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调温装置及调温方法、调温电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826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调温装置及调温方法、调温电池,属于调温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散热速率低、能耗高、易于爆炸、电池温度过低无法工作的问题。包括双向开关、内换热板、外换热板以及具有调温功能的半导体元件,外换热板与电池的外表面相接触,内换热板位于电池的内部,外换热板和内换热板均与半导体元件相接触;双向开关用于控制半导体元件处于加热模式、制冷模式或关闭模式对电池进行调温。上述电池调温装置可用于电池的调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调温装置及调温方法、调温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温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防爆调温装置及调温方法、防爆调温电池。
技术介绍
电池温度是影响电池工作寿命和电池使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电池温度过高接近60度时,遇到意外碰撞就会爆炸,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来保证电池温度符合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基于电池外部降温的空气降温方法对电池进行降温,具体包括制冷冷凝降温法、固体动态吸附降温法、静态吸附降温法和溶液降温法。其中,制冷冷凝降温法采用氟利昂做为制冷剂,采用此种方法的降温设备结构复杂、耗电量大、降温速度慢,且氟利昂还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破坏;固体动态吸附降温的降温速度慢,设备体积和重量大,灵活性较差;静态吸附降温法利用液体吸热剂(如溴化锂、氯化锂)和固体吸热剂(如硅胶、金属)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潜热或显热,但是两种吸热剂均无法保证电池在受到碰撞时不出问题。溶液降温法最关键的是降温剂的剂量和降温设备的密封性,由于降温剂的剂量受限,而密封材料必须依赖昂贵的进口原料,才能做到切口光滑平整,导致降温设备的制造成本高、应用范围小。此外,上述降温方法仅能够对电池进行降温,而在极寒地区或极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池调温装置及调温方法、调温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向开关、内换热板、外换热板以及具有调温功能的半导体元件,外换热板与电池的外表面相接触,内换热板位于电池的内部,外换热板和内换热板均与半导体元件相接触;双向开关用于控制半导体元件处于加热模式、制冷模式或关闭模式对电池进行调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向开关、内换热板、外换热板以及具有调温功能的半导体元件,外换热板与电池的外表面相接触,内换热板位于电池的内部,外换热板和内换热板均与半导体元件相接触;双向开关用于控制半导体元件处于加热模式、制冷模式或关闭模式对电池进行调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板的外侧设有外换热板散热槽,所述内换热板的形状设计成波浪状或梳状;或者,所述外换热板的外侧设有外换热板散热槽,所述内换热板的表面设有多个换热翅片或多个换热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调温装置还包括填充有智能散热材料的防爆箱,电池位于智能散热材料中;所述智能散热材料包括智能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智能芦荟胶、硅胶、石墨烯和烧结后的陶瓷粘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散热材料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智能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5%~24%、智能芦荟胶5%~6%、纳米硅胶24%~75%、石墨烯5%~12%、烧结后的陶瓷粘土10%~3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箱的连接缝隙处设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防爆箱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有散热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调温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和内部温度传感器,内部温度传感器采集电池内部的内部温度数据,并传送至控制器;处理器根据内部温度数据向双向开关发送调温指令,并通过双向开关控制半导体元件对电池进行调温。7.一种调温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8.一种电池调温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双向开关控制半导体元件处于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敏胡剑平毛小飞黄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