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8245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2:41
一种二次电池(1),包括反转板(110)和固定部件(120),所述反转板(110)使用导电性材料形成,设置于壳体(10),所述固定部件(120)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与反转板(110)接合。在壳体(10)的内压上升了的情况下,反转板(110)受到内压而变形,由此将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电连接。随着内压的上升,固定部件(120)从插入于贯通孔(13)的状态发生弹性变形而脱离贯通孔(13),固定于反转板(110)与壳体(10)之间。变形后的状态的反转板(110)由固定的固定部件(120)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或者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中,存在以伴随于过充电等产生气体为起因而壳体的内部压力(内压)上升的情况。为了防备这样的情况,提出了利用内压上升使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短路的短路机构。根据例如日本特开2011-54561号公报,通过短路机构工作使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短路,能够使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下降,因此能够抑制伴随于过充电的发热以及破损等。
技术实现思路
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短路机构包括与正极端子(第1电极端子)电连接的正极短路部、与负极端子(第2电极端子)电连接的负极短路部以及使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反转板。反转板设置于壳体。在内压上升而预定压力施加于反转板的情况下,反转板变形(反转)并与正极短路部以及负极短路部双方接触。由此,正极短路板与负极短路板经由反转板导通,因此,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短路(电连接)。存在反转板像上述那样变形后,内压下降的情况。例如在壳体设有防爆阀的情况下,当在反转板变形后防爆阀工作时,壳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内压有可能下降至大气压。另外,也存在二次电池的周围温度下降由此内压下降的情况。随着这样的内压的下降,朝向正极短路部以及负极短路部推压反转板的力减少。因此,反转板与正极短路部之间或者反转板与负极短路部之间有可能产生间隙、反转板有可能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变形前的状态)。这样一来,正极短路部与负极短路部不导通,因此,无法再维持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的短路状态。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反转板变形后更可靠地维持第1电极端子与第2电极端子电连接的状态的二次电池。本公开的某个方面的二次电池具备电池要素、壳体、第1以及第2电极端子、反转板以及固定部件。电池要素包括第1以及第2电极。壳体形成有贯通孔,并且具有收纳电池要素的收纳空间。第1电极端子设置于壳体,与第1电极电连接。第2电极端子设置于壳体,与第2电极电连接。反转板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设置于壳体。固定部件形成为包括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插入于贯通孔并且与反转板连结。通过贯通孔而与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空间形成于壳体与反转板之间。当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时,连通空间的内压也上升。反转板受到连通空间的上升后的内压而变形,由此将第1电极端子与第2电极端子电连接。随着收纳空间的内压的上升,固定部件从插入于贯通孔的状态发生弹性变形而脱离贯通孔并固定于连通空间。变形后的状态的反转板由固定于连通空间的固定部件支承。优选的是,固定部件包括在俯视贯通孔的情况下比贯通孔向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在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前配置于收纳空间。优选的是,固定部件包括一端与反转板连结的圆柱形状的轴部。轴部在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了的情况下,从弯折插入于贯通孔的状态脱离贯通孔而复原,并固定于连通空间。优选的是,固定部件包括一端与反转板连结的中空的筒形状的轴部。轴部在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了的情况下,从在径向上收缩地插入于贯通孔的状态脱离贯通孔而复原,并固定于连通空间。根据上述构成,在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了的情况下,固定部件从贯通孔脱离并固定于连通空间,由此支承为反转板变形后的状态。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第1电极端子与第2电极端子经由反转板电连接的状态。优选的是,二次电池还具备与第1以及第2电极端子中的一方电连接的短路部。壳体包括盖体和形成有开口部的壳体主体,所述盖体封闭开口部,并且在与反转板之间形成连通空间。短路部设置于相对于盖体而言与壳体主体相反的一侧,并且与盖体隔着间隔设置。反转板受到收纳空间的上升后的内压而以从盖体侧靠近短路部的方式变形,由此与短路部接触。在从盖体朝向短路部的方向上,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前的固定部件的长度为盖体与短路部之间的距离以上。根据上述构成,在固定部件固定于连通空间的情况下,在从盖体朝向短路部的方向上,固定部件会收缩。因此,固定部件想要复原,而能够进一步增大从固定部件向反转板施加的弹性力。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支承反转板变形后的状态。优选的是,在壳体进一步形成有与连通空间连通的连通孔。根据上述构成,收纳空间和连通空间不仅通过贯通孔而连通,也通过连通孔而连通。因此,在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了的情况下,即使在贯通孔由固定部件封闭时,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也会经由连通孔而向连通空间传递,将内压施加于反转板。通过该内压增强施加于反转板的力。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支承反转板变形后的状态。从与附图相关联地理解的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以下的详细说明中,能够明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剖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二次电池所包括的短路机构的构成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二次电池所包括的短路机构的构成的图。