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4057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5: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射瞳直径EPD,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其中,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和第六透镜分别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6。

Optical ima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由七片镜片组成的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市场对高像素手机镜头需求增大,由于手机厚度减薄,限制了镜头总长,从而增加手机镜头设计的难度。目前光学系统常用的感光元件有电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及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及尺寸减小,对应的摄像镜头也需满足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的要求。为了满足小型化的要求,现有镜头通常配置的F数均在2.0或2.0以上,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对成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光线不足(如阴雨天、黄昏等),手抖等情况,故此2.0或2.0以上的F数已经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成像要求。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小型化、大孔径、高成像品质的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射瞳直径EPD,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其中,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和第六透镜分别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lt;1.6,例如,TTL/ImgH≤1.546。本申请采用了多片(例如,七片)镜片,通过合理分配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与入瞳直径之间的关系,在加大通光量的过程中,使系统具有大光圈优势,增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同时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射瞳直径EPD,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多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分别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L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可满足:SL/TTL&lt;0.85,例如,SL/TTL≤0.8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lt;1.6,例如,f/EPD≤1.55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可满足:1.5&lt;(CT1+CT2)/CT4&lt;2.3,例如:1.880≤(CT1+CT2)/CT4≤2.14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可满足:0.75&lt;CT2/CT4&lt;1.5,例如:0.794≤CT2/CT4≤1.49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41与第四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42之间可满足:0&lt;SAG41/SAG42&lt;0.5,例如:0.016≤SAG41/SAG42≤0.43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之间可满足:0.6&lt;f12/f56&lt;1.2,例如:0.796≤f12/f56≤1.1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之间可满足:0.7&lt;DT11/DT52&lt;1,例如:0.822≤DT11/DT52≤0.9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8&lt;ImgH/f&lt;1,例如:0.844≤ImgH/f≤0.87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之间可满足:0.5&lt;T34/T45&lt;1,例如:0.540≤T34/T45≤0.88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之间可满足:1.5&lt;|f5/f7|&lt;2.5,例如:1.506≤|f5/f7|≤2.3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可满足:-1.8&lt;R13/R14&lt;-1,例如:-1.778≤R13/R14≤-1.099。通过上述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可进一步具有超薄、小型化、大孔径、高成像品质、低敏感度、平衡像差、较好的消畸变能力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参照以下附图所作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保护点】
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射瞳直径EPD,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分别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6。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射瞳直径EPD,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分别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lt;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述有效焦距f与所述入射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lt;1.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L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所述距离TTL之间满足:SL/TTL&lt;0.8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1.5&lt;(CT1+CT2)/CT4&lt;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所述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所述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0.75&lt;CT2/CT4&lt;1.5。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0&lt;SAG41/SAG42&lt;0.5,其中,SAG41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以及SAG42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之间满足:0.6&lt;f12/f56&lt;1.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7&lt;DT11/DT52&lt;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所述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lt;ImgH/f&lt;1。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之间满足:0.5&lt;T34/T45&lt;1。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之间满足:1.5&lt;|f5/f7|&lt;2.5。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1.8&lt;R13/R14&lt;-1。13.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射瞳直径EPD,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付建闻人建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