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压逆变电源
本技术涉及逆变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压逆变电源。
技术介绍
逆变电源,就是利用晶闸管电路把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电源。现有的逆变电源输出电压波形严重不稳定,且含有较多谐波,影响负载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压逆变电源,能够对输出波形进行调整,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压逆变电源,包括调制电路、放大电路、驱动电路及变压器,所述调制电路采用脉宽调制芯片,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反向输入端依次经第二电容和第一电容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反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与脉宽调制芯片的补偿元件连接端相连,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反向输入端还依次经第二电阻和第一电阻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与脉宽调制芯片的基准电压输出端和输出方式设定端相连,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反相输入端还经第三电阻连接电源负极,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经第三电容与脉宽调制芯片的基准电压输出端相连,脉宽调制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还经第四电阻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脉宽调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压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制电路、放大电路、驱动电路及变压器,所述调制电路采用脉宽调制芯片,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反向输入端依次经第二电容和第一电容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反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与脉宽调制芯片的补偿元件连接端相连,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反向输入端还依次经第二电阻和第一电阻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与脉宽调制芯片的基准电压输出端和输出方式设定端相连,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反相输入端还经第三电阻连接电源负极,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经第三电容与脉宽调制芯片的基准电压输出端相连,脉宽调制芯片的控制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压逆变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制电路、放大电路、驱动电路及变压器,所述调制电路采用脉宽调制芯片,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反向输入端依次经第二电容和第一电容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反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与脉宽调制芯片的补偿元件连接端相连,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反向输入端还依次经第二电阻和第一电阻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与脉宽调制芯片的基准电压输出端和输出方式设定端相连,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反相输入端还经第三电阻连接电源负极,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经第三电容与脉宽调制芯片的基准电压输出端相连,脉宽调制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还经第四电阻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正相输入端还经第四电容与脉宽调制芯片的基准电压输出端相连,第四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反相输出端、第二反相输出端及电源端分别经第一电感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电源正极经第五电容接地,第五电容两端并联有第六电容,电源负极经第五电阻接地,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振荡电容连接端经第七电容接地,脉宽调制芯片的震荡电阻连接端经第六电阻接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正相输入端经第七电阻接地,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同相输出端和第二同相输出端分别连接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依次经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二同相输出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第一二极管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变压器原边的一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脉宽调制芯片的第一同相输入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二二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驱动电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与第十电阻的公共端及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的公共端分别与变压器原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及第二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经第十一电阻与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相连,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还与变压器原边的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经第十二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变压器原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及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均与变压器原边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勤,刘克松,刘向科,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华伟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