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江柳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524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壳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固定架、转盘、挡块、支撑柜、卸料机构、纵向破壳机构、横向破壳机构、从动轴、拨盘、主动轴、第二齿轮、槽轮、第一齿轮、电机等,所述支撑框架固连在支撑柜的上端,所述从动轴与转盘的下端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卸料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一端,所述纵向破壳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一端,所述横向破壳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中部,所述从动轴与槽轮中心处的通孔过盈配合,所述槽轮与拨盘配合,所述第二齿轮与主动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有益效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非常省力,核桃破壳比较充分,效率较高。

A new type of walnut shell break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hell break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new walnut shell breaking device. The support frame, the fixed frame, the turntable, the block, the support cabinet, the unloading mechanism, the longitudinal shell breaking mechanism, the transverse shell breaking mechanism, the driven shaft, the dial plate, the active shaft, the second gear, the groove wheel, the first gear, the motor, etc., the supporting frame is attached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cabinet,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driven shaft and the turntable is unreturnable. The unloading mechanism is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fixed frame, the longitudinal shell breaking mechanism is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fixed frame, the transverse shell breaking mechanism is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ixed frame, the driven shaft is in interference with the through hole at the center of the slot wheel, and the slot wheel is matched with the dial plate, and the second ge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active shaft. The second gear is engaged with the first gear, and the first ge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through a key. Beneficial effects: simple operation, convenient use, very labor-saving, walnut shell breaking is relatively full,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壳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
技术介绍
核桃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核桃壳内的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脂肪较多,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深受老百姓喜爱。核桃有着坚硬的外壳,单靠人力很难将其外壳拿掉,因此人们常用锤子或者核桃夹具来将核桃壳破开,但即使是利用核桃夹具也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且效率比较低,破壳不够彻底,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操作简单、非常省力、破壳效率高、破壳比较彻底的核桃破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它通过拨盘拨动槽轮进而使得从动轴带动转盘和挡块作间歇性转动,配合手动放核桃、纵向破壳机构、横向破壳机构、卸料机构完成循环动作,操作简单、非常省力、破壳效率高、破壳比较彻底,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包括固定梁、支撑框架、固定架、转盘、挡块、支撑柜、卸料机构、收料盒、挡板、纵向破壳机构、横向破壳机构、从动轴、拨盘、主动轴,固定座、第二齿轮、上支架、垫块、槽轮、第一齿轮、下支架、电机,所述固定梁固连在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固连在支撑柜的上端,所述固定架固连在固定梁的下端面,所述从动轴依次穿过支撑柜顶板上的通孔、支撑框架底板上的通孔后与转盘的下端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挡块的一侧与转盘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卸料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一端,所述纵向破壳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一端,所述横向破壳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中部,所述收料盒固定在支撑柜的一侧,所述挡板插在收料盒上,所述从动轴与槽轮中心处的通孔过盈配合,所述槽轮与拨盘配合,所述主动轴与拨盘上的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齿轮与主动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所述下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柜底面上,所述上支架焊接在支撑柜底面上,所述垫块的下端面与支撑柜的底面贴合,上端面与电机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支架上,所述固定座的中心处设有轴承,所述从动轴的下端卡入轴承的内圈,所述固定座套在轴承的外圈上,所述主动轴卡入轴承的内圈。优选的,所述转盘包括转盘主体、转盘臂、转盘圆弧部、转盘弹簧孔、转盘挡片,所述转盘臂设有四个,均匀设置在转盘主体上,所述转盘圆弧部的一侧与转盘臂固连,另一侧上对称开有两个转盘弹簧孔,所述转盘圆弧部与转盘挡片焊接,所述转盘圆弧部的底面和转盘挡片的底面平齐。优选的,所述纵向破壳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破壳气缸、压料头,所述第一支架通焊接在固定架上,所述第一破壳气缸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压料头包括上圆柱和下圆柱,所述上圆柱的直径小于下圆柱的直径,所述压料头的上圆柱与第一破壳气缸的伸缩轴过盈配合,所述压料头的下圆柱的下端开有圆孔。优选的,所述挡块包括挡块主体、挡块通孔、挡块弹簧孔,所述挡块主体上开有挡块通孔,所述挡块主体的一侧开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挡块弹簧孔,所述挡块通孔的孔径大于压料头下圆柱的直径,所述挡块弹簧孔与转盘弹簧孔的孔径相等,所述挡块主体的宽度与转盘圆弧部的宽度相等,所述挡块主体开有挡块弹簧孔的侧面与转盘圆弧部开有转盘弹簧孔的侧面贴合。