图4是更详细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短路机构的构成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详细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短路机构的构成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的固定部件以及贯通孔的立体图。图8是更详细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的短路机构的构成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二次电池所包括的短路机构的构成的示意图。图10是更详细地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短路机构的构成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中的固定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中的固定部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13是详细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中的短路机构的构成的放大立体图。图14是实施方式3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15是实施方式4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4的变形例中的短路机构的构成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标号,不反复进行其说明。[实施方式1]<二次电池的整体构成>图1是实施方式1的二次电池1的立体剖视图。二次电池1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将多个二次电池1串联连接,构成具有所希望的电压的电池组(未图示)。该电池组例如能够搭载于混合动力车辆等电动车辆(未图示)。不过,二次电池1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以下,有时将图中z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正的z方向称为“上方”,将负的z方向称为“下方”。二次电池1具备壳体10和电极体20。壳体10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在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收纳电极体20以及电解液(未图示)的收纳空间S1(参照图3)。壳体10包括形成有向一个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的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主体11和将设置于壳体主体11的开口部封闭的盖体12。壳体主体11以及盖体12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且互相焊接。电极体20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分隔体(均未图示)。正极片与负极片隔着分隔体而卷绕(或者层叠)。在电极体20的一端与另一端分别设有正极露出部(第1电极)25和负极露出部(第2电极)26。此外,电极体20以及电解液相当于本公开的“电池要素”。在盖体12设有防爆阀30和注液栓40。防爆阀30在壳体10的内部压力(收纳空间S1的内压)P1上升并达到了预定压力的情况下工作,由此防止壳体10的破裂。注液栓40用于将电解液向壳体10的内部注入。二次电池1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具备:电池要素,其包括第1以及第2电极;壳体,其形成有贯通孔,具有收纳所述电池要素的收纳空间;第1电极端子,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电极电连接;第2电极端子,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2电极电连接;反转板,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设置于所述壳体;以及固定部件,其形成为包括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插入于所述贯通孔并且与所述反转板连结,通过所述贯通孔而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空间形成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反转板之间,当所述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时,所述连通空间的内压也上升,所述反转板受到所述连通空间的上升后的内压而变形,由此将所述第1电极端子与所述第2电极端子电连接,随着所述收纳空间的内压的上升,所述固定部件从插入于所述贯通孔的状态发生弹性变形而脱离所述贯通孔,固定于所述连通空间,变形后的状态的反转板由固定于所述连通空间的所述固定部件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13 JP 2016-2016051.一种二次电池,具备:电池要素,其包括第1以及第2电极;壳体,其形成有贯通孔,具有收纳所述电池要素的收纳空间;第1电极端子,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电极电连接;第2电极端子,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2电极电连接;反转板,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设置于所述壳体;以及固定部件,其形成为包括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插入于所述贯通孔并且与所述反转板连结,通过所述贯通孔而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连通空间形成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反转板之间,当所述收纳空间的内压上升时,所述连通空间的内压也上升,所述反转板受到所述连通空间的上升后的内压而变形,由此将所述第1电极端子与所述第2电极端子电连接,随着所述收纳空间的内压的上升,所述固定部件从插入于所述贯通孔的状态发生弹性变形而脱离所述贯通孔,固定于所述连通空间,变形后的状态的反转板由固定于所述连通空间的所述固定部件支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还具备与所述第1以及第2电极端子中的一方电连接的短路部,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其形成有开口部;和盖体,其封闭所述开口部,并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部田浩司宫村幸延今西裕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