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452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除加湿装置具备:壳体1,其包含吸入口16和出风口15;风路R1,其从吸入口16通向出风口15;加湿单元5、和除湿单元4,其被设置于风路R1的内部;送风机2,其被配置于风路R1的内部,并产生气流,针对气流流通的方向,相较于除湿单元4,加湿单元5被设置于上游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除加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时具有除湿功能和加湿功能的除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除加湿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该除加湿装置具有除湿功能、加湿功能、以及空气净化功能,在只进行空气净化的空气净化操作、和同时进行空气净化与除湿的除湿操作、和同时进行空气净化和加湿操作中,进行任意一种操作。该除加湿装置具备主体、设置在主体上的空气净化过滤单元、除湿单元、加湿单元、风扇。所述除加湿装置中形成有连接设置在主体侧面的吸入口和设置在主体上面的出风口的流路,根据所述风扇自所述吸入口至所述出风口产生气流。并且,该流路内从上游依次配置有空气净化过滤器、除湿单元、加湿单元以及风扇。如此配置的所述除加湿装置中,通过所述风扇取得驱动,在流路内产生的气流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除湿单元、加湿单元,由此,通过切换除湿单元、加湿单元的工作,可选择上述的空气净化操作、除湿操作以及加湿操作。由此可将空气净化机、除湿机以及加湿机收拢到一台上,可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加湿过滤器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加湿过滤器是将以具有吸水性的材质形成的硬纸板状的结构体缠绕成螺旋状而形成。通过设为该结构,可提供兼具吸水性和通气性的优秀的加湿用过滤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专利第567373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第43246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现有的除加湿装置被构成为自吸入口吸入的气流通过所述除湿单元,其次在通过所述加湿装置。现有的除加湿装置的自动操作模式中,已被设定的湿度条件为基准连续的进行除湿和加湿的切换操作。因此,加湿操作后立即进行除湿操作时,根据加湿单元中所留下的水被无意的进行加湿的风险。因此,本专利技术是进行除湿或加湿的除加湿装置,其目的是提供即使连续进行除湿或加湿的切换操作,也可抑制未意图的加湿的除加湿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除加湿装置具备:壳体,其包含吸入口和出风口;风路,其从所述吸入口通向所述出风口;加湿单元和除湿单元,其被设置于所述风路的内部;送风机,其被配置于所述风路内部,并产生气流,针对气流流通的方向,相较于所述除湿单元,所述加湿单元被设置于上游侧。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送风机将流动于所述风路的气流依次流过吸入口、空气净化单元、加湿单元、除湿单元。通过该构成,除湿单元相较于加湿单元,在气流流通方向上位于下游侧,因此,在刚进行加湿操作后加湿单元所产生的水蒸气可以由除湿单元去除。因此,在加湿操作和除湿操作被自动交替切换的自动模式中,通过刚进行加湿操作后进行除湿操作,可防止加湿单元进行未意图的加湿。此外,本专利技术中,送风机被设置于夹在壳体内的加湿单元和除湿单元之间的位置。此外,本专利技术中,送风机被设置于壳体内的加湿单元和除湿单元的背面侧的位置。上述构成中,所述除加湿装置具备将除湿操作和加湿操作连续交替进行的操作模式。专利技术效果在将除湿或加湿交替切换而进行连续操作的除加湿装置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即使刚进行加湿操作后,也可抑制使用者未意图的加湿的除加湿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加湿装置的外观透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除加湿装置除去前盖前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除加湿装置除去背面盖的后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除加湿装置的截面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加湿装置的风路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加湿装置的风路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加湿装置的风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除加湿装置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图2为露出图1所示的除加湿装置的除湿单元的前视图、图3为露出图1所示的除加湿装置的加湿单元的后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除加湿装置的截面图。