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781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属于热风干燥技术领域,包括:换热器本体,具有换热腔,及分别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入风口、出风口;所述换热腔包括热源腔和与所述热源腔连通的换热管腔,所述热源腔内设置有热源;换热管组,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腔内,包括若干内部流通有热媒的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组的热媒入口与所述热源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换热腔内有两个连通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内设置有热源,热源能够直接对需要换热的冷风进行换热,充分利用了热源的热量;在另一个腔室内设置有换热管组,换热管组的热媒入口与热源连通,实现了在同一个换热器中对冷风进行多次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A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hot air dry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heat exchanger body has a heat exchange chamber, and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of the air inlet and outlet; the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heat source cavity and cavity and the heat tube heat source chamber. A heat source is provided by the heat source chamber; the heat transfer tubes, arranged in the heat pipe cavity, the heat exchange tub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internal circulation heat, and the heat transfer tubes of the heat medium entranc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eat source; heat exchanger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re are two connected the heat transfer chamber cavity, wherein a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source, heat source can be directly to the cold to heat transfer of heat exchanger, make full use of the heat; in another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exchange tube group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t media entrance heat source and the heat transfer tubes, realized in the same In a heat exchanger,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is improved by repeated heat transfer to the cold 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热风干燥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粮食、种子、蔬菜、木材、医药等多种物料的干燥,普遍采用热风去湿;对于热风干燥设备,为了避免烟气对物料的污染,多采用烟气-空气换热器;现在的烟气-空气换热器主要是列管式换热器,燃烧炉的高温烟气及明火的辐射热直接作用在换热器的管排和列管端头上,换热器管板和列管易烧损;因此,现在的烟气-空气换热器的维修费用较高,使用寿命较短。中国专利文献CN204313489U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管道排列结构,包括具有矩形箱体状的换热器本体、换热管道组和换热器圆弧底封板,换热器本体的左侧边上开设有冷风进口、右侧边上开设有热风出口,冷风从换热器本体上的冷风进口流入,从换热器本体上的热风出口流出;换热管道组具有两组,分别竖向设置在换热器本体内的左右两侧,换热器圆弧底封板设置在换热器本体底部,用于连接左右两侧的换热管道组,热风从一侧换热管道组内流入,流经底部换热器圆弧底封板,最后从另一侧换热管道组内流出;在换热器本体内,冷风流经换热管道组外壁,通过与换热管道组外壁接触进行热传导,使换热管道组内的热风对冷风进行加热,最终得到干净的热风,方便后续对粮食进行干燥。然而,上述方案具有如下缺点:1、冷风仅在矩形箱体内与换热管换热,无法快速将冷风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2、换热管的管排和列管端头处接收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容易导致换热管的热损坏,而且过高的烟气温度还容易导致换热管内的积灰,造成换热管堵塞;3、冷风换热过程中仅在矩形箱体内流动,而矩形箱体内空间有限,冷风换热时间较短,不能充分利用换热管内的热能;4、由于冷风在矩形箱体内走S形路线,冷风在经过第一个拐弯处时,需要经过两个直角拐弯进行反向,在直角拐弯处容易形成冷风涡流,导致部分冷风停滞不前并形成阻力,影响冷风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冷风通过换热管换热无法快速达到所需温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风换热效率的换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具有换热腔,及分别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入风口、出风口;所述换热腔包括热源腔和与所述热源腔连通的换热管腔,所述热源腔内设置有热源;换热管组,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腔内,包括若干内部流通有热媒的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组的热媒入口与所述热源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换热腔上呈对角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源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管腔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热源的长度延伸方向分别一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腔在所述热源的长度延伸方向依次被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对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的对应端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与所述第二腔室非连通端与所述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三腔室的与所述第二腔室非连通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将所述热源腔分隔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的连通端,另一部分为所述第一腔室的与所述入风口的连通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通处设有凹形导流板,所述凹形导流板的开口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形导流板呈弧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腔还包括位于所述换热管腔远离所述热源腔一侧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与所述换热管腔连通,所述凹形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导流腔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源为热风炉。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热媒进口管道组,进口与所述热风炉的出烟口连通;热媒出口管道组,进口与所述热媒进口管道组连通,出口与烟气出口连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换热腔内有两个连通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内设置有热源,热源能够直接对需要换热的冷风进行换热,充分利用了热源的热量;在另一个腔室内设置有换热管组,换热管组的热媒入口与热源连通,实现了在同一个换热器中对冷风进行多次换热,提高换热效率。2.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换热腔上的入风口与出风口呈对角设置,冷风从入风口进入,出风口流出,能够贯通整个换热腔,充分进行热交换。3.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其中热源腔、换热管腔与热源的布置方向一致,达到空间的合理利用。4.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冷风在换热腔内走S形路线,冷风在换热腔内的换热时间得到增加,提高了冷风的换热率。5.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冷风在换热腔内流动过程中,分别在第一腔室的进口和第二腔室的出口处能够先后两次与热源进行接触换热,达到对热源热量的充分利用,提高冷风的换热效率。6.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接处设有凹形导流板,对冷风进行导向,使其能够顺利从第一腔室流入第二腔室,提高冷风流动的顺滑性。7.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凹形导流板呈弧状,使冷风从第一腔室流入第二腔室时能够平滑流动,避免冷风在换热腔内形成涡流,影响冷风的流速。8.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凹形导流板容纳于导流腔中,增加了冷风在换热器内的流动距离,提高冷风的换热效果。9.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采用热风炉作为热源,热风炉的炉外壁对冷风进行加热,充分利用了热风炉的热量,节约成本。10.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换热管组分为热媒进口管道组和热媒出口管道组,热风炉内流出的烟气从热媒进口管道组流入,并从热媒出口管道组流出,最终流向烟气出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热源腔;2、换热管腔;3、热源;4、换热管组;5、凹形导流板;6、导流腔;7、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三腔室;10、隔离结构;11、网格孔;12、清灰门;13、出风口;14、弯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具有换热腔,及分别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入风口、出风口(13);所述换热腔包括热源腔(1)和与所述热源腔(1)连通的换热管腔(2),所述热源腔(1)内设置有热源(3);换热管组(4),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腔(2)内,包括若干内部流通有热媒的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组的热媒入口与所述热源(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具有换热腔,及分别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入风口、出风口(13);所述换热腔包括热源腔(1)和与所述热源腔(1)连通的换热管腔(2),所述热源腔(1)内设置有热源(3);换热管组(4),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腔(2)内,包括若干内部流通有热媒的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组的热媒入口与所述热源(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13)在所述换热腔上呈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腔(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管腔(2)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热源(3)的长度延伸方向分别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在所述热源(3)的长度延伸方向依次被分隔为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8)和第三腔室(9);所述第二腔室(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7)的对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9)的对应端连通;所述第一腔室(7)的与所述第二腔室(8)非连通端与所述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三腔室(9)的与所述第二腔室(8)非连通端与所述出风口(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贤伍谢尚臻孙红兵王广裕苏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辰瑞达农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