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8013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对于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只用降水量的多少来度量旱涝的轻重程度存在的局限性,精度差、误差大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包括:将预设区域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进行处理,得到表征预设区域预设时间段内降水量的参数降水离散系数;通过降水离散系数与预设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进行计算,得到预设区域的旱涝致灾因子;通过将旱涝致灾因子及预置旱涝致灾因子历史均值进行计算,得到表征预设区域的预设时间段内旱涝灾害特征的指数Q。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然灾害特征表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旱涝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大旱大涝不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而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形成了巨大威胁。旱涝灾害的发生是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它不仅与降水量的多少和时空分配有关,还取决于地形地势、土壤性质、水利设施、农林作物需水量等多个因子。单就农田而言,我国每年受灾面积约有2670多万亩,其中由旱涝造成的灾害约占受灾总面积的60%~70%,可见旱涝灾害影响之巨大。因此,旱涝现象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多年来,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对旱涝灾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全面了解东亚地区(中国)旱涝的发生频率、分布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众所周知,研究旱涝灾害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客观正确的旱涝指标。定量的旱涝指标是监测、评价、研究旱涝发生、发展的基础,也是采取措施预防和减轻旱涝灾害严重损失的先决条件。在确定旱涝指标方面,前人已做过很多工作,建立了许多定量旱涝指标。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将预设区域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进行处理,得到表征预设区域预设时间段内降水量的参数降水离散系数;S2:通过所述降水离散系数与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进行计算,得到预设区域的旱涝致灾因子;S3:通过将所述旱涝致灾因子及预置旱涝致灾因子历史均值进行计算,得到表征预设区域的预设时间段内旱涝灾害特征的指数Q。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将预设区域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进行处理,得到表征预设区域预设时间段内降水量的参数降水离散系数;S2:通过所述降水离散系数与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进行计算,得到预设区域的旱涝致灾因子;S3:通过将所述旱涝致灾因子及预置旱涝致灾因子历史均值进行计算,得到表征预设区域的预设时间段内旱涝灾害特征的指数Q。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分别通过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将预设区域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进行处理,得到表征降水量时间分配特征的参数降水离散系数Cni;其中:第一公式为:第二公式为:第三公式为:其中,Ri为预设区域内预设时间段内总降水量,单位为mm,rij为预设时间段内某天或某小时的降水量,单位为mm,θj为预设时间段内某天或某小时对应的方位角,i为年份,j为预设时间段内的时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将所述降水离散系数与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降水量进行结合计算,得到预设区域的旱涝致灾因子Ai;其中:Ai=Cni*Ri+mCni为所述降水离散系数,R′i为预设区域汛期的降水量,m为灾害修正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分别通过第四公式、第五公式和第六公式将所述旱涝致灾因子及预置旱涝致灾因子历史均值进行处理,得到表征预设区域的预设时间段内旱涝灾害特征的指数Q;其中用来表征所述预设区域的i年份的旱涝灾害特征的Q指数为Qi;其中:第四公式为:第五公式为:第六公式为:其中:Ai为所述旱涝致灾因子,为所述旱涝致灾因子历史均值,σA为所述旱涝致灾因子的均方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表征不同时段旱涝致灾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Qi指数为正值时且大于涝灾预设阀值时,所述预设区域旱涝类型为涝,且Qi指数值越大,涝灾情况越严重;当Qi指数为负值且小于旱灾预设阀值时,所述预设区域旱涝类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瑞增黄勇吴昊周恩泽田翔林春耀易潇然杨强陈冠缘鄂盛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