并且,以下说明中,将图1所示的状态作为除加湿装置A的使用状态,并将左侧设为正面(前面)、将右侧设为背面(后面)。除加湿装置A吸入周围的空气,并具备除去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等异物的空气净化功能、除去空气中所包含的水分的除湿功能、提高空气中的湿度的加湿功能。除加湿装置A具备壳体1、送风机2、空气净化单元3、除湿单元4以及加湿单元5。壳体1是除加湿装置A的外包装部件,具备外壳11、前盖12、后盖13、遮光板14、出风口15、吸入口16、以及分区部18。外壳11是在内部具有空间的箱型部件,是长方体形状。外壳11例如可列举使用金属板、合成树脂等而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所示,外壳11是纵长直立设置状态下使用,相互面向相反侧的面设为正面以及背面。并且,正面以及背面上具有开口,正面、背面上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前盖12、后盖13。前盖12以及后盖13是防止使用者的手等不小心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设备的保护部件,并通过安装于外壳11而起到加强部件的作用。此外,通过拆卸前盖12或后盖13,可进行内部设备即送风机2、空气净化单元3、除湿单元4、加湿单元5等的维修,保养,检测等。壳体1从后盖13具备的吸入口16所吸入的空气中除去异物,并根据需要从出风口15吹出被加湿或除湿的空气。出风口15在除加湿装置A被设置为使用状态的情况下,在上表面具有开口。并且,在出风口15上设置有遮光板14。遮光板14是用于调整出风口15所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翅片,也作为可关闭出风口15的门扉而被使用。即,除加湿装置A中不工作时关闭遮光板14,而开始工作时开启。并且,遮光板14是可以根据除加湿装置A的工作而自动开关,也可以手动开关。此外,也可以是自动打开到一定角度后,在手动调整至所需的角度。如图4所示,外壳11的背面中,在后盖13的内侧上设置有用于配置空气净化单元3的开口。并且,吸入口16与开口连通。吸入口16被后述的空气净化过滤器31覆盖,通过吸入口16的空气经由空气净化过滤器31而被吸入。并且,吸入口16是后述的风路R1的空气流入口。送风机2具备多叶片风扇21、风扇外壳22、风扇马达23、排放口24以及进气口25。这里,多叶片风扇21是向离心方向排出空气的风扇,通过旋转自中央部分吸入空气,并产生向外围的气流。并且,代替多叶片风扇21,可以使用涡轮风扇或高压轴流风扇。此外,图4中送风机2的上部被设置为倾斜以使接近背面侧,也可设置为倾斜于前侧,也可以不倾斜。多叶片风扇21被配置为可在风扇外壳22的内部中旋转。风扇外壳22连接于排放口24,具有可将多叶片风扇21的圆周方向上所产生的气流吹向排放口24的构成。风扇外壳22中设置有进气口25,所述进气口25设置与多叶片风扇21的轴方向的一侧。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风扇外壳22被固定在外壳11的内部,以使进气口25面向背面侧。多叶片风扇21安装于风扇马达23的输出轴。风扇马达23被固定于风扇外壳22,通过风扇马达23的旋转驱动,旋转多叶片风扇21。排放口24是排放多叶片风扇21通过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开口。排放口24是与被配置风扇外壳22的多叶片风扇21的内部连通的圆柱形。并且,排放口24与出风口15连通。即,自排放口24排出的气流经由出风口15而被吹出至除加湿装置A的外部。并且,出风口15被形成为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可将被吹出的气流进行整流,可以将气流送至远处。并且,虽然在图示中被省略,也可以在出风口1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除加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包含吸入口和出风口;风路,其从所述吸入口通向所述出风口;加湿单元和除湿单元,其被设置于所述风路的内部;送风机,其被配置于所述风路内部,并产生气流,针对气流流通的方向,相较于所述除湿单元,所述加湿单元被设置于上游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11 JP 2015-1791511.一种除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包含吸入口和出风口;风路,其从所述吸入口通向所述出风口;加湿单元和除湿单元,其被设置于所述风路的内部;送风机,其被配置于所述风路内部,并产生气流,针对气流流通的方向,相较于所述除湿单元,所述加湿单元被设置于上游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将流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治仁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