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9970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7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涉及一种实验耗材,包括种植装置、隔板和生测球管;种植装置为杯状结构,隔板覆盖在种植装置上,隔板中间开设有通孔,生测球管为两端开放的圆球状结构,生测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生测球管放置在隔板上,通孔内安装有第一海绵,生测球管内部上下端均安装有一个第二海绵,第一海绵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一开缝,第二海绵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二开缝。该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不影响禾本科植物害虫真实取食环境,且又能限制害虫活动范围,是一种对寄主植物不造成损害的装置,测定方便,实验精度高。

An indoor bioassay device for insect pests of gramineous plant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door bioassay device for plant pests in the Gramineae, which involves an experimental material, including a planting device, a baffle and a raw ball tube; a planting device is a cup-shaped structure, a partition board is covered with a planting device, a hole is opened in the middle of the partition board, and a ball tube is a round ball with two ends open to the two ends. The tub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air holes, the birth measuring ball tube is placed on the partition board, the first sponge is installed in the through hole, and a second sponge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ball tube, the first sponge is opened with the first opening along the edge to the center, and the second sponge is opened with second slots along the edge to the center. The devic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does not affect the real feeding environment of the plant pests of gramineous plants, and can also limit the range of pest activity. It is a device that does not cause damage to the host plant. It is convenient to determine and has high experimental pre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耗材,具体涉及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禾本科植物包括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梁等,其茎叶部分极易遭受多种害虫的为害。比如,水稻上既有刺吸式口器吸取水稻组织汁液的害虫,如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也有咀嚼式口器钻蛀水稻茎干的害虫,如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刺吸式害虫采用针状口器取食植物组织汁液,无法取食固体食物,现有的技术中针对刺吸式害虫的取食特性已建立了其生测方法。如传统的刺吸式口器害虫生测装置采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一端用膜饲喂法放置饲料,另一端用尼龙纱网和橡皮筋封口,保持管内空气流通。但该生测装置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1)利用橡皮筋将尼龙纱网固定在玻璃管一端,极易产生缝隙,试虫进入缝隙后被困而不能逃脱即死亡,影响生测结果的准确性;(2)更换饲料时,流程固定、不能间断,试虫易逃跑,影响生测结果,操作异常频繁;(3)无法保证试管内空气湿度。使用膜饲喂的方法,其生测环境与实际外界环境相差较大,不能反映刺吸式害虫在禾本科植物上的真实取食情况,也无法检测被害虫刺吸后禾本科植物体内产生的生化变化。申请号为201510276569.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刺吸式害虫的生测装置及其生测方法,该装置和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试虫逃逸,维持了生测装置中的湿度,但是该生测装置一次只能进行一组试虫的生测实验,且由于每组一个瓶子或管子,导致各组间生测条件存在一定误差,进而影响生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且该装置还是无法实现害虫在禾本科植物茎干上发生取食,也无法实现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的生测。技术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包括种植装置、隔板和生测球管;所述种植装置为杯状结构,所述隔板覆盖在所述种植装置上,所述隔板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生测球管为两端开放的球状结构,所述生测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生测球管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通孔内安装有第一海绵,所述生测球管内部上下端均安装有一个第二海绵,所述第一海绵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一开缝,所述第二海绵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二开缝。优选地,所述种植装置为塑料材质,直径为8-10cm,高度为10-12cm。优选地,所述隔板为亚克力板或玻璃板材质,所述隔板的长和宽均为12cm,厚度为0.5cm。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为2-3cm。优选地,所述生测球管为上下端圆形开口直径为5-6cm、球体直径为8-10cm的玻璃球管。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1mm,相邻两个所述透气孔之间的孔间距为3-4mm。优选地,所述第一海绵和所述第二海绵的厚度均为1-1.5cm。本技术提供的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结构较为简单,生测球管采用球状结构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面积更大,透空气、透水汽、透光线的能力更强,害虫的活动范围也更大,更贴近于害虫真实的取食环境,又能限制住害虫活动范围,对寄主植物也不造成的损害,同时,更便于近距离观察害虫的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习性及行为,也方便观察害虫是否死亡或异常,便于及时将死亡或异常个体移出装置,同时统计存活率或死亡率等。同时,球状结构要求装置与装置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装置间人为放置距离过近,影响其透光透气透水分等,创造适合害虫生存及生测的条件,使实验精度变高。附图说明图1为种植装置和隔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在测定装置中种入禾本科植物(水稻)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此不再详述。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具体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种植装置1、隔板2和生测球管3;种植装置1为杯状结构,隔板2覆盖在种植装置1上,隔板2中间开设有通孔,生测球管3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生测球管3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4,生测球管3放置在隔板2上,通孔内安装有第一海绵5,生测球管3内部上下端均安装有一个第二海绵6,第一海绵5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一开缝7,第二海绵6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二开缝8。本实施例中,种植装置1为塑料材质,直径为8-10cm,高度为10-12cm。隔板2为亚克力板或玻璃板材质,隔板2的长和宽均为12cm,厚度为0.5cm。隔板2上的通孔的孔径为2-3cm。生测球管3为上下端圆形开口直径为5-6cm、球体直径为8-10cm的玻璃球管。透气孔4的直径为1mm,相邻两个透气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3-4mm。第一海绵5和第二海绵6的厚度均为1-1.5cm。如图3所示,以水稻为例,使用时,先将试验用的水稻移栽入种植装置1(种植装置1放置有水稻营养液或土壤9),将隔板2从水稻10上方对孔套入,用第一海绵5固定住水稻10。再将生测球管3从水稻上方套入放置在隔板2上,下端用一个第二海绵6封口。将生测用的昆虫移在管内的水稻10茎干上,上端再用另一个第二海绵6封口。最后根据试验的实际需求,移进或移出昆虫,进行相应的生测。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装置(1)、隔板(2)和生测球管(3);所述种植装置(1)为杯状结构,所述隔板(2)覆盖在所述种植装置(1)上,所述隔板(2)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生测球管(3)为两端开放的球状结构,所述生测球管(3)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4),所述生测球管(3)放置在所述隔板(2)上,所述通孔内安装有第一海绵(5),所述生测球管(3)内部上下端均安装有一个第二海绵(6),所述第一海绵(5)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一开缝(7),所述第二海绵(6)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二开缝(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装置(1)、隔板(2)和生测球管(3);所述种植装置(1)为杯状结构,所述隔板(2)覆盖在所述种植装置(1)上,所述隔板(2)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生测球管(3)为两端开放的球状结构,所述生测球管(3)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4),所述生测球管(3)放置在所述隔板(2)上,所述通孔内安装有第一海绵(5),所述生测球管(3)内部上下端均安装有一个第二海绵(6),所述第一海绵(5)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一开缝(7),所述第二海绵(6)上开设有沿边缘到中心的第二开缝(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禾本科植物害虫室内生物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装置(1)为塑料材质,直径为8-10cm,高度为10-12cm。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海鑫娄永根蔡波齐金峰孙民琴郭骁驹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