优选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转盘弹簧孔的孔底面,另一端固定在挡块弹簧孔的孔底面,所述挡块弹簧孔与转盘弹簧孔的孔径略大于弹簧的最大直径。优选的,所述横向破壳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破壳气缸、第三破壳气缸、横向破壳柱,所述第二支架焊接在固定架上,所述第二破壳气缸固定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破壳气缸与第二破壳气缸的伸缩轴连接,所述横向破壳柱与第三破壳气缸的伸缩轴固连,所述横向破壳柱呈正三棱柱状,正三棱柱的后面与转盘圆弧部固连转盘臂的面平行,与正三棱柱的后面相对的棱正对转盘的中心。优选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第三支架、水平卸料气缸、竖直卸料气缸、弹性圆柱,所述第三支架焊接在固定架上,所述水平卸料气缸固定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竖直卸料气缸与水平卸料气缸的伸缩轴连接,所述弹性圆柱与竖直卸料气缸的伸缩轴固连,所述弹性圆柱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收料盒包括收料盒本体、竖直矩形通孔、挂耳、水平矩形通孔,所述收料盒本体的底面开有竖直矩形通孔,所述收料盒本体的侧面对称设有两个挂耳,所述收料盒本体的一侧开有水平矩形通孔,所述水平矩形通孔的位置高于收料盒本体底面,所述挡板插入水平矩形通孔内将竖直矩形通孔全部挡住。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拨盘拨动槽轮通过从动轴带动转盘和挡块作间歇性转动,配合手动放核桃、纵向破壳机构、横向破壳机构、卸料机构完成循环动作,非常省力;通过弹簧连接转盘和挡块,弹簧的弹力使挡块与转盘贴合比较紧密;卸料机构将夹好的核桃推入收料盒中,有利于收集已破壳的核桃,收料盒上设有挂耳,插有挡板,方便将收料盒中已夹好的核桃装入食品袋;纵向破壳机构对核桃进行纵向挤压,横向破壳机构对核桃进行横向挤压,使得核桃破壳比较充分,效率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支撑柜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收料盒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卸料机构处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压料头剖视图;图7: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横向破壳机构处结构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9: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转盘结构示意图;图10: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挡块结构示意图;图11: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的横向破壳柱处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1、固定梁,2、支撑框架,3、固定架,4、转盘,5、挡块,6、支撑柜,7、卸料机构,8、收料盒,9、挡板,10、纵向破壳机构,11、横向破壳机构,12、从动轴,13、拨盘,14、主动轴,15、固定座,16、第二齿轮,17、上支架,18、垫块,19、槽轮,20、第一齿轮,21、下支架,22、电机,23、弹簧,401、转盘主体,402、转盘臂,403、转盘圆弧部,404、转盘弹簧孔,405、转盘挡片,501、挡块主体,502、挡块通孔,503、挡块弹簧孔,701、第三支架,702、水平卸料气缸,703、竖直卸料气缸,704、弹性圆柱,801、收料盒本体,802、竖直矩形通孔,803、挂耳,804、水平矩形通孔,1001、第一支架,1002、第一破壳气缸,1003、压料头,1101、第二支架,1102、第二破壳气缸,1103、第三破壳气缸,1104、横向破壳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梁、支撑框架、固定架、转盘、挡块、支撑柜、卸料机构、收料盒、挡板、纵向破壳机构、横向破壳机构、从动轴、拨盘、主动轴,固定座、第二齿轮、上支架、垫块、槽轮、第一齿轮、下支架、电机,所述固定梁固连在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固连在支撑柜的上端,所述固定架固连在固定梁的下端面,所述从动轴依次穿过支撑柜顶板上的通孔、支撑框架底板上的通孔后与转盘的下端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挡块的一侧与转盘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卸料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一端,所述纵向破壳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一端,所述横向破壳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中部,所述收料盒固定在支撑柜的一侧,所述挡板插在收料盒上,所述从动轴与槽轮中心处的通孔过盈配合,所述槽轮与拨盘配合,所述主动轴与拨盘上的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齿轮与主动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所述下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柜底面上,所述上支架焊接在支撑柜底面上,所述垫块的下端面与支撑柜的底面贴合,上端面与电机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支架上,所述固定座的中心处设有轴承,所述从动轴的下端卡入轴承的内圈,所述固定座套在轴承的外圈上,所述主动轴卡入轴承的内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梁、支撑框架、固定架、转盘、挡块、支撑柜、卸料机构、收料盒、挡板、纵向破壳机构、横向破壳机构、从动轴、拨盘、主动轴,固定座、第二齿轮、上支架、垫块、槽轮、第一齿轮、下支架、电机,所述固定梁固连在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固连在支撑柜的上端,所述固定架固连在固定梁的下端面,所述从动轴依次穿过支撑柜顶板上的通孔、支撑框架底板上的通孔后与转盘的下端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挡块的一侧与转盘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卸料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一端,所述纵向破壳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一端,所述横向破壳机构固定在固定架的中部,所述收料盒固定在支撑柜的一侧,所述挡板插在收料盒上,所述从动轴与槽轮中心处的通孔过盈配合,所述槽轮与拨盘配合,所述主动轴与拨盘上的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齿轮与主动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所述下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柜底面上,所述上支架焊接在支撑柜底面上,所述垫块的下端面与支撑柜的底面贴合,上端面与电机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支架上,所述固定座的中心处设有轴承,所述从动轴的下端卡入轴承的内圈,所述固定座套在轴承的外圈上,所述主动轴卡入轴承的内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包括转盘主体、转盘臂、转盘圆弧部、转盘弹簧孔、转盘挡片,所述转盘臂设有四个,均匀设置在转盘主体上,所述转盘圆弧部的一侧与转盘臂固连,另一侧上对称开有两个转盘弹簧孔,所述转盘圆弧部与转盘挡片焊接,所述转盘圆弧部的底面和转盘挡片的底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核桃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破壳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破壳气缸、压料头,所述第一支架通焊接在固定架上,所述第一破壳气缸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压料头包括上圆柱和下圆柱,所述上圆柱的直径小于下圆柱的直径,所述压料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江柳
申请(专利权)人:于江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