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保温装置及其应用的磁力泵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662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磁力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质保温装置,所述介质保温装置包括用于避免磁力泵输送介质结晶的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包括前保温腔、中保温腔和后保温腔,所述前保温腔与中保温腔通过蒸汽输送管连通,所述中保温腔上设有蒸汽孔一、所述后保温腔上设有蒸汽孔二,所述蒸汽孔一、蒸汽孔二共同构成连通所述中保温腔和后保温腔的蒸汽输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磁力泵只对工作腔的叶轮以及进、出料口进行保温而忽略了动力腔的保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保温腔创造性的设置成三段式、包括前、中、后保温腔,实现了对磁力泵整个动力腔和转轴的覆盖,避免进入动力腔的介质凝结后对磁力泵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质保温装置及其应用的磁力泵
本技术属于磁力泵
,具体涉及一种介质保温装置及其应用的磁力泵。
技术介绍
磁力泵是常用的流体输送机械,以其无泄露、低噪音、运行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卫浴等行业上。磁力泵由泵、磁力传感器和电动机三部分组成,泵包括壳体、叶轮、泵盖、泵轴,磁力传感器包括外磁转子、内磁转子、隔离套。外磁转子与电机轴固接,内磁转子与泵轴固接,电机带动外磁转子转动,再带动内磁转子转动,内磁转子为从动件。隔离套由法兰、薄壁筒和底板组成,隔离套法兰与泵盖相接。目前现有的磁力泵工作过程中,由于其轴承等机体部件的冷却和润滑完全依靠输送介质,输送易结晶介质时,极易因介质结晶而附着于磁力泵结构件。壳体、泵盖、内磁转子处易结晶介质容易凝固变成粉状、块状,会导致轴承损坏,甚至无法启动。壳体和泵盖处的易结晶介质容易融化,但内磁转子处的易结晶介质由于热源无法达到该区域而无法融化,导致难以随时停机和启动,增加了用户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介质保温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磁力泵输送介质结晶。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介质保温装置,所述介质保温装置包括用于避免磁力泵输送介质结晶的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包括前保温腔、中保温腔和后保温腔,所述前保温腔围设在磁力泵入口处用于避免介质从介质输送管道进入泵进口处时因温度下降而结晶,所述中保温腔围设在磁力泵滑动轴承处用于避免介质从介质输送管进入隔离套内时因温度下降而结晶,所述后保温腔围设在隔离套处用于避免隔离套内介质因温度下降而结晶,所述前保温腔与中保温腔通过蒸汽输送管连通,所述中保温腔上设有蒸汽孔一、所述后保温腔上设有蒸汽孔二,所述蒸汽孔一、蒸汽孔二共同构成连通所述中保温腔和后保温腔的蒸汽输送孔。优选的,所述保温腔还包括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设置在前保温腔底部,所述蒸汽出口设置在后保温腔顶部。优选的,所述蒸汽输送孔为4个且均布在中保温腔与后保温腔上。优选的,所述蒸汽孔一为沉头孔,蒸汽孔二为通孔,所述中保温腔、后保温腔之间还设有连接所述通孔与沉头孔的套筒。优选的,所述套筒一端外径比所述沉头孔较大的内径小0.01-0.05mm,所述套筒与所述沉头孔形成过渡配合,所述套筒另一端外径比所述通孔内径大0.01-0.05mm,所述套筒与所述通孔形成过渡配合。优选的,所述套筒一端外径比所述沉头孔较大的内径小0.01-0.05mm,所述套筒与所述沉头孔形成过渡配合,所述套筒另一端与所述通孔焊接。优选的,在所述沉头孔与所述套筒之间设有密封圈,在所述通孔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密封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磁力泵,所述磁力泵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保温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传统的磁力泵只对工作腔的叶轮以及进、出料口进行保温而忽略了动力腔的保温。本技术中保温腔创造性的设置成三段式、包括前、中、后保温腔,实现了对磁力泵整个动力腔和转轴的覆盖,避免进入动力腔的介质凝结后对磁力泵产生影响。2、本技术创造性地将中保温腔与后保温腔之间设置蒸汽输送孔,优化了蒸汽输送管路结构,减少了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此外,蒸汽输送孔扩大了蒸汽输送面积,使后保温腔的蒸汽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保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磁力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套筒与沉头孔、通孔的另一种连接关系图。