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679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冰箱,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板、控风机构和蓄冷件,风道板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回风口,风道板内限定出互不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风道通过第二出风口与回风口直接连通,控风机构设于风道板内,控风机构具有通风口,控风机构与进风口相连通且控风机构的通风口可切换地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任一个连通,蓄冷件设于第二风道内。由此,通过设置第二风道以及蓄冷件,使风道组件可以在化霜后制冷模式下,通过第二风道使气流流经蓄冷件对气流进行降温,以使风道组件切换回正常制冷模式时的气流温度与未化霜前的气流温度相近,冷室可以保持恒温制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冰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冰箱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冰箱。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风冷冰箱可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蒸发器加热丝对蒸发器进行化霜操作。化霜完毕后蒸发器所在处的空气被加热,此时如果直接切换到正常制冷模式,就会造成被加热的温度较高的热空气流动到冷室内,造成冷室内的温度不均匀,无法实现恒温冷却,最终使冰箱的制冷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在除霜模式运行后使冷室快速实现恒温运行的风道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风道组件的冰箱。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包括:风道板、控风机构以及蓄冷件,所述风道板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风道板内限定出互不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直接连通,所述控风机构设于所述风道板内,所述控风机构具有通风口,所述控风机构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且所述控风机构的通风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任一个连通,所述蓄冷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通过设置风道板内的第二风道以及蓄冷件,使风道组件可以在化霜后制冷模式下,使控风机构的通风口与第二风道连通以将气流全部集中以在第二风道以及回风口中流通,进而通过蓄冷件对冰箱化霜完成后的热气流进行降温,并在气流的温度回复至与正常制冷模式的温度一致或相近后,风道组件的控风机构切换回与第一风道连通。这样可以使冷室在化霜后仍能保持温度恒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板的一侧为进风侧且另一侧为出风侧,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侧,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出风侧,所述风道板的处于进风侧的外壁设有用于安装蒸发器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第二风道在垂直于所述风道板方向上相对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冷件邻近所述出风侧设置且所述蓄冷件与所述进风侧间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端、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端,所述第一进风端与所述第二进风端沿所述控风机构的周向分布,且所述控风机构的通风口可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进风端和所述第二进风端中的任一个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风道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风道两侧,所述多个第一风道包括:左冷冻风道和右冷冻风道,与所述左冷冻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在上下方向依次分布,与所述右冷冻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在上下方向依次分布,与所述多个左冷冻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多个右冷冻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在左右方向一一对应。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设有位于所述风道板外且沿远离所述进风侧方向延伸的导向部。可选地,所述回风口的末端与最下方的第一出风口的导向部的末端具有夹角。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下方的第一出风口的导向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自上向下沿远离所述出风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导向段沿水平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保温层,所述进风侧形成在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出风侧形成在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保温层具有多个流通槽,所述多个流通槽与所述第一盖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或所述第二风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风机构包括可枢转的挡风件以及设于所述挡风件内的风机,所述挡风件的两端均敞开,所述挡风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相对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对,所述挡风件的一部分侧壁敞开以形成所述通风口。进一步地,所述控风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驱动齿轮,所述挡风件具有沿周向分布的轮齿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轮齿部互相啮合,以驱动所述轮齿部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通风口可转动切换至与第一风道连通或与第二风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控风机构还包括:基座以及定位件,所述基座穿过所述保温层且与所述第二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基座具有枢转连接部,所述挡风件为环形套体,所述挡风件套设在所述枢转连接部且相对于所述枢转连接部可枢转,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基座连接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基座共同对所述挡风件沿轴向进行限位。可选地,所述基座为环形,所述枢转连接部为形成在所述基座的一端的环形卡槽,所述挡风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环形卡槽上。可选地,所述定位件为环形卡盘,所述环形卡盘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第一安装耳,所述基座具有安装凸柱,所述第一安装耳与所述安装凸柱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可选地,所述基座具有与所述第二盖板连接的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二安装耳、所述安装凸柱、所述环形卡槽自内向外依次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通风口沿所述挡风件的周向分布且在径向上相正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冰箱包括:箱体、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风道组件以及蓄冷件,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箱体的侧壁连接且所述风道组件的进风侧与所述箱体之间限定出回风腔室,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回风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所述冷室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不直接与所述冷室连通,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回风腔室内且与所述蓄冷件相对。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拆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一个示意图(第一盖板未示出);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一个工作示意图(正常制冷模式);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第一盖板未示出);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另一个工作示意图(化霜完成后制冷模式);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控风机构的主视图(风机未示出);图8是沿图7中线A-A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控风机构的拆分示意图。附图标记:风道组件100,蒸发器200,冷室300,风道板10,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保温层13,流通槽131,进风口14,第一出风口15,导向部151,第一导向段1511,第二导向段1512,第二出风口16,回风口17,容纳部18,蓄冷件20,控风机构30,挡风件31,通风口311,轮齿部312,风机32,驱动电机33,驱动齿轮34,基座35,枢转连接部351,安装凸柱352,第二安装耳353,定位件36,第一安装耳361,第一风道40,左冷冻风道40a,右冷冻风道40b,第一进风端41,第二风道50,第二进风端51,回风腔室a。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道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冰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板,所述风道板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风道板内限定出互不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直接连通;控风机构,所述控风机构设于所述风道板内,所述控风机构具有通风口,所述控风机构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且所述控风机构的通风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任一个连通;以及蓄冷件,所述蓄冷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板,所述风道板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风道板内限定出互不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直接连通;控风机构,所述控风机构设于所述风道板内,所述控风机构具有通风口,所述控风机构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且所述控风机构的通风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任一个连通;以及蓄冷件,所述蓄冷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板的一侧为进风侧且另一侧为出风侧,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侧,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出风侧,所述风道板的处于进风侧的外壁设有用于安装蒸发器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第二风道在垂直于所述风道板方向上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件邻近所述出风侧设置且所述蓄冷件与所述进风侧间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端、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端,所述第一进风端与所述第二进风端沿所述控风机构的周向分布,且所述控风机构的通风口可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进风端和所述第二进风端中的任一个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风道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风道两侧,所述多个第一风道包括:左冷冻风道,与所述左冷冻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在上下方向依次分布;和右冷冻风道,与所述右冷冻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在上下方向依次分布,与所述多个左冷冻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多个右冷冻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在左右方向一一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有位于所述风道板外且沿远离所述进风侧方向延伸的导向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的末端与最下方的第一出风口的导向部的末端具有夹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最下方的第一出风口的导向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自上向下沿远离所述出风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导向段沿水平方向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板包括:第一盖板,所述进风侧形成在所述第一盖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港陆彭飞张磊张建彭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