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350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0:15
一种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包括负压装置和收集装置,收集装置设置在负压装置的一端,以盛放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本方案通过负压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的方式来收集撒落的钢丸,且在收集装置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通过负压装置对设置在收集装置负压装置右端的进料管产生吸力,以将撒落在地面的钢丸吸入至收集装置内收集,且收集装置包括移动架、盛料筒和转运装置,盛料筒设置在移动架上方以盛装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转运装置设置在盛料筒下方,以将盛料筒内的钢丸转运出利用。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容量小同时不便于搬运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钢丸收集效率。

Steel ball collecting device for shot blasting

A steel ball collection device for a piece of shot blasting, involving a cast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a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and a collection device. A collection device is set at one end of a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to hold a steel ball in a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This scheme collects a dropping steel ball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and a collection device, and is on the right of the collection device. An inlet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end, and the suction pipe is produced by the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on the feeding tube set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of the collection device to collect the ball that is scattered on the ground to the collection device, and the collection device includes a movable frame, a feeding tube and a transport device, and the filling barrel is set on the movable frame to be inhale with a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above the movable frame. The steel bal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aterial container to transport the steel balls in the material barrel. The utility model eliminat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apacity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small and is not convenient to transport at the same time,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steel ba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抛丸是一种机械方面的表面处理工艺,类似的工艺还有喷砂和喷丸。无论是哪种方式表面处理工艺,总会发生钢丸外漏现象,尤其是在防护不好的情况下,会外漏大量钢丸;另外,由于工件复杂,其内腔、管道也会堆积钢丸,清理起来非常麻烦与困难,目前使用的收集钢丸的装置,存在收料桶较小容易盛满,且每次回收一桶后就需要将钢丸倒进抛丸室内,然后再次收集,需要频繁停机卸料,而导致工作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连续收集钢丸同时搬运方便的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一种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包括负压装置和收集装置,收集装置设置在负压装置的一端,以盛放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在收集装置的左端设置有连接管,以通过连接管与负压装置连通,在收集装置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以通过进料管将撒落的钢丸输送至收集装置,且进料管与设置在收集装置左端的连接管正对,以通过负压装置在进料管内部形成负压,进而通过进料管内部的负压将撒落在地面的钢丸吸入至收集装置内收集,收集装置包括移动架、盛料筒和转运装置,盛料筒设置在移动架上方以盛装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转运装置设置在盛料筒下方,以将盛料筒内落下的钢丸转运出利用。优选的,所述负压装置包括风机、负压管、过滤筒、装料筒和转运小车,风机设置在转运小车上方,以对整个收集装置提供负压,过滤筒和装料筒设置在风机右侧,且过滤筒设置在装料筒上方,风机与过滤筒通过负压管连通,以通过风机的吸力将钢丸中的碎屑杂质及灰尘吸入至过滤筒内,进而通过过滤筒内的滤网落入至过滤筒下方的装料筒内转运出,在装料筒的下端设置有滚轮,以便于搬运装料筒。优选的,所述盛料筒包括盛料筒上部和盛料筒下部,盛料筒上部为空心方体形,盛料筒下部为棱锥形,在棱锥形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以将盛料筒内盛装的钢丸导入至转运装置中,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运箱、把手及滚轮,转运箱设置在盛料筒下方,以盛装盛料筒落下的钢丸,把手设置转运箱的两侧箱壁上,以便于搬运转运箱,滚轮设置在转运箱的底部,以便于推运转运箱。优选的,在收集装置的盛料筒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封堵装置,以控制盛料筒的下料,封堵装置包括挡板和承重装置,在盛料筒出料口的右侧端设置有枢转轴,且挡板的右端与承重装置通过枢转轴转动连接,挡板在承重装置的牵引能够以枢转轴为中心下能够上下活动,进而实现出料口的打开和关闭,挡板的左端延伸至出料口的左侧端,以封堵出料口,承重装置包括牵引杆和承重座,牵引杆的一端与挡板枢转连接,牵引杆的另一端与承重座连接,以通过在承重座增加配重来牵引挡板上下活动,牵引杆为拐角形,以便于控制承重座配重的平衡性。