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冷热循环系统以及装配式建筑物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6867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冷热循环系统以及装配式建筑物,该冷热循环系统包括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控制中心、太阳能集热器、用于检测储能中心层的储能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循环管道的一端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循环管道的另一端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控制中心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调节太阳能集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冷热循环系统以及装配式建筑物,将储能墙体模块的循环管道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并且控制中心通过两者的温度值对两者进行循环水流通控制,实现储能墙体模块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合理能量存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冷热循环系统以及装配式建筑物
本技术涉及建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冷热循环系统以及装配式建筑物。
技术介绍
传统建筑中,墙体主要作为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和内部空间的隔断结构,建筑外墙体还具有保温作用,北方地域的外墙体上会设置有保温层。近年来,随着智能建筑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墙体可以被纳入为建筑智能系统的一部分,如申请号为201510524099.X,授权公告日2017.4.26日,名称为“一种能控制蓄放热的相变墙体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包括相变墙体、保温饰面、换热管道、连接管道和热源装置;其中,循环换热管道设在相变墙体内,设在相变墙体外部的热源装置经连接管道与换热管道连接成闭合式循环管路。蓄热过程中用保温饰面隔离,放热时移开保温饰面将墙体内的热量放出,减少房间的用热需求,实现节能的目的。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使用时需要相对频繁的操作保温饰面打开和关闭,由于没有风扇等带动热量循环的装置,其对室内温度改变速度过慢。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相变墙体仅仅作为建筑物的现有各循环系统的一个额外组件,缺乏与现有的循环系统的高效和合理的融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冷热循环系统以及装配式建筑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包括储能中心层和设置于储能中心层两侧的保温层,其中所述储能中心层中设置有供流体流经的循环管道,以实现外界与储能中心层的能量交换。一种冷热循环系统,包括上述的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设置于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之外的主管道、控制中心、太阳能集热器、用于检测所述储能中心层的储能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循环管道与所述主管道同程连接;所述主管道的一端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所述主管道的另一端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所述控制中心分别通信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并且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运行状态。上述的冷热循环系统,还包括热源,所述热源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串联地连接于所述主管道上,并且所述热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所述热源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水口;所述控制中心基于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热源的出水温度数据来控制所述热源。上述的冷热循环系统,还包括生活热水系统,所述生活热水系统包括热水箱,所述热水箱串联于所述主管道上,所述热水箱的一个进水口连接所述热源的出水口,所述热水箱的一个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水口。上述的冷热循环系统,所述生活热水系统还包括溢流管和循环水泵:所述溢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热水箱;所述循环水泵串联于所述热水箱和所述循环管道之间的所述主管道上;所述控制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溢流阀的启闭。上述的冷热循环系统,还包括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并联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和所述循环管道的出水口之间的所述主管道上,从所述循环管道流出的液体流经所述换热器后进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上述的冷热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和节流阀: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新风系统调节的标的空间的室内温度;所述节流阀,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处;所述控制中心基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口度;和/或,所述控制中心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储能中心层的储能温度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上述的冷热循环系统,还包括智能家居通信模块,所述控制中心用于通过所述智能家居通信模块与智能家居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一种装配式建筑物,其配置有上述的冷热循环系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储能墙体模块,将墙体作为一个储能模块,如此一方面其安装后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再行操作,使用者感受与传统墙体几乎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其用于存储智能建筑的各类循环系统如太阳能系统、新风系统等的多余能量,实现节能;再一方面,其本身具有较好的保温效能,实现对建筑物的高效保温。本技术提供的冷热循环系统,将储能墙体模块的循环管道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并且控制中心通过两者的温度值对两者进行循环水流通控制,如此实现储能墙体模块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合理能量存储。由于上述的冷热循环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配置有该冷热循环系统的装配式建筑物自然也具有对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热循环系统的循环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墙体模块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墙体模块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墙体模块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墙体模块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墙体模块的窗口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墙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循环管道;3、储能中心层;4、保温层;5、储能单元;6、主管道;7、窗口;8、骨架结构;9、外饰层;10、太阳能集热器;11、新风系统;12、控制中心;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生活热水系统;15、热水箱;16、换热器;17、热源;18、节流阀;19、循环水泵;20、溢流管;21、第二温度传感器;22、第三温度传感器;23、第四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包括储能中心层3和设置于储能中心层3两侧的保温层4,其中所述储能中心层3中设置有供流体流经的循环管道2,以实现外界与储能中心层3的能量交换。具体的,墙体1为各类建筑物的隔断结构,且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墙体1,也可以是板材如木板、复合板、金属板材形成的墙体1,亦或者是现有技术中其它材质形成的墙体1。墙体1可以是建筑物的内部墙,如设置有门的墙,也可以是建筑物的外墙,如设置有窗的墙。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墙体模块,较为优选的,其可以是装配式墙体,即事先在工厂预制成墙体单元,随后运入建筑现场进行装配。本实施例中,墙体1的两个墙面上均设置有保温层4,两个保温层4夹持的中间部分为储能中心层3,保温层4为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结构,本实施例中,保温层4和储能中心层3优选的为由不同材质形成的不同结构,但可选的,若储能中心层3的主体和其表面为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结构,那么保温层4和储能中心层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储能中心层3用于储存能量,其为能够良好吸收热量的结构,循环管道2设置于储能中心层3中,通过循环管道2将能量送入储能中心层3或者由储能中心层3予以输出,如循环管道2与太阳能集热器10相连通,白天阳光较好的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冷热循环系统以及装配式建筑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中心层和设置于储能中心层两侧的保温层,其中所述储能中心层中设置有供流体流经的循环管道,以实现外界与储能中心层的能量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中心层和设置于储能中心层两侧的保温层,其中所述储能中心层中设置有供流体流经的循环管道,以实现外界与储能中心层的能量交换。2.一种冷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设置于单元化储能墙体模块之外的主管道、控制中心、太阳能集热器、用于检测所述储能中心层的储能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循环管道与所述主管道同程连接;所述主管道的一端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所述主管道的另一端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所述控制中心分别通信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并且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运行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源,所述热源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串联地连接于所述主管道上,并且所述热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所述热源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管道的进水口;所述控制中心基于第三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热源的出水温度数据来控制所述热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活热水系统,所述生活热水系统包括热水箱,所述热水箱串联于所述主管道上,所述热水箱的一个进水口连接所述热源的出水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波李艳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安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