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502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固定成像组件的框架以及用于框架间相互连接的连接件,框架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焦距的伸缩镜筒,框架外周设有与框架外形相适应的外壳,框架与外壳之间通过可拆卸装置相连,固定装置还设有与伸缩镜筒相连的焦距调节装置。本装置将成像组件固定后用外壳进行包覆,形成手持式的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便于利用本装置进行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检测,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本装置的外壳与固定框架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内部成像组件的更换、调整和维护,使用起来更为便利。

Fixing device for handheld human body microvascular ultrastructure imag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xed device for a handheld human microvascular ultrastructural imaging device, at least a frame for a fixed imaging component and a connecting piece for interconnecting between the frames. A telescopic mirror for adjusting the focal length is also arranged between the frames.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shell adapted to the frame shape. The frame and the housing are connected by a detachable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ocal adjustment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telescopic lens barrel. In this device, the imaging components are fixed with the shell, and the handheld handheld microvascular ultrastructural imaging device is set up to facilitate the detection of the microvascular ultrastructure of the human bod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The shell of the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frame with a detachable connection to facilitate the replacement, adjust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internal imaging components, and it is more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利用光学成像技术进行医学诊断的医疗器械的辅助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功能,形态和代谢的完整是维持人体器官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微循环的研究,便于进一步了解人体各脏器的特殊功能,认知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利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不同的疾病状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都会引起微循环的病态,包括微血管管径,微血管密度以及微血管内的微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还能够对微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微血管内流动的血细胞进行观测。因此通过了解微血管超微结构情况来把握微循环质量,对于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微血流情况对健康和疾病诊疗如此重要,对微血流情况进行高精度的数字化定量化,实现精确诊疗就有重大的必要性。为了实现利用微血流的精确诊疗,必不可少的需要能够在无创的情况下对微血流进行实时高清晰成像并数字化的“无创动态微血管超微结构观测系统”。在医学领域,透过皮肤无创地对身体内部进行成像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等等。虽然这些技术产生的早,发展成熟,但是由于设备体积大,分辨率低,实时性差等缺点并不适合对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进行使用。其中,侧流暗场(SDF)成像技术和正交偏振光谱(OPS)成像技术是对于微血流进行成像的两种常用技术。无论是侧流暗场(SDF)成像技术和正交偏振光谱(OPS)成像技术均是采用光学器材及成像设备组合而成的,而要想将相关部件结合起来,并利于使用,就需要采用固定外壳。而常规的成像检测设备体积较大,无法实现手持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固定成像组件的框架以及用于框架间相互连接的连接件,框架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焦距的伸缩镜筒,框架外周设有与框架外形相适应的外壳,框架与外壳之间通过可拆卸装置相连,固定装置还设有与伸缩镜筒相连的焦距调节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的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螺栓通孔以及与螺栓通孔相配合,用于与框架相固定的螺栓或螺钉。优选的是:所述的焦距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侧面与伸缩镜筒位置相对应的焦距调节窗,所述的伸缩镜筒为旋转式伸缩镜筒。优选的是:所述的焦距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外部并与伸缩镜筒相连的摇杆,所述的摇杆还与自动控制单元相连。优选的是:所述的固定装置内部还设有光源控制电路。