优选的,出料口自盛料筒右侧向盛料筒左侧呈倾斜状,出料口的高度自盛料筒右侧向盛料筒左侧逐渐降低,以与所述挡板紧密配合。优选的,在挡板上板面设置有密封片,以在负压装置的负压作用下通过密封片对出料口起到密封作用,在挡板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栓,以通过螺栓将密封片固定在挡板上,且两螺栓距挡板中心的距离小于出料口的内径。优选的,所述密封片为软橡胶片。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包括负压装置和收集装置,收集装置设置在负压装置的一端,以盛放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本方案通过负压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的方式来收集撒落的钢丸,且在收集装置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通过负压装置对设置在收集装置负压装置右端的进料管产生吸力,以将撒落在地面的钢丸吸入至收集装置内收集,且收集装置包括移动架、盛料筒和转运装置,盛料筒设置在移动架上方以盛装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转运装置设置在盛料筒下方,以将盛料筒内的钢丸转运出利用。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容量小同时不便于搬运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钢丸收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收集装置出料口和封堵装置连接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10、负压装置20、风机21、负压管22、过滤筒23、装料筒24、转运小车25、收集装置30、移动架31、盛料筒32、盛料筒上部321、盛料筒下部322、出料口3221、枢转轴323、转运装置33、转运箱331、把手332、滚轮333、封堵装置34、挡板341、承重装置342、牵引杆3421、承重座3422、密封片343、螺栓344、连接管40、进料管5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10,包括负压装置20和收集装置30,收集装置30设置在负压装置20的一端,以盛放负压装置20吸入的钢丸,在收集装置30的左端设置有连接管40,以通过连接管40与负压装置20连通,在收集装置30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50,以通过进料管50将撒落的钢丸输送至收集装置30,且进料管50与设置在收集装置30左端的连接管40正对,以通过负压装置20在进料管50内部形成负压,进而通过进料管50内部的负压将撒落在地面的钢丸吸入至收集装置30内收集,收集装置30包括移动架31、盛料筒32和转运装置33,盛料筒32设置在移动架31上方以盛装负压装置20吸入的钢丸,转运装置33设置在盛料筒32下方,以将盛料筒32内落下的钢丸转运出利用;负压装置20设置在收集装置30的左端通过连接管40与收集装置30连通,收集装置30又与进料管50连通,进而通过负压装置20在进料管50内形成负压区以将地面撒落的钢丸吸入至收集装置30。进一步的,所述负压装置20包括风机21、负压管22、过滤筒23、装料筒24和转运小车25,风机21设置在转运小车25上方,以对整个收集装置30提供负压,过滤筒23和装料筒24设置在风机21右侧,且过滤筒23设置在装料筒24上方,风机21与过滤筒23通过负压管22连通,以通过风机21的吸力将钢丸中的碎屑杂质及灰尘吸入至过滤筒23内,进而通过过滤筒23内的滤网落入至过滤筒23下方的装料筒24内转运出,在装料筒24的下端设置有滚轮,以便于搬运装料筒24。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装置30的盛料筒32包括盛料筒上部321和盛料筒下部322,盛料筒上部321为空心方体形,盛料筒下部322为棱锥形,在棱锥形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3221,以将盛料筒32内盛装的钢丸导入至转运装置33中,所述收集装置30的转运装置33包括转运箱331、把手332及滚轮333,转运箱331设置在盛料筒32下方,以盛装盛料筒32落下的钢丸,把手332设置转运箱331的两侧箱壁上,以便于搬运转运箱331,滚轮333设置在转运箱331的底部,以便于推运转运箱331。同时参见图2、图3,进一步的,在收集装置30的盛料筒32的出料口3221处设置有封堵装置34,以控制盛料筒32的下料,封堵装置34包括挡板341和承重装置342,在盛料筒32出料口3221的右侧端设置有枢转轴323,且挡板341的右端与承重装置342通过枢转轴323转动连接,挡板341在承重装置342的牵引能够以枢转轴323为中心能够上下活动,进而实现出料口3221的打开和关闭,挡板341的左端延伸至出料口3221的左侧端,以封堵出料口3221,承重装置342包括牵引杆3421和承重座3422,牵引杆3421的一端与挡板341枢转连接,牵引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装置和收集装置,收集装置设置在负压装置的一端,以盛放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在收集装置的左端设置有连接管,以通过连接管与负压装置连通,在收集装置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以通过进料管将撒落的钢丸输送至收集装置,且进料管与设置在收集装置左端的连接管正对,以通过负压装置在进料管内部形成负压,进而通过进料管内部的负压将撒落在地面的钢丸吸入至收集装置内收集,收集装置包括移动架、盛料筒和转运装置,盛料筒设置在移动架上方以盛装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转运装置设置在盛料筒下方,以将盛料筒内落下的钢丸转运出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装置和收集装置,收集装置设置在负压装置的一端,以盛放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在收集装置的左端设置有连接管,以通过连接管与负压装置连通,在收集装置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以通过进料管将撒落的钢丸输送至收集装置,且进料管与设置在收集装置左端的连接管正对,以通过负压装置在进料管内部形成负压,进而通过进料管内部的负压将撒落在地面的钢丸吸入至收集装置内收集,收集装置包括移动架、盛料筒和转运装置,盛料筒设置在移动架上方以盛装负压装置吸入的钢丸,转运装置设置在盛料筒下方,以将盛料筒内落下的钢丸转运出利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装置包括风机、负压管、过滤筒、装料筒和转运小车,风机设置在转运小车上方,以对整个收集装置提供负压,过滤筒和装料筒设置在风机右侧,且过滤筒设置在装料筒上方,风机与过滤筒通过负压管连通,以通过风机的吸力将钢丸中的碎屑杂质及灰尘吸入至过滤筒内,进而通过过滤筒内的滤网落入至过滤筒下方的装料筒内转运出,在装料筒的下端设置有滚轮,以便于搬运装料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抛丸用钢丸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筒包括盛料筒上部和盛料筒下部,盛料筒上部为空心方体形,盛料筒下部为棱锥形,在棱锥形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以将盛料筒内盛装的钢丸导入至转运装置中,转运装置包括转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根常永慧
申请(专利权)人:共享铸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