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春霞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010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7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包括主体和手持杆,所述主体的内部顶部设置有观察机构,所述观察机构的顶部设置有补偿手轮,所述观察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光阑手轮,所述观察机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窥孔,所述窥孔的下方设置有读窗,所述主体的底部开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主体的内部还开有空腔,所述手持杆的顶部安装在旋转杆上,所述手持杆的顶部开设有内固定孔,所述空腔以及内固定孔内插有固定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手持杆可以旋转,方便携带,方便工作。

An ophthalmoscopy structure for internal medic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dical eye Fundoscope structure, including a body and a handheld rod. An observa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body. The top of the observation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compensating handwheel. The right side of the observation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diaphragm with a diaphragm.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observation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peephole and the peephole. The bottom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cavity at the bottom of the body, and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rod. The interior of the main body is also opened with a cavity, the top of the handheld rod is mounted on the rotating rod, and the top of the handheld rod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fixed hole, and the cavity is inserted with a fixed rod in the inner fixed hole; Compared with the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beneficial effects: the hand-held rod can be rotated, convenient to carry, and convenient for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属于内科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眼底镜是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在1851年专利技术的。在此之前,医生只能用放大镜检查眼睛。借助这种新器械,医生可以看清眼球后面视网膜上的血管以及视神经(在眼睛和大脑之间传送信息),这是人体中唯一不需要切开而能够看到血管和神经的地方,现有技术中,眼底镜结构单一,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包括主体和手持杆,所述主体的内部顶部设置有观察机构,所述观察机构的顶部设置有补偿手轮,所述观察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光阑手轮,所述观察机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窥孔,所述窥孔的下方设置有读窗,所述主体的底部开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主体的内部还开有空腔,所述手持杆的顶部安装在旋转杆上,所述手持杆的顶部开设有内固定孔,所述空腔以及内固定孔内插有固定杆。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杆安装在内腔的内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内固定孔贯穿手持杆的两侧表面开设。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横截面呈“T”字型,所述空腔的横截面呈“T”字型,所述固定杆与空腔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手持杆为一种旋转机构,所述手持杆的旋转角度为360°。进一步地,所述手持杆为一种伸缩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当需要运输或携带的时候,用户可对手持杆施力,使手持杆环绕着旋转杆旋转,直至旋转至主体的内腔内,从而携带,当需要使用的时候,用户可对手持杆施力,使手持杆环绕着旋转杆旋转,直至与主体的内腔垂直,然后将固定杆插入空腔以及内固定孔内,固定杆的顶部与空腔的顶部相配合,从而将固定杆卡在空腔以及内固定孔内,同时也将手持杆的位置固定,方便使用,设计巧妙,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的固定杆示意图;图中:1-主体、2-手持杆、11-窥孔、12-读窗、13-光阑手轮、14-补偿手轮、15-内腔、16-空腔、17-旋转杆、18-观察机构、21-内固定孔、22-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包括主体1和手持杆2,主体1的内部顶部设置有观察机构18,观察机构18的顶部设置有补偿手轮14,观察机构18的右侧设置有光阑手轮13,观察机构1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窥孔11,窥孔11的下方设置有读窗12,主体1的底部开有内腔15,内腔15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17,主体1的内部还开有空腔16,手持杆2的顶部安装在旋转杆17上,手持杆2的顶部开设有内固定孔21,空腔16以及内固定孔21内插有固定杆22。旋转杆17安装在内腔15的内表面。内固定孔21贯穿手持杆2的两侧表面开设,固定杆22的横截面呈“T”字型,空腔16的横截面呈“T”字型,固定杆22与空腔16相配合。手持杆2为一种旋转机构,手持杆2的旋转角度为360°,手持杆2为一种伸缩杆。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需要运输或携带的时候,用户可对手持杆2施力,使手持杆2环绕着旋转杆17旋转,直至旋转至主体1的内腔15内,从而携带,当需要使用的时候,用户可对手持杆2施力,使手持杆2环绕着旋转杆17旋转,直至与主体1的内腔15垂直,然后将固定杆22插入空腔16以及内固定孔21内,固定杆22的顶部与空腔16的顶部相配合,从而将固定杆22卡在空腔16以及内固定孔21内,同时也将手持杆2的位置固定,方便使用,设计巧妙,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包括主体和手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部顶部设置有观察机构,所述观察机构的顶部设置有补偿手轮,所述观察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光阑手轮,所述观察机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窥孔,所述窥孔的下方设置有读窗,所述主体的底部开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主体的内部还开有空腔,所述手持杆的顶部安装在旋转杆上,所述手持杆的顶部开设有内固定孔,所述空腔以及内固定孔内插有固定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包括主体和手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部顶部设置有观察机构,所述观察机构的顶部设置有补偿手轮,所述观察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光阑手轮,所述观察机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窥孔,所述窥孔的下方设置有读窗,所述主体的底部开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主体的内部还开有空腔,所述手持杆的顶部安装在旋转杆上,所述手持杆的顶部开设有内固定孔,所述空腔以及内固定孔内插有固定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用眼底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李春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