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岩体宽大裂隙的方法及封闭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777264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岩体宽大裂隙的方法及其封闭结构。所述方法包括(a)裂隙清理;(b)批刮快硬水泥;(c)预埋进浆管和回浆管;(d)注浆等步骤,该方法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成本低。由该方法获得的封闭结构包括封堵层和填充体;所述封堵层位于基岩表面并覆盖在裂隙的开口处,所述封堵层设有供与进浆管和回浆管穿过的孔;所述填充体位于缝隙内并且与封堵层底面和裂隙侧面岩体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封闭结构的构造简单、封闭效果好,不会在无盖重固结灌浆过程中出现外漏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岩体宽大裂隙的方法及封闭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无盖重固结灌浆前处理岩体宽大裂隙的方法及其封闭结构。
技术介绍
高拱坝的坝基固结灌浆与大坝混凝土浇筑在工期上常常存在矛盾,因此常采取无盖重固结灌浆。但由于没有混凝土盖重,岩体表面的裂隙可能成为浆液串漏的通道,为保证固结灌浆效果,灌浆前必须对地表的裂隙进行封闭。针对岩体表面的宽大裂隙,目前一般采用人工嵌入棉纱或批刮快硬水泥的方法进行封闭,常规封闭结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裂隙发育深窄,填缝施工困难裂隙在地表出露的形态一般为U形缝或V形缝,需要对其一定深度范围内进行填缝施工,一般要求填缝深度不小于3倍缝宽。对于宽度大于5cm的裂隙,其填缝深度需不少于15cm,由于裂隙内部既窄且深,而且裂隙面发育极不规则,采用常规的人工批刮填压的方法施工时,操作难度大,施工耗时长,而且填缝效果受工人的施工水平和工作态度影响较大。2、裂隙未被填压密实,填缝材料结合较差,容易被浆液压力击穿由于填缝施工难度大,导致裂隙深部未能填压密实,其深部仍存在空隙部位,而且采用人工批刮方法施工的快硬水泥,难以与裂隙侧面岩体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处理岩体宽大裂隙的方法及封闭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岩体宽大裂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裂隙清理:清理裂隙(4)内部的杂物,清理深度不小于三倍裂隙宽度;(b)批刮快硬水泥:沿裂隙(4)周围的基岩表面(3)批刮由快硬水泥制成的水泥浆,所述水泥浆覆盖住基岩表面上裂隙(4)出露的全范围且超出裂隙(4)两侧,批刮完成后,等待凝固,形成的封堵层(1)宽度不小于40毫米、厚度不小于20毫米;(c)预埋进浆管(5)和回浆管(6):批刮快硬水泥时,在裂隙(4)内预埋进浆管(5)和回浆管(6),所述进浆管(5)的一端预埋在裂隙(4)的底部,所述回浆管(6)的一端预埋在裂隙(4)的顶部,所述进浆管(5)和回浆管(6)的管路穿过封堵层(1)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岩体宽大裂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裂隙清理:清理裂隙(4)内部的杂物,清理深度不小于三倍裂隙宽度;(b)批刮快硬水泥:沿裂隙(4)周围的基岩表面(3)批刮由快硬水泥制成的水泥浆,所述水泥浆覆盖住基岩表面上裂隙(4)出露的全范围且超出裂隙(4)两侧,批刮完成后,等待凝固,形成的封堵层(1)宽度不小于40毫米、厚度不小于20毫米;(c)预埋进浆管(5)和回浆管(6):批刮快硬水泥时,在裂隙(4)内预埋进浆管(5)和回浆管(6),所述进浆管(5)的一端预埋在裂隙(4)的底部,所述回浆管(6)的一端预埋在裂隙(4)的顶部,所述进浆管(5)和回浆管(6)的管路穿过封堵层(1)引至封堵层(1)以外;(d)注浆:通过进浆管(5)往裂隙(4)内注浆,并观察出浆管(6)的液面高度,注浆完成后,等待凝固,形成填充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岩体宽大裂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注浆的方式是将进浆管(5)的外部管口置于高处,通过浆液自重压力和浆液流动性往裂隙(4)内注浆。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刚施华堂王汉辉肖碧乔兴斌樊少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