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导电膜和连接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9883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22:20
各向异性导电膜(1A)包含绝缘粘接剂层(10)和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10)的导电粒子(2)。各向异性导电膜(1A)中,粒子间距(P1)的导电粒子(2)的排列轴(A1)在各向异性导电膜(1A)的大致膜宽度方向上延伸,该排列轴(A1)在各向异性导电膜(1A)的长边方向上以轴间距(P2)连续地排列。当由各向异性导电膜(1A)连接的电子部件的端子排列区域和各向异性导电膜(1A)按照各端子的长边方向与膜宽度方向匹配的方式重叠时,根据端子(21)的外形确定排列轴(A1)中的粒子间距(P1)、排列轴的轴间距(P2)以及排列轴(A1)与膜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排列轴的倾斜角)(θ),以使各端子(21)上存在3个以上40个以下的导电粒子(2)。由此,即使在微间距的连接中,也会因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而获得稳定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抑制导电粒子的过度的密度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各向异性导电膜和连接结构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各向异性导电膜和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而成的连接结构体。
技术介绍
各向异性导电膜在将IC芯片等电子部件安装于基板时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中要求配线的高密度化,作为使各向异性导电膜对应于该高密度化的方法,已知将导电粒子以格子状均等配置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绝缘粘接剂层的技术。然而,即使均等配置导电粒子,也会出现连接电阻不均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各向异性导电连接前位于端子边缘上的导电粒子由于绝缘性粘接剂的熔融而从空隙流出,难以被上下的端子夹持。对于该问题,提出了将导电粒子的第一排列方向设为各向异性导电膜的长边方向,使与第一排列方向交叉的第二排列方向相对于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5°以上15°以下(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48877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如果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电子部件的端子尺寸进一步变小,则能够被端子捕捉的导电粒子数也进一步变少,就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各向异性导电膜而言,有无法充分获得导通可靠性的情况。尤其是,在将用于控制液晶画面等的IC连接于玻璃基板上的透明电极的所谓COG(ChiponGlass,玻璃覆晶)连接中,伴随着液晶画面高精细化的多端子化和IC芯片的小型化,端子尺寸变小,此外,在进行将用于电视机的显示器的玻璃基板与柔性印刷配线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连接的FOG(FilmonGlass,玻璃覆膜)连接的情况下,端子也为微间距,使能够被端子捕捉的导电粒子数增加而提高连接可靠性成为课题。对此,作为使被端子捕捉的导电粒子数增加的方法,考虑了提高各向异性导电膜中导电粒子的密度。然而,如果提高各向异性导电膜中导电粒子的密度,则产生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另外,如果使被端子捕捉的导电粒子过度增加,则随着因微间距化而端子个数本身增加,各向异性导电连接时端子的压入所需的按压力变得过高,在以往的连接装置中难以实现良好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因此,产生了为了用于应对按压力的增加而导入装置、改良,从而花费成本这样的问题。这里,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即使在微间距的FOG连接、COG连接中,也能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获得稳定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抑制与导电粒子的密度增加相伴随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造成本的升高,另外,能够利用以往的设备进行各向异性导电连接。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如果使用导电粒子以预定的粒子间距排列而成的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长边方向上连续排列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并且当使电子部件的端子的长边方向与该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膜宽度方向匹配时,根据端子的外形确定导电粒子的排列轴中的粒子间距、该排列轴的轴间距、以及排列轴与膜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以下称为排列轴的倾斜角),以使3个以上40个以下的导电粒子位于各端子,则能够在确保充分的导通可靠性的同时减少对连接没有帮助的导电粒子,另外,当使预定个数的导电粒子存在于预定的面积的区域中、使该区域的导电粒子的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宽度方向上倾斜、并且使该区域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长边方向上重复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确保充分的导通可靠性的同时减少对连接没有帮助的导电粒子,并获得了本专利技术。即,提供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其是包含绝缘粘接剂层和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的导电粒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预定的粒子间距的导电粒子的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大致膜宽度方向上延伸,该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长边方向上以预定的轴间距连续排列,当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电子部件的端子排列区域和各向异性导电膜按照各端子的长边方向与膜宽度方向匹配的方式重叠时,根据端子的外形确定排列轴中的粒子间距、排列轴的轴间距、以及排列轴的倾斜角,以使各端子上存在3个以上40个以下的导电粒子。另外,将本专利技术替换为其他的表现形式,则提供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其是包含绝缘粘接剂层和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的导电粒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在任意选择的长度为膜的长边方向上的5~400μm、宽度为膜宽度的区域内,存在3~3200个导电粒子,该区域中预定的粒子间距的导电粒子的排列轴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膜宽度方向斜交,该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长边方向上并排排列。