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878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4:21
一种鞋类,内层针织物(5)和外层针织物(4)在鞋口(6)处利用线圈列而连接。在鞋类的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中,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不同,及/或外层针织物具备由具有孔的编织组织(50)构成的部位,部位的内侧的内层针织物由与内层针织物的其他部位相比伸缩性较低的编织组织(60、80)构成。对于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减小纵横的方向引起的伸缩性之差,或减小鞋类的部位引起的伸缩性之差。

Footwear with a double structure of knitted fabric

A shoe lining,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layer (5) (4) (6) and in shoe connected by a coil column. In the inner and outer shoe knitted fabric knitted fabric, knitted fabric with different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 or the outer layer of knitted fabric by weaving with tissue with holes (50) formed part of the inner part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knitted fabric by other parts and the inner fabric weave compared with low expansion (60 a, 80). For footwear with a double structure of knitted fabric, the difference in flexibility caused by the direction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or the contraction of the shoes,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例如涉及鞋帮。
技术介绍
申请人提出过由内外2层的针织物构成的鞋帮(专利文献1WO2013/108506A、专利文献2WO2014/203585A)。关于这些鞋帮,将筒状的内层针织物和筒状的外层针织物在鞋口连接,使内层针织物进入外层针织物中,由此形成2层的鞋帮。并且通过在外层针织物的针织纱中包含热粘合纱,能够将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粘接。针织物中存在纵行方向和线圈横列方向,一般在针织物中与纵行方向相比在线圈横列方向上容易伸长。专利文献1、2的鞋帮中,纵行方向是在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中都相同。因此鞋帮的伸缩存在方向性,当人穿鞋而施加力时,产生容易伸长的方向和难以伸长的方向,穿着舒适度、支承脚的踩踏的性能等出现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双层结构的针织物其透气性低,因此考虑将网眼组织等透气性组织设置于鞋帮。但是网眼组织等组织与其他的组织相比容易伸缩,因此伸缩性根据鞋帮的部位而不同。有时这也对穿着舒适度、支承脚的踩踏的性能等造成影响。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WO2013/108506A专利文献2:WO2014/203585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对于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减小纵横的方向引起的伸缩性之差,或减小鞋类的部位引起的伸缩性之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在鞋口处利用线圈列而连接,其特征在于,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中,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不同,及/或外层针织物具备由具有孔的编织组织构成的部位、且所述部位的内侧的内层针织物由与内层针织物的其他部位相比伸缩性较低的编织组织构成。若使纵行方向不同的内层针织物与外层针织物重叠,则鞋类的伸缩性接近相同,在人穿鞋而施加力时不会仅在特定的方向伸长。因此穿着舒适度改善,在施加力时不会过度变形,进一步提高了耐久性。另外,若为了透气性的改善等而设置具有开口的编织组织,则针织物容易伸缩。因此若以与该部位相对的方式设置伸缩性比其他部位低的编织组织,则能够使鞋类的伸缩性与部位无关而相同。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能够使鞋类的伸缩性接近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利用线圈列而连接的意思是指,例如利用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的共同的线圈列将2个针织物连接,或内层针织物的交界的线圈列和外层针织物的交界的线圈列利用线圈间的钩挂而相互连接等。线圈列是指在构成鞋类的针织物中配置成列状的线圈,不限于由1个线圈横列编织的线圈的列。优选的是,在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中的一个中,纵行方向与连接脚尖和脚后跟的方向平行,在另一个中,纵行方向与连接鞋口和脚底的方向平行,并且,在鞋口处,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以纵行方向交叉的方式利用所述线圈列连接。在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中纵行方向不同,且利用无缝编织将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的鞋口连接。