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充电机功率试验负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807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机功率试验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10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0.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和0.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优化散热方式,解决了常用电阻箱电阻过程繁琐、工作量大等缺点,达到了准确、高效、便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充电机功率试验负载
本专利技术涉及程控试验负载
,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机功率试验负载。
技术介绍
目前程控试验负载多数采用有源方式,通过电力电子的方式进行放电,负载吸收的能量可回馈至电网,主要用于电力设备的老化试验。但作为直流充电机的试验负载,有源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已安装的充电机现场无法提供相应的有源负载电源。2、有源负载对充电机的输出纹波系数产生影响,无法评估充电机纹波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直流充电机功率试验负载,该负载采用电阻阵列的方式,实现负载输入电压200V~950V连续可调,电流0~250A连续可调。从而实现任意电压、任意电流下的充电机试验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直流充电机功率试验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10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0.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和0.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所述10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包括第一单片机、继电器K1~继电器K8、以及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1~电阻R6,所述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包括第二单片机、继电器Q1~继电器Q8、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直流充电机功率试验负载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充电机功率试验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10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1)、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2)、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3)、0.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4)和0.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5),所述10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1)包括第一单片机(1.1)、继电器K1~继电器K8、以及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1~电阻R6,所述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2)包括第二单片机(2.1)、继电器Q1~继电器Q8、以及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01~电阻R06,所述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3)包括第三单片机(3.1)、继电器P1~继电器P8、以及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001~电阻R006,所述0.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4)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充电机功率试验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10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1)、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2)、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3)、0.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4)和0.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5),所述10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1)包括第一单片机(1.1)、继电器K1~继电器K8、以及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1~电阻R6,所述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2)包括第二单片机(2.1)、继电器Q1~继电器Q8、以及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01~电阻R06,所述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3)包括第三单片机(3.1)、继电器P1~继电器P8、以及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001~电阻R006,所述0.5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4)包括第四单片机(4.1)、继电器S1~继电器S8、以及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101~电阻R106,所述0.1A电压可调负载模块(5)包括第五单片机(5.1)、继电器T1~继电器T8、以及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201~R206;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1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继电器K1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接入DC电源正极,电阻R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K2的常开开关,电阻R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K3的常开开关,电阻R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K4的常开开关,电阻R4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K5的常开开关,电阻R5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K6的常开开关,电阻R6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K7的常开开关,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8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继电器K8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接入DC电源负极,所述第一单片机(1.1)用于分别向继电器K1~继电器K8的控制端输送控制信号;所述电阻R0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Q1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继电器Q1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接入DC电源正极,电阻R0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Q2的常开开关,电阻R0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Q3的常开开关,电阻R0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Q4的常开开关,电阻R04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Q5的常开开关,电阻R05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Q6的常开开关,电阻R06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Q7的常开开关,电阻R06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Q8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继电器Q8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接入DC电源负极,所述第二单片机(2.1)用于分别向继电器Q1~继电器Q8的控制端输送控制信号;所述电阻R00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P1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继电器P1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接入DC电源正极,电阻R00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P2的常开开关,电阻R00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P3的常开开关,电阻R00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P4的常开开关,电阻R004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P5的常开开关,电阻R005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P6的常开开关,电阻R006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P7的常开开关,电阻R006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P8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继电器P8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接入DC电源负极,所述第三单片机(3.1)用于分别向继电器P1~继电器P8的控制端输送控制信号;所述电阻R10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S1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继电器S1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接入DC电源正极,电阻R10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S2的常开开关,电阻R10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S3的常开开关,电阻R10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S4的常开开关,电阻R104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S5的常开开关,电阻R105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S6的常开开关,电阻R106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S7的常开开关,电阻R106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S8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继电器S8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接入DC电源负极,所述第四单片机(4.1)用于分别向继电器S1~继电器S8的控制端输送控制信号;所述电阻R20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T1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继电器T1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接入DC电源正极,电阻R20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T2的常开开关,电阻R202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继电器T3的常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枫俞哲人李梁刘志凯吴芳芳王蔚宋天斌周际梁轶峰闫培渊汤国龙戴迎宏陈威胡华峰徐驰彭一鸣何应齐董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动汽车服务分公司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