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固定块(3)和第二连接固定块(4),且第一连接固定块(3)和第二连接固定块(4)均包括固定孔(5),所述第二连接固定块(4)的内侧设置有滑槽(6),所述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架(10),且第二连接架(10)穿插在第一连接架(9)的内部,所述底部支撑杆(11)设置在下横杆(2)的内侧,且下横杆(2)通过第一连接杆(12)与固定架(13)之间设置为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14)上设置有开口(15),且开口(15)的内部穿插有卡块(17)和第二连接杆(18),所述固定杆(16)包括凹槽(20),且固定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9),所述第一连接固定块(3)和第二连接固定块(4)分别设置在上横杆(1)和下横杆(2)的左右侧和前后侧,所述滑槽(6)的内部穿插固定有第一连接架(9),且第一连接架(9)的形状设置为“凹”字型,同时第一连接架(9)和第二连接架(10)之间构成旋转结构,所述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均设置为活动结构,且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的高度大于上横杆(1)和下横杆(2)之间的间距,所述固定架(13)和下横杆(2)与固定杆(16)和下横杆(2)之间分别设置为活动结构和固定结构,且固定架(13)设置在固定杆(16)的内侧,所述连接块(14)的形状设置为圆环形,且连接块(14)和凹槽(20)之间为对应设置,同时连接块(14)的直径小于凹槽(20)的槽内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车顶架,包括上横杆(1)、下横杆(2)、第二连接固定块(4)、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底部支撑杆(11)、连接块(14)和固定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1)和下横杆(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固定块(3)和第二连接固定块(4),且第一连接固定块(3)和第二连接固定块(4)均包括固定孔(5),所述第二连接固定块(4)的内侧设置有滑槽(6),所述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架(10),且第二连接架(10)穿插在第一连接架(9)的内部,所述底部支撑杆(11)设置在下横杆(2)的内侧,且下横杆(2)通过第一连接杆(12)与固定架(13)之间设置为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14)上设置有开口(15),且开口(15)的内部穿插有卡块(17)和第二连接杆(18),所述固定杆(16)包括凹槽(20),且固定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9),所述第一连接固定块(3)和第二连接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忠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宏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