优选的是,在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中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不同,且外层针织物具备由具有孔的编织组织构成的部位,所述部位的内侧的内层针织物由与内层针织物的其他部位相比伸缩性较低的编织组织构成。这样的话,在人穿鞋时不会仅在特定的方向上伸长,且鞋类的伸缩性与部位无关而变得相同。优选的是,内层针织物或外层针织物具备适合于将粘接剂的涂敷工具插入的开口。若从该开口将喷嘴、辊子等插入,涂敷粘接剂,则能够提供在外层针织物与内层针织物之间涂敷有粘接剂的鞋类。优选的是,在所述鞋口处,外层针织物具备正面线圈的平针组织且纵行方向与鞋口的周向平行,内层针织物具备正面线圈的平针组织且纵行方向与鞋口的周向垂直,外层针织物和内层针织物朝向鞋口的内侧卷曲。若鞋口向内侧卷曲,则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的交界部分自然地被隐藏。优选的是,外层针织物具备由具有孔的编织组织构成的部位,内层针织物在所述部位的内侧具备由与内层针织物的其他部位相比伸缩性低的编织组织构成的部位。若为了透气性的改善等而设置具有孔的编织组织,则针织物容易伸缩。因此若以与该部位相对的方式设置伸缩性比其他部位低的编织组织,则能够使鞋类的伸缩性与部位无关而相同。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鞋类的纵行方向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鞋类的纵行方向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鞋类的纵行方向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粘接剂的涂敷用的开口的、实施例的鞋类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具有孔的编织组织的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具有限制了伸缩性的孔的编织组织的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限制了伸缩性的编织组织的例子的图;图8是表示鞋口向内侧卷曲的构造的图,(1)表示每个单独的针织物的卷曲的方向,(2)表示连接后的卷曲的方向;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鞋类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优实施例。实施例图1~图9中示出实施例及其变形,各变形例除了特别指出的地方以外与实施例相同。图1示出具备实施例的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2,4是外层针织物,5是内层针织物,它们在筒状的鞋口6连接。针织物4、5分别是筒状,图中示出将筒状的针织物4、5平坦地叠放的状态。针织物4、5中,图示的面与未图示的面例如对称。内层针织物5能够从鞋口6进入外层针织物4的内部而与外层针织物4重叠,内层针织物5比外层针织物4稍小。外层针织物4具备脚背8和脚尖10、脚底12、脚后跟14,内层针织物5具备脚背9和脚尖11、脚底13、脚后跟15。并且,外层针织物4具备具有孔的编织组织50,在与编织组织50相对的位置,内层针织物5具备与其他的部位相比限制了伸缩性的编织组织80。这些组织50、80的结构参照图5~图7如后所述,组织50、80除了彼此相对这一点以外,位置和有无是任意的。编织组织80也可以是图6的编织组织60等。图1~图3中,空心箭头表示纵行的方向,沿着箭头的朝向,利用在前后具备针床的横机编织。图1的鞋类2中,从起底部S开始将脚尖10编织成筒状,通过放针扩大编织宽度,并将脚背8等编织成筒状,并逐渐编织外层针织物4。编织直至鞋口6的脚尖侧的端部后,从筒状的环绕编织切换成在鞋口6侧开口的C字状的往复编织。将利用C字状的编织形成的线圈列除了C字的两端的线圈以外通过移圈而向脚底12侧靠近一个线圈的量。对于将线圈移圈而成为空针的鞋口6侧的织针形成挂圈,并以挂圈成为两端的方式新编织C字状的线圈列。通过反复进行这些编织工序,构成鞋口6的开口部的线圈列(挂圈的列)成为并列保持于针床的针的状态。然后,将脚后跟14的后端部作为编织结束部E’而进行压圈,结束外层针织物4的编织。将编织组织50设于脚后跟14等的情况下,在C字状的编织的期间形成,在设于脚背8的情况下,在环绕编织的中途形成。在脚背8设置用于配置鞋舌的开口的情况下,对具有开口的部分不是进行筒状的环绕编织,而是将其编织成以开口为端部的C字状。构成鞋口6的开口部(外层针织物的线圈列)的线圈列保持于针床的针。在脚背9的部分形成新的起底部S’,以将其和鞋口6的线圈列合起来的编织宽度,从图1的左向右,即,向与鞋口6的周向垂直的方向,沿着空心箭头的纵行方向,将内层针织物5起底。内层针织物5以线圈横列方向通过脚后跟15和脚尖11的方式编织成筒状。然后编织限制了伸缩性的编织组织80等,在脚底13的编织结束部E进行压圈,结束编织。如以上编织后,在鞋类2中,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在鞋口处利用线圈列而连接,其特征在于,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中,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不同,及/或外层针织物具备由具有孔的编织组织构成的部位、且所述部位的内侧的内层针织物由与内层针织物的其他部位相比伸缩性较低的编织组织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21 JP 2015-1634291.一种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在鞋口处利用线圈列而连接,其特征在于,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中,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不同,及/或外层针织物具备由具有孔的编织组织构成的部位、且所述部位的内侧的内层针织物由与内层针织物的其他部位相比伸缩性较低的编织组织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层结构的针织物的鞋类,其特征在于,内层针织物和外层针织物中,针织物的纵行方向不同,且外层针织物具备由具有孔的编织组织构成的部位,所述部位的内侧的内层针织物由与内层针织物的其他部位相比伸缩性较低的编织组织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井健太池中政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