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织物成型方法以及经编机技术

技术编号:17794730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织物成型方法以及经编机,通过对梳栉的配置以及编织方法的调整一体编织成型出间隔织物,有效提高织物面层与间隔层间连接的紧密性,将间隔层设置成X型交叉排列,以增加织物强度以及弹性,同时满足良好的透气性要求,提高用户体验。

3D warp knitted elastic spacer fabric, fabric forming method and warp knitt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3D warp knitted elastic spacer, fabric forming method and warp knitting machine.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mb Chlamys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knitting method, the interwoven fabric is formed to improve the tightnes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abric surface layer and the interval layer, and the interlayer is set into a X cross arrangement to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the fabric. And flexibility, while satisfying good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 and improving us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织物成型方法以及经编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织物成型方法以及经编机。
技术介绍
经编机是用于经编织物的机器,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形成针织物。经编机的主要成圈机构有织针、导纱针、沉降片和压板,织针整列的安装在针床上,随针床一起运动,导纱针装在条板上组成梳栉,经纱穿过导纱针的孔眼,随梳栉一起运动而绕垫在针上,通过沉降片等成圈组件的相互配合运动而织成织物。目前,因3D经编间隔织物由于具备良好的透气性、质量轻、弹性好,易冲洗等优势在箱包、座椅、服装等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经编机分为单针床与双针床,双针床的经编机具备两个针床、两组织针、两组导纱针、两组沉降片与两组脱圈板,由于双针床经编机成圈运动较单针床经编机复杂,很难采用高机号的经编机生产,所以大部分间隔织物采用较粗机号生产,通常成型织物较松散,无法成型紧密的织物组织,从而导致间隔织物的弹性不足,舒适性差,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间隔织物及其成型方法,以提高织物的紧密性,增加织物弹性,满足用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通过对梳栉的配置以及编织方法的调整一体编织成型出间隔织物,有效提高织物面层与间隔层间连接的紧密性,将间隔层设置成X型交叉排列,以增加织物强度以及弹性,同时满足良好的透气性要求,提高用户体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的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通过经编机编织成型,所述间隔织物包括上下两面层与设置于面层之间的间隔层,所述间隔层包括与两面层相结合的连接部与支撑两面层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编织方向呈X型交叉排列,该交叉夹角为50°-90°;经编机的梳栉包括一组间隔纱导纱梳栉与四组地梳栉,间隔纱导纱梳栉设置于中部位置,用于穿入间隔纱,四组地梳栉分别设置于间隔纱导纱梳栉的前后两侧,前侧两组地梳栉用于穿入上面层面纱成型上面层,后侧两组地梳栉用于穿入下面层面纱成型下面层,成型时,所述连接部绕制成U型环状,所述面层的纤维丝并设于连接部上;所述面层与间隔层一体编织成型。优选的,所述交叉夹角为60°。优选的,所述间隔层材料为聚酯纤维或聚丙烯塑料或聚乙烯塑料。优选的,所述间隔层材料为0.05-0.35mm的涤纶单丝。优选的,所述面层为弹性网眼结构,所述面层材料为50-1200D的面丝。优选的,上下面层为弹性网眼结构,其材料、编织花纹以及厚度相同或不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型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的方法,采用前后双针床编织成型,具体步骤如下:S1:梳栉配置,经编机的梳栉包括地梳栉、间隔纱导纱梳栉以及弹性梳栉,其中,间隔纱导纱梳栉为一组,设置于中部位置,用于穿入间隔纱,所述地梳栉为四组,分别设置于间隔纱导纱梳栉的前后两侧,前侧两组地梳栉用于穿入上面层面纱,后侧两组地梳栉用于穿入下面层面纱,弹性梳栉停用;S2:配置隔距,根据间隔织物的不同用途对应的选择不同的隔距尺寸;S3:纱线准备,面层为弹性网眼结构,选用50-1200D涤纶纱线,间隔层选用0.05-0.35mm涤纶单丝。S4:上机织造,地梳栉穿入50-1200D的涤纶纱线,间隔纱导纱梳栉穿入0.05-0.35mm涤纶单丝,四组地梳栉与针床相配合编织间隔织物的上下两面层,间隔纱导纱梳栉与针床配合编织中间间隔层;S5:编织成型,根据面层与间隔层的结构需要编织成型不同花纹的织物;S6:织物染整:将成型后的织物进行煮练、定型、根据需要染色,并进行复定型,最终形成3D织物。优选的,所述间隔织物采用空穿法编织,面层材料采用600D/192F的涤纶纱线,所述地梳栉采用穿一空三的方式穿入600D/192F的涤纶纱线,间隔层材料采用0.25mm的涤纶单丝,所述间隔纱导纱梳栉采用穿一空一的方式穿入0.25mm涤纶单丝。优选的,所述间隔织物用于汽车坐垫面料,设置前针床与后针床的距离为16-17mm。