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原水管道保护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7564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原水管道保护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施工方法,通过旋喷桩在原水管道周围形成加固土,在原水管道两侧各设置一排钢板桩将加固土与钢板桩外侧土体隔离开,并对原水管道侧上方和上方土体实施分区开挖、对底板实施分块浇筑的方法,从而有效防止因土体卸载造成原水管道上浮、以及周围土体自重引起原水管道隆起的问题,使原水管道的变形量严格控制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原水管道保护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原水管道保护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现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工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与城市固有管道发生交叉或部分重叠的情形。例如,城市中地铁隧道的长线连续施工,必然会与城市固有管道交叉。多数城市固有管道都关系到周围企事业单位、居民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因此,在施工中要确保管线的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固有管线中,原水管道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中断的重要供水管道,其保护标准愈发严格,根据原水管保护要求,其变形控制标准为:最大沉降及隆起量为≤5mm;接头处差异变形≤2.5mm。又由于原水管道直径较大(常规为2-4米),保护过程中更是愈发困难。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原水管影响最主要的因素为基坑开挖所产生的土体回弹和上浮。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底面的变形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开挖后的卸载引起的回弹量;另一部分是基坑周围土体在自重作用下使坑底土向上隆起量。土体回弹或土体上浮都会对原水管侧面及底面产生压力,致使原水管发生变形或位移。现有管线保护技术多为设置包管装置,或明挖之后对管道进行加固,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下原水管道保护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原水管道保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进行旋喷桩施工,对原水管道周围土体进行加固,使加固土包覆所述原水管道,旋喷加固施工时,实时监测所述原水管道变形数据,并及时调整旋喷浆液流向、土体置换率、施工速率;S2.在所述原水管道两侧水平距离为L处分别进行土体开槽,形成槽口;S3.采用静力压桩机械在所述槽口底部连续插入一排钢板桩;S4.对所述槽口外侧土体进行开挖,然后在开挖区进行底板一施工,铺设所述底板一的钢筋,立模后浇筑底板一的混凝土,并使底板一的朝向所述钢板桩顶部的钢筋伸出所述底板一的端部;S5.对两槽口之间土体进行开挖,然后在开挖区进行底板二施工,铺设所述底板二的钢筋,立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原水管道保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进行旋喷桩施工,对原水管道周围土体进行加固,使加固土包覆所述原水管道,旋喷加固施工时,实时监测所述原水管道变形数据,并及时调整旋喷浆液流向、土体置换率、施工速率;S2.在所述原水管道两侧水平距离为L处分别进行土体开槽,形成槽口;S3.采用静力压桩机械在所述槽口底部连续插入一排钢板桩;S4.对所述槽口外侧土体进行开挖,然后在开挖区进行底板一施工,铺设所述底板一的钢筋,立模后浇筑底板一的混凝土,并使底板一的朝向所述钢板桩顶部的钢筋伸出所述底板一的端部;S5.对两槽口之间土体进行开挖,然后在开挖区进行底板二施工,铺设所述底板二的钢筋,立模后浇筑底板二的混凝土,使底板二的朝向所述钢板桩顶部的钢筋伸出所述底板二的端部;S6.待底板二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拔出所述钢板桩,将所述底板一和底板二的钢筋的伸出端焊接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燕青徐亭张铭孔德志黄轶褚伟青郑晏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