优选的是:所述的固定装置还设有与其它装置相连的连接端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装置将成像组件固定后用外壳进行包覆,形成手持式的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便于利用本装置进行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的观测与分析检查,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2)本装置的外壳与固定框架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内部成像组件的更换、调整和维护,使用起来更为便利。(3)本装置加设焦点调节装置,实现使用本装置进行微循环观测时的调焦,以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保证分析检查的准确性。(4)本装置加设控制面板,并自动控制单元相连,实现拍照、拍摄、存储等操作,无需再连其余控制装置,使用更为方便。(5)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手持式的外形,仅需一个手就能控制整个设备,解放了另一只手,可以用于其它检测过程中的辅助操作,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非常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外壳结构示意图一;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外壳结构示意图二;图7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光源;2-第一框架;3-第二框架;4-拍摄单元;5-遮光板;6-第三框架;7-连接件;8-第四框架;9-物镜;10-螺栓或螺钉;11-焦距调节窗;12-光源控制电路;13-外壳;14-螺栓通孔;15-第一连接端口;16-第二连接端口;17-伸缩镜筒;18-控制面板;19-摇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一种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此固定装置适用于基于正交偏振光谱成像技术的成像系统,由于其光源部分在分光单元的侧面,因此需要多个框架予以固定,其中,框架包括用于固定光源1和准直透镜的第一框架2,用于固定直角反射平面镜的第二框架3,用于固定分光单元的第三框架6,用于固定非球面透镜的第四框架8,框架之间采用连接件7予以连接固定,此连接件7均为可拆卸,便于框架内的部件更换、维修或维护保养。分光单元的第三框架6与拍摄单元4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焦距的伸缩镜筒17。框架外周设有与框架外形相适应的外壳13,框架与外壳13之间通过可拆卸装置相连,固定装置还设有与伸缩镜筒17相连的焦距调节装置。进一步的,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螺栓通孔14以及与螺栓通孔14相配合,用于与框架相固定的螺栓或螺钉10,可以参考图5所示。进一步的,焦距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侧面与伸缩镜筒17位置相对应的焦距调节窗11,伸缩镜筒17为旋转式伸缩镜筒。此为手动焦点调节方式,使用时焦距调节窗会露出旋转式伸缩镜筒,旋转式伸缩镜筒与下方的镜头模块相连,通过手指转动旋转式伸缩镜筒,实现镜头模块的上升或下降,实现焦距的调节。此种手动的调节方式对于需要找到一张非常清晰的照片来说难度较大,进而对于调节方式做如下改变。进一步的,焦距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13外部并与伸缩镜筒17相连的摇杆19,摇杆19还与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内部写入用于计算焦点的程序,通过控制摇杆19,实现自动查找焦点的过程,此过程需要与其它技术相配合。进一步的,固定装置内部还设有光源控制电路12。通过光源控制电路12,可以实现光源的控制。进一步的,固定装置外侧面还设有控制面板18,控制面板18与内部的自动控制单元相连。其中,控制面板18上可以设有开关按钮、图像保存按钮、录像按钮和微血流动态分析按钮。当然,还可以设有其它功能性按钮,如图7所示,还可以包括二维成像按钮和三维成像按钮,可以根据设备内部组件的功能进行设置。进一步的,固定装置还设有与其它装置相连的连接端口。其中,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端口15,例如USB通用接口和第二连接端口16,例如相机触发器接口。连接端口可以用于与计算机、数字相机、光源和控制面板等通信和给设备供电。使用时,单手持握本装置,在被测物体表面进行图像采集即可,手指可以通过操作外壳外部的功能性部件实现相应的功能,使用非常方便,另一只手空出来可以进行辅助操作。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3-6所示的一种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此装置用于基于侧流暗场成像技术的成像系统,由于此成像系统的光源部分位于物镜镜头的前端,因此,不需要太多框架固定,仅需要用于固定镜头模块中的非球面透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用于固定成像组件的框架以及用于框架间相互连接的连接件(7),所述的框架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焦距的伸缩镜筒(17),所述的框架外周设有与框架外形相适应的外壳(13),所述的框架与外壳(13)之间通过可拆卸装置相连,所述的固定装置还设有与伸缩镜筒(17)相连的焦距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用于固定成像组件的框架以及用于框架间相互连接的连接件(7),所述的框架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焦距的伸缩镜筒(17),所述的框架外周设有与框架外形相适应的外壳(13),所述的框架与外壳(13)之间通过可拆卸装置相连,所述的固定装置还设有与伸缩镜筒(17)相连的焦距调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13)上的螺栓通孔(14)以及与螺栓通孔(14)相配合,用于与框架相固定的螺栓或螺钉(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人体微血管超微结构成像装置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焦距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13)侧面与伸缩镜筒(17)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楠董蒨于綦悦魏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