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型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的经编机,所述经编机包括成圈机构、送经机构、传动机构、牵拉机构以及梳栉横移机构,所述成圈机构包括梳栉、钩针与导纱针,所述梳栉包括一组间隔纱导纱梳栉与四组地梳栉,四组地梳栉分别设置于间隔纱导纱梳栉的前后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的优点是:1)通过对梳栉的配置以及编织方法的调整一体编织成型出间隔织物,有效提高织物面层与间隔层间连接的紧密性,将间隔层设置成X型交叉排列,以增加织物强度以及弹性,同时满足良好的透气性要求,提高用户体验。通过设置前针床与后针床间的隔距以便生产不同用途的间隔织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间隔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面层与间隔层一体编织成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经编机梳栉配置示意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1、面层2、间隔层3、前针床4、后针床5、梳栉6、导纱针21、支撑部22、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传统经编机成型织物较松散,无法成型紧密的织物组织,从而导致间隔织物的弹性不足,舒适性差,影响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对梳栉的配置以及编织方法的调整一体编织成型出间隔织物,有效提高织物面层与间隔层间连接的紧密性,将间隔层设置成X型交叉排列,以增加织物强度以及弹性,同时满足良好的透气性要求,提高用户体验。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3,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该间隔织物通过经编机编织成型。如图1所示,该间隔织物包括上下两面层1与设置于面层1之间的间隔层2,间隔层2包括与两面层1相结合的连接部22与支撑两面层1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部21,支撑部21沿编织方向呈X型交叉排列,该交叉夹角为50°-90°。经编机的梳栉包括一组间隔纱导纱梳栉GB3与四组地梳栉GB1、GB2、GB5、GB6,间隔纱导纱梳栉GB3设置于中部位置,用于穿入间隔纱,四组地梳栉GB1、GB2、GB5、GB6分别设置于间隔纱导纱梳栉GB3的前后两侧,前侧两组地梳栉GB1、GB2用于穿入上面层面纱成型上面层,后侧两组地梳栉GB5、GB6用于穿入下面层面纱成型下面层。如图1所示,成型时,连接部22绕制成U型环状,面层1的纤维丝并设于连接部22上;面层1与间隔层2一体编织成型。通过对梳栉的配置以及编织方法的调整一体编织成型出间隔织物,有效提高织物面层与间隔层间连接的紧密性,将间隔层设置成X型交叉排列,以增加织物强度以及弹性,同时满足良好的透气性要求,提高用户体验。优选交叉夹角为60°。通过对不同的交叉夹角进行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织物成型方法以及经编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通过经编机编织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织物包括上下两面层与设置于面层之间的间隔层,所述间隔层包括与两面层相结合的连接部与支撑两面层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编织方向呈X型交叉排列,该交叉夹角为50°‑90°;经编机的梳栉包括一组间隔纱导纱梳栉与四组地梳栉,间隔纱导纱梳栉设置于中部位置,用于穿入间隔纱,四组地梳栉分别设置于间隔纱导纱梳栉的前后两侧,前侧两组地梳栉用于穿入上面层面纱成型上面层,后侧两组地梳栉用于穿入下面层面纱成型下面层,成型时,所述连接部绕制成U型环状,所述面层的纤维丝并设于连接部上;所述面层与间隔层一体编织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通过经编机编织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织物包括上下两面层与设置于面层之间的间隔层,所述间隔层包括与两面层相结合的连接部与支撑两面层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编织方向呈X型交叉排列,该交叉夹角为50°-90°;经编机的梳栉包括一组间隔纱导纱梳栉与四组地梳栉,间隔纱导纱梳栉设置于中部位置,用于穿入间隔纱,四组地梳栉分别设置于间隔纱导纱梳栉的前后两侧,前侧两组地梳栉用于穿入上面层面纱成型上面层,后侧两组地梳栉用于穿入下面层面纱成型下面层,成型时,所述连接部绕制成U型环状,所述面层的纤维丝并设于连接部上;所述面层与间隔层一体编织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夹角为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层材料为聚酯纤维或聚丙烯塑料或聚乙烯塑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层材料为0.05-0.35mm的涤纶单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为弹性网眼结构,所述面层材料为50-1200D的面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上下面层为弹性网眼结构,其材料、编织花纹以及厚度相同或不同。7.一种用于成型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的方法,采用前后双针床编织成型,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梳栉配置,经编机的梳栉包括地梳栉、间隔纱导纱梳栉以及弹性梳栉,其中,间隔纱导纱梳栉为一组,设置于中部位置,用于穿入间隔纱,所述地梳栉为四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康家家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