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前保温腔2-中保温腔21-蒸汽孔一22-套筒23-密封圈3-后保温腔31-蒸汽孔二4-蒸汽输送管5-蒸汽输送孔6-泵进口7-滑动轴承8-隔离套9-蒸汽进口10-蒸汽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介质保温装置,介质保温装置包括用于避免磁力泵输送介质结晶的保温腔,保温腔包括前保温腔1、中保温腔2和后保温腔3,前保温腔1围设在磁力泵入口6处用于避免介质从介质输送管道进入泵进口6处时因温度下降而结晶,中保温腔2围设在磁力泵滑动轴承7处用于避免介质从介质输送管进入隔离套8内时因温度下降而结晶,后保温腔3围设在隔离套8处用于避免隔离套8内介质因温度下降而结晶,保温腔1与中保温腔2通过蒸汽输送管4连通,中保温腔2上设有蒸汽孔一21、后保温腔3上设有蒸汽孔二31,蒸汽孔一21、蒸汽孔二31共同构成连通所述中保温腔2和后保温腔3的蒸汽输送孔5。传统的磁力泵只对工作腔的叶轮以及进、出料口进行保温而忽略了动力腔的保温。本技术中保温腔创造性的设置成三段式、包括前、中、后保温腔,实现了对磁力泵整个动力腔和转轴的覆盖,避免进入动力腔的介质凝结后对磁力泵产生影响。本技术创造性地将中保温腔与后保温腔之间设置蒸汽输送孔,优化了蒸汽输送管路结构,减少了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此外,蒸汽输送孔扩大了蒸汽输送面积,使后保温腔的蒸汽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保温效果。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保温腔还包括蒸汽进口9和蒸汽出口10,蒸汽进口9设置在前保温腔1底部,蒸汽出口10设置在后保温腔3顶部。蒸汽从蒸汽进口9进入前保温腔1,依次进过中保温腔2、后保温腔3,最后从蒸汽出口10,实现对整个泵体进行保温的的作用。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蒸汽输送孔5为4个且均布在中保温腔2与后保温腔3上。设置4个蒸汽输送孔5进一步扩大了蒸汽输送面积,使后保温腔的蒸汽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保温效果。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蒸汽孔一21为沉头孔,蒸汽孔二31为通孔,中保温腔2、后保温腔3之间还设有连接通孔与沉头孔的套筒22。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如图2所示,套筒22一端外径比沉头孔较大的内径小0.01-0.05mm,套筒22与沉头孔形成过渡配合,套筒22另一端外径比通孔内径大0.01-0.05mm,套筒22与通孔形成过渡配合。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如图3所示,套筒22一端外径比所述沉头孔较大的内径小0.01-0.05mm,所述套筒22与所述沉头孔形成过渡配合,所述套筒22另一端与所述通孔焊接。将套筒22与通孔焊接在一起,加工和安装方便。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在沉头孔与套筒22之间设有密封圈23,在通孔与套筒22之间设置密封圈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磁力泵,磁力泵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保温装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介质保温装置及其应用的磁力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保温装置包括用于避免磁力泵输送介质结晶的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包括前保温腔(1)、中保温腔(2)和后保温腔(3),所述前保温腔(1)围设在磁力泵入口(6)处用于避免介质从介质输送管道进入泵进口(6)处时因温度下降而结晶,所述中保温腔(2)围设在磁力泵滑动轴承(7)处用于避免介质从介质输送管进入隔离套(8)内时因温度下降而结晶,所述后保温腔(3)围设在隔离套(8)处用于避免隔离套(8)内介质因温度下降而结晶,所述前保温腔(1)与中保温腔(2)通过蒸汽输送管(4)连通,所述中保温腔(2)上设有蒸汽孔一(21)、所述后保温腔(3)上设有蒸汽孔二(31),所述蒸汽孔一(21)、蒸汽孔二(31)共同构成连通所述中保温腔(2)和后保温腔(3)的蒸汽输送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保温装置包括用于避免磁力泵输送介质结晶的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包括前保温腔(1)、中保温腔(2)和后保温腔(3),所述前保温腔(1)围设在磁力泵入口(6)处用于避免介质从介质输送管道进入泵进口(6)处时因温度下降而结晶,所述中保温腔(2)围设在磁力泵滑动轴承(7)处用于避免介质从介质输送管进入隔离套(8)内时因温度下降而结晶,所述后保温腔(3)围设在隔离套(8)处用于避免隔离套(8)内介质因温度下降而结晶,所述前保温腔(1)与中保温腔(2)通过蒸汽输送管(4)连通,所述中保温腔(2)上设有蒸汽孔一(21)、所述后保温腔(3)上设有蒸汽孔二(31),所述蒸汽孔一(21)、蒸汽孔二(31)共同构成连通所述中保温腔(2)和后保温腔(3)的蒸汽输送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腔还包括蒸汽进口(9)和蒸汽出口(10),所述蒸汽进口(9)设置在前保温腔(1)底部,所述蒸汽出口(10)设置在后保温腔(3)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立平汪怡然黄鑫燕浩李跃潘耀东侯建明吴进钱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南方化工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