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体,第一电子部件与第二电子部件通过上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而被各向异性导电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当使由该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电子部件的端子的长边方向与该膜宽度方向匹配时,各端子中存在3个以上的导电粒子,因此能够对使用了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连接结构体赋予充分的导通可靠性。这种情况下,除了使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膜宽度方向与端子的长边方向匹配之外,无需使各向异性导电膜与端子的位置匹配。另外,由于各端子中存在的导电粒子的数量为40个以下,因此对连接没有帮助的导电粒子不会过度增加,能够抑制与导电粒子的密度增加相伴随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造成本的升高,另外能够适当地调整被端子捕捉的导电粒子数,因此也可以省去新连接设备的导入。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导电粒子的排列轴中的粒子间距、该排列轴的轴间距、以及排列轴的倾斜角是根据由该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电子部件的端子的外形而被规定,因此能够正确地控制每个端子的导电粒子的个数。从其他观点考虑,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由于在任意选择的长度为膜的长边方向上的5~400μm、宽度为膜宽度的区域内,存在3~3200个导电粒子,该区域中预定的粒子间距的导电粒子的排列轴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膜宽度方向斜交,该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长边方向上并排排列,因此对连接没有帮助的导电粒子的个数不会过度增加,能够抑制与导电粒子的密度增加相伴随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造成本的升高。附图说明[图1]图1为各向异性导电膜1A中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图2A]图2A为图1的导电粒子的配置中轴间距最小的情况的放大图。[图2B]图2B为图1的导电粒子的配置中轴间距最大的情况的放大图。[图3A]图3A为图2A所示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的变形例。[图3B]图3B为图2B所示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的变形例。[图4]图4为各向异性导电膜1B中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图5]图5为各向异性导电膜1C中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图6]图6为各向异性导电膜1D中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图7]图7为实施例1、2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图8]图8为实施例3、7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图9]图9为实施例4、8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图10]图10为实施例5、9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图11]图11为实施例6、10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图12]图12为比较例2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的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各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素。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各向异性导电膜1A中的导电粒子2的配置图,图2A为与图1的配置图的输出侧端子相对应的导电粒子的排列区域的放大图,且轴间距为最小的情况的图,图2B是同样的放大图、且轴间距为最大的情况的图。该各向异性导电膜1A具有绝缘粘接剂层10和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各向异性导电膜和连接结构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其包含绝缘粘接剂层和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的导电粒子,预定的粒子间距的导电粒子的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大致膜宽度方向上延伸,该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长边方向上以预定的轴间距连续排列,当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电子部件的端子排列区域和各向异性导电膜按照各端子的长边方向与膜宽度方向匹配的方式重叠时,根据端子的外形确定排列轴中的粒子间距、排列轴的轴间距、以及排列轴与膜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即排列轴的倾斜角,以使各端子上存在3个以上40个以下的导电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27 JP 2015-120626;2015.05.28 JP 2015-108781.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其包含绝缘粘接剂层和配置于该绝缘粘接剂层的导电粒子,预定的粒子间距的导电粒子的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大致膜宽度方向上延伸,该排列轴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长边方向上以预定的轴间距连续排列,当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电子部件的端子排列区域和各向异性导电膜按照各端子的长边方向与膜宽度方向匹配的方式重叠时,根据端子的外形确定排列轴中的粒子间距、排列轴的轴间距、以及排列轴与膜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即排列轴的倾斜角,以使各端子上存在3个以上40个以下的导电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当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电子部件具有排列间距不同的多个端子排列区域时,根据所述多个端子排列区域所包含的端子中宽度或面积最小的端子的外形确定排列轴中的粒子间距、排列轴的轴间距、以及排列轴的倾斜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排列轴具有可使一个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慎一齐藤雅男阿久津恭志塚尾怜司
申请(专利